立冬后:人生忽如寄,莫負茶和好節(jié)氣
湄江印象 好茶 好印象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yǎng)、收藏狀態(tài)。水始冰,地漸凍,日照短,寒風勁。冬,已翩翩而至。

立冬之后,草木漸凋零枯萎,動物沉睡冬眠。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俗話說得好:“冬季進補,開春打虎?!?strong>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冬天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jié),俗稱“補冬”。一般認為是立冬開始補冬,中醫(yī)認為這時進補身體最容易吸收,而且天冷不容易上火。

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雞鴨魚肉。因為天氣逐漸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zhì)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
北方人則愛在這一天吃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時”的意思,而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日子。立冬吃餃子的傳統(tǒng),在北方已經(jīng)流傳了上百年。

冬季食補,體內(nèi)熱量激增,脂肪聚集,自然也不能少了喝茶減脂,使得身體內(nèi)外得以平衡。
就著紅泥小火爐,用陶壺煮一泡熱茶,慢火,久煨,任茶與水相煎相融;熱氣騰騰喝上一口,瞬間與身外的天寒地凍兩個世界。

那么,什么茶適合煮呢?
煮茶,一般選用年份較長的茶葉比較適合用煮的方式品飲,比如老白茶、黑茶、陳年烏龍、紅茶等。

老白茶
白茶因加工時未經(jīng)揉捻,故沖泡后葉片完整而舒展,茶香醇和,湯色清淡。
但煮茶,我們一般都會用老白茶。
老白茶適用于古樸、自然的陶器茶具,可煎可泡。若是起了沖泡的興致,且沖泡完畢后就小火熬煮葉底;若是直接想喝煮茶,直接投干茶煮也可以。


黑茶
黑茶,也包括了普洱在內(nèi)。
黑茶可沖泡也可煎煮,用陶制茶具可利用其良好的吸附性消除一些茶葉發(fā)酵和存放時形成的雜味,使黑茶的陳香更為突出。
當然,新的生茶通常還是以沖泡為主,因為煮出來的茶湯十分濃厚,茶勁強,不是老茶客可受不住。
此外,陶質(zhì)茶具的粗獷、大氣搭配黑茶,淳樸凝重,更符合黑茶深厚的陳韻。


陳年烏龍
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類。烏龍茶既有紅茶的濃鮮味,又有綠茶的清芬香,獨具“綠葉紅鑲邊”的特色。
近年來,不管是老鐵觀音,還是陳年巖茶,陳年單叢,都開始進入一些小眾茶友的視線。煮老烏龍茶,也自然成為茶會上的一道風景線。
烏龍茶適合用紫砂茶具來煮,調(diào)柔烏龍茶中的剛猛之氣,配以色澤淡雅的品茗杯賞茶湯。

紅茶
紅茶品飲有清飲和調(diào)飲之分。清飲,即不加任何調(diào)味品,使茶葉發(fā)揮應有的香味。調(diào)飲,則是加入牛奶、蜂蜜、鮮花、水果等佐物。
紅茶的煮茶,特別是煮姜紅茶,很多茶友都表示十分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