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人文清華云講壇】劉暢:《千年一寺看佛光》完整版

2023-07-22 17:53 作者:一知楊啊  | 我要投稿

寫在文前

1、筆記說明

本視頻出自“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jié)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筑》系列,共4期:

  1. 2020.06.06?賈珺:《千年一園看晉祠》
  2. 2020.06.13?王南:《千年一窟看云岡》(前2期已整理相應(yīng)筆記)
  3. 2020.06.20?王南:《千年一塔看應(yīng)縣》
  4. 2020.07.05?劉暢:《千年一寺看佛光》


注1:本篇筆記是本人為了去山西訪古所做的游覽攻略和知識儲備,內(nèi)容以視頻為主,融合了其他相關(guān)信息(內(nèi)容會不定時更新)


2、注意區(qū)分兩個概念

佛光寺 VS. 佛光寺東大殿

  • 佛光寺,其實是指佛光寺建筑群
  • 佛光寺主要建筑有文殊殿(金)、東大殿(唐)


  • 而視頻中所說的佛光寺,以及我們所討論的唐代木構(gòu),其實是指佛光寺東大殿
  • 《千年一寺看佛光》主要討論的是佛光寺東大殿為何是唐代木構(gòu),從4個方面來舉證(殿內(nèi)保存有唐代木構(gòu)、繪畫、彩塑、墨跡),也就是視頻中所提到的“唐代四絕”
  • “四絕”的說法來源于梁思成先生,他將佛光寺東大殿譽為我國古建筑第一國寶。


3、筆記內(nèi)容分為3部分

  • 第一部分:背景知識補充
  • 第二部分:佛光寺概述
  • 第三部分:佛光寺東大殿“四絕”(即本次直播所講述的內(nèi)容)

主講人:

- 劉暢

  • 梁思成再傳弟子
  • 清華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中國營造學(xué)社紀念館館長

- 張小琴

  • “人文清華”講壇制片人
  • 清華大學(xué)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教授


好啦~~ 前面啰啰嗦嗦了許多,正文開始~

讓我們一起重回宏偉大唐!

感謝小伙伴們的支持

\(☆o☆)/


Part 1 背景補充

筆記提綱

  1. 唐朝世系圖
  2. 營造學(xué)社探尋中國古建之旅的背景
  3. 佛光寺的發(fā)現(xiàn)
  4. 中國現(xiàn)存唐代木構(gòu)古建共:“三座半”


1、唐朝(含武周)

618年-907年;歷21帝,共290年

(289年

2、營造學(xué)社探尋中國古建之旅的背景

  • 1929年,日本學(xué)者關(guān)野貞,提出中國全境內(nèi)一千歲以上的木建筑物(唐代木構(gòu))一個也沒有,唐代木構(gòu)僅日本獨有,想要研究唐構(gòu)只能到日本。


  • 營造學(xué)社自成立之后,走遍十余個省,勘查千余座建筑遺跡,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獨樂寺觀音閣建于遼代(公元984年; 位于天津·薊縣·縣城內(nèi)),在當時也不到一千年。


  • 但是他們一直懷著國內(nèi)殿宇必有唐構(gòu)的信念苦苦尋找,終于在五臺山佛光寺得償所愿。??


3、佛光寺的發(fā)現(xiàn)

1)一個非常渺茫的線索

敦煌第61窟《五臺山圖》“大佛光之寺”壁畫



2)佛光寺的發(fā)現(xiàn)

  • 日本學(xué)者在營造學(xué)社之前就關(guān)注過佛光寺,但沒有重視


  •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紀玉堂四人騎馱騾(tuó luó)入五臺山;于7月5日,抵達佛光寺,并證實佛光寺東大殿為唐代木構(gòu)。


4、中國現(xiàn)存唐代木構(gòu)古建共:“三座半”

對于中國究竟存有多少座唐代木構(gòu)建筑,學(xué)界坊間常有不同的說法,這里分享較為公認的說法之一。

① 南禪寺大殿——年齡最老

  • 山西·忻州·五臺縣·陽白鄉(xiāng)李家莊村西北
  • 重修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唐德宗李適)
  • 20世紀50年代被確認為唐代木構(gòu),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木構(gòu)建筑


廣仁王廟正殿

  • 山西·運城·芮城縣城北的中力龍泉村
  • 正殿建于唐大和六年(公元831年;唐文宗李昂,其在位期間發(fā)生甘露之變
  • 唐代木構(gòu)中唯一的道教建筑


佛光寺東大殿——現(xiàn)存規(guī)格最高

  • 山西·忻州·五臺縣 城東北豆村鎮(zhèn)東北
  • 東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唐宣宗李忱);
  • 1937年被確認為唐代木構(gòu)
  • 三座半中規(guī)格最高
  • 梁思成認為佛光寺是“中國第一國寶”


④ “半座”則有兩種說法:

說法1:莫高窟的196窟窟檐

  • 唐景福年間(892~893年;唐昭宗李曄)
  • 檐頂已塌,但梁枋栱柱是唐構(gòu)


說法2:河北正定的開元寺鐘樓(有爭議)


-----------------------------------------------------


Part 2 佛光寺概述

筆記提綱

  • 位置
  • 名稱來源
  • 歷史沿革
  • 建筑群一覽
  • 佛光寺東大殿


1、佛光寺位置

山西·xīn)州市五臺縣、城東北32千米、豆村鎮(zhèn)東北的佛光山中(五臺山南臺西麓)


2、「佛光寺」名稱來源

據(jù)史料記載,北魏孝文帝曾路過這里,看到一團佛光,于是下令新建寺院,名為“佛光寺”。


3、佛光寺歷史沿革

1)初建:

  • 佛光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


2)擴建:

  • 唐元和(唐憲宗李純)、長慶年間唐穆宗李恒),法興禪師在佛光寺內(nèi)興建彌勒大閣(今已不存在)


3)被毀:

  • 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李炎;唐武宗滅佛,史稱會昌法難,大舉滅佛,包括彌勒大閣,寺內(nèi)建筑全部被毀,僅存一座祖師塔;

※ 知識鏈接:

  • 歷史上有“三武一宗”滅佛,分別是: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北周武帝-宇文邕

唐武宗-李炎

后周世宗-柴榮

  • 滅佛在佛教中稱為“法難”
  • 滅佛的原因各有不同,主要還是與政治矛盾相沖突(觸及了統(tǒng)治階級的權(quán)、兵、錢),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會矛盾,比如佛寺免稅占據(jù)巨大財富、僧侶不事生產(chǎn)不服勞役等
  • 唐朝會昌滅佛時有這樣的說法:“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


4)重建

  • 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李忱繼位,佛教再興,佛光寺得以重建;
  • 大中十一年(857年),京都女弟子寧公遇高僧愿誠主持重建佛光寺?,F(xiàn)存東大殿及殿內(nèi)彩塑、壁畫等,即是這次重建后的遺物。?


5)被證實為唐代木構(gòu)

  • 1937年,歷經(jīng)風雨、穿越戰(zhàn)火的佛光寺,終被營造學(xué)社發(fā)現(xiàn),并證實佛光寺東大殿為唐代木構(gòu),讓如今的我們能夠一睹大唐建筑的風采和卓然。


4、佛光寺建筑群一覽

?
00:32
?

圖丨佛光寺建筑群


圖丨佛光寺東大殿正視圖、唐代經(jīng)幢


圖丨佛光寺建筑群俯拍


圖丨佛光寺建筑群排布示意


圖丨佛光寺東大殿俯拍


5、佛光寺東大殿

  • 始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晚唐;唐宣宗李忱)
  • 東大殿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殿堂式唐代建筑。
  • 東大殿殿內(nèi)保存有唐代木構(gòu)、唐代繪畫、唐代彩塑、唐代墨跡,被梁思成先生稱為“四絕”
  • 梁思成將佛光寺東大殿譽為我國古建筑第一國寶


------------------------------------------


Part 3 佛光寺東大殿“四絕”

注:“四絕”也是佛光寺是唐構(gòu)的舉證


筆記提綱

  • 一絕:木結(jié)構(gòu)

1.斗拱

2.空間

3.屋架

  • 二絕:繪畫(含彩畫和壁畫,墨跡之外加上碑刻等文獻史料)
  • 三絕:彩塑
  • 四絕:墨跡(最主要證據(jù))


一絕:木結(jié)構(gòu) → 彰顯大唐成熟技術(shù)

注:這一部分涉及較多專業(yè)知識,推薦大家閱讀文末所附的推薦文章

?
02:33
?

木結(jié)構(gòu)的三個關(guān)健詞:斗栱、空間、屋架

  • 空間:指木結(jié)構(gòu)圍合的東大殿功能空間。

1. 斗栱雄大,出檐深遠

Q1:佛光寺的斗栱有什么特別之處?

① 七鋪作斗栱(特別高等級)

  • 公元9世紀,高規(guī)格八鋪作的斗栱很罕見
  • 現(xiàn)存實物中七鋪作斗栱獨有佛光寺東大殿這一份
  • 被稱為東大殿的姊妹殿——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金堂建于8世紀,其斗栱是六鋪作


信息補充:

  • 《營造法式》記載,出跳的斗栱從四鋪作起,最高到八鋪作
  • 八鋪作斗栱在現(xiàn)存外檐鋪作里沒有

斗栱有三個知識點

  • 1)怎么數(shù)鋪作
  • 2)出挑的栱子因為承受更大的力,一般用足材;橫向的轉(zhuǎn)葉像素枋愛用單材
  • 3)哪兒開口、誰壓誰


梁思成見到東大殿的斗栱和之前見過的兩個古建筑太像了,非常興奮,他覺得東大殿八成是遼代或遼代以前的

  • 一個是獨樂寺觀音閣(984年)
  • 一個是應(yīng)縣木塔(1056年)


2. 空間:元代移動了大門

元至正時期(公元1341至1368年)右繞被叩拜禮拜所取代,對佛壇前方空間進行了拓寬調(diào)整,把殿前的門板位置從前內(nèi)柱移至前檐柱,改造成叩拜禮拜的空間。



3. 屋架:結(jié)構(gòu)理性

?
09:36
?






二絕:繪畫,由設(shè)計師統(tǒng)一規(guī)劃

?
12:59
?

梁思成認為繪畫有兩個門類:

  • 一類是建筑彩畫
  • 一類是壁畫


1、門板背后,學(xué)者發(fā)現(xiàn)了一行題記“赤白博士許七郎”

  • “博士”這個用語在唐以前很常見,博士往往是指在某一方面特別擅長的人
  • “赤白博士”:在赤白方面有特長
  • “赤白”:是指佛光寺東大殿木結(jié)構(gòu)表面的彩畫
  • 學(xué)者判定大木構(gòu)件表面涂的顏色和在有些額上壁上畫的花是許七郎負責


2、佛光寺東大殿彩畫


  • 東大殿的木結(jié)構(gòu)表面現(xiàn)在看呈紅色調(diào),是經(jīng)過了后代的涂刷
  • 佛光寺東大殿彩畫整體上屬于“丹粉刷飾屋舍”(《營造法式》中專門用來刷紅色調(diào)東西),是唐代最普遍的彩畫類型。
  • 東大殿現(xiàn)存彩畫都被后世刷飾所覆蓋,但仍能露出淡淡“丹粉赤白”痕跡。
  • 東大殿的斗拱彩畫是“丹粉刷飾”,拱底面加飾白色燕尾彩畫,成凸字形。
  • 闌額上間斷的的白色長條圖案,與《營造法式》中記載的“七朱八白”彩畫形式相一致。





3、如何斷定是唐代繪畫

  • 畫風是唐風
  • 張榮用碳14分析證明它和旁邊的佛像畫都是唐代的


4、佛像畫有什么講究?

這一鋪畫的是阿彌陀說法,中間的主尊是阿彌陀,兩邊分別是觀世音和大勢至。

① 壁畫和彩塑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

這尊彩塑就是阿彌陀佛,旁邊是脅侍菩薩,最主要的脅侍是觀世音和大勢至。


② 經(jīng)幢頂上的柱狀體,四個正面有四尊佛像與壁畫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

中軸線上那兩尊對著的是主尊釋迦牟尼,它的左手這尊對著的是彩塑阿彌陀,右手這尊垂足而坐,對著的是彩塑彌勒。


由此推斷:東大殿的繪畫由設(shè)計師統(tǒng)一規(guī)劃,一個主設(shè)計師,幾個專業(yè)設(shè)計師,協(xié)同作戰(zhàn)。


梁先生在考察報告里說這里的壁畫據(jù)他所知,“是中國在敦煌石窟以外唯一的真正唐代壁畫”,學(xué)者考證認為存在這種可能性,不過還需要更為確切的證據(jù)證明。


三絕:彩塑,存留歷史分層信息

?
19:20
?

1、南邊窗戶下這尊彩塑

  • 梁思成以為是愿誠和尚;實際是明代的本隨和尚
  • 由他主持在東大殿的佛壇外加了羅漢像,現(xiàn)存一共有297尊,加上佛壇上的35尊,東大殿里一共是332尊彩塑。


2、佛壇上的佛像,唐代的有幾尊?

佛壇上的以始建于唐代的為主,有一尊韋陀是從山門移過來的,被認為是明代以后的,還有一尊供養(yǎng)人存在爭議,其他的都是唐代的。

  • 南側(cè)是普賢騎著大象,往北是垂足而坐的彌勒及其脅侍菩薩、供養(yǎng)菩薩,普賢前面還有童子等。
  • 再往北,中間是主尊釋迦牟尼,兩側(cè)是其兩個弟子阿難和迦葉,旁邊是脅侍菩薩、前面是供養(yǎng)菩薩。
  • 佛壇北側(cè)是阿彌陀及其脅侍菩薩,供養(yǎng)菩薩。


3、怎么判定這些塑像是唐代的?

1)造型——梁思成判斷

  • 從豐腴的面目、豐腴的體態(tài),一些主佛的服飾、眉毛來看,梁先生都能和敦煌的唐代佛像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所以認為是唐代的造型,只是表面的裝飾顏色被后代改了

2)高度——張榮(劉暢師弟)測量了佛像的高度

  • 唐代《中天竺舍衛(wèi)國祇洹寺圖經(jīng)》記載,造佛像的時候,佛像尺度和人有關(guān),“倍人”,是人的兩倍高,人長八尺,佛則丈六,但是佛坐下來加上座變成一丈八。
  • 經(jīng)測量,這里的佛像高度按唐尺的長度計算,正好一丈八,所以更好地證明了塑像本身的肉和骨骼都是唐朝的。


4、彩塑外面的服飾有可能是后代的

  •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建筑史學(xué)者關(guān)野貞從照片判斷這些佛像的服飾在民國的時候被改過。
  • 佛教徒有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的傳統(tǒng),往往會留下一些痕跡,比如在邊角處,佛像的下層會留下痕跡(有2個最有代表性的地方)

① 一個是彌勒“裙”底

② 一個是文殊“裙”底

文殊坐在獅子上,裙子耷拉下來,下面還有一個蓮花座,蓮花座表面花瓣的顏色刷得很鮮亮,但是裙子下面遮著的蓮花瓣上,畫的是其他圖案,畫得特別精細、漂亮,我們判斷被遮著的是早期的蓮花瓣,可能原來文殊沒穿裙子。


四絕:墨跡,為斷代提供確證

?
24:09
?

1、四根四椽栿(chuán fú),根根有墨跡

1)從南往北數(shù)第三根:

寫的是一個類似節(jié)度使一樣的人,這個人姓鄭,很難判斷歷史上是鄭涓、鄭朗還是鄭助,但是官已經(jīng)不小了,是部工尚書兼御史大夫。


2)南邊第一根:

上面有一個官員代州都督供軍使兼御史中丞,也是三品以上的,因為他是賜紫金魚袋的待遇,是當?shù)氐牡胤焦?,是代州的老大,當時管這個地方;還有督工、助工、出功德的小一點的官員等人。


3)北邊這根四椽栿:

最有說服力的名字,有兩段文字:

  • 下一段文字是“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
  • 上一段墨跡是“功德主故右軍中尉王”


2、墨跡,為斷代提供確證

“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

  • “佛殿主”:佛教體系里殿的主,基本是負責這個殿的出家人,佛殿主很可能指代的是負責殿務(wù)的女弟子
  • “上都送供”:上都是長安

“功德主故右軍中尉王”

  • 功德主已故,是個去世的人
  • 這個去世的人是右軍中尉,這個右軍中尉是司令員,姓王,他所管轄的是神策右軍,是特別重要的角色。
  • 梁思成當時判斷,這個姓王的人大概叫王守澄,是個大太監(jiān),他曾經(jīng)毒死過一個皇帝,扶立了另一個皇帝。
  • 據(jù)考證,王守澄在這個大殿建立的30年前就死了,離大殿建立有點遠。后來的學(xué)者判斷可能是王元宥,這也是一個著名的大太監(jiān),也是右軍中尉。杜牧還寫過一個布告《王元宥除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制》,說王元宥這個人很好,為他歌功頌德。


這個墨跡不僅通過寧公遇把東大殿和唐代建筑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通過她把東大殿和高官、大太監(jiān)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xùn)|大殿就和唐代官制建筑聯(lián)系在一起了


3、寧公遇和右軍中尉寫在一根四椽栿上是什么原因?

一種猜測:他們倆是夫妻

  • 唐朝大太監(jiān)張燈結(jié)彩娶夫人、收養(yǎng)子,達官貴人都要來賀喜,是很正常的事情。
  • 王元宥大致死于唐大中九年,死后兩年左右,寧公遇出家了,大殿建成了,這不是偶然現(xiàn)象。


4、他們這么重要的人物為什么從長安跑到這個地方修佛寺?

  • 這里離長安并不遠(PS:其實還是有點遠,近800多公里呢?。?/span>
  • 五臺山是佛教圣地(有朝圣的心態(tài)在)

例證:日本圓仁和尚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明確記載,他去長安之前在五臺山逗留了一個多月,專門到五臺山學(xué)習(xí)參觀。

圖丨長安-五臺山的距離


推薦閱讀:

文章1:

https://mp.weixin.qq.com/s/9ph9S1Okv0VqNPPHwhhWCA


文章2:

梁思成:《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筑》;知網(wǎng)有全文,求熱心網(wǎng)友分享~~


【人文清華云講壇】劉暢:《千年一寺看佛光》完整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霍林郭勒市| 宣化县| 阜阳市| 大渡口区| 镇平县| 闸北区| 湘西| 湟源县| 卢湾区| 双城市| 安泽县| 旌德县| 和田市| 绥棱县| 长海县| 安达市| 蕉岭县| 布尔津县| 肥乡县| 金平| 连城县| 云南省| 张家川| 紫金县| 马鞍山市| 贵州省| 海丰县| 河池市| 大同市| 翼城县| 离岛区| 平乡县| 夏河县| 平利县| 大同县| 蓝田县| 夏津县| 陕西省| 双城市| 刚察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