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定波寧-寧波(中)天一閣

天一閣博物館
到了寧波,再一次參觀大名鼎鼎的、我國最早的藏書樓天一閣,現(xiàn)為天一閣博物館,上次參觀已經(jīng)很久之前了。

天一閣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當時明朝兵部右侍郎范欽所建的私家藏書樓,現(xiàn)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

四百多年來,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和頻發(fā)的戰(zhàn)亂,依然保留下如此多珍貴的藏書,范氏的子孫功不可沒。
天一閣的名字由來是根據(jù)《易經(jīng)注》“天一生水”之語,因為書最怕火災(zāi),水能克火,同時在樓外筑水池,蓄水以防火。后乾隆下旨在紫禁城仿天一閣建造文淵閣等內(nèi)廷四閣,存放圖書。

除了天一閣,整個景區(qū)還有很多其他建筑,如東明草堂、范氏故居、百鵝亭、凝暉堂等,共同組成一個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的園林。
1、凝暉堂
在凝暉堂,有“四明蘭亭”專題陳列,所展碑刻可稱為鎮(zhèn)館之寶。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后,由于太喜歡了,將其做為陪葬和他一起入了土。但萬幸的是,李世民在世時,請了當時全國最好的書法家對蘭亭序進行了摹寫。摹,就是用一張半透明的紙放到真跡上對著描寫,主要方法是“雙鉤廓填法”,這樣摹出來的精品被稱為“下真跡一等”。這些摹本中有當時的供奉拓書人(即專職臨摹古代作品的職業(yè)人)馮承素(617-672)摹出的作品,他的作品被稱為神龍版《蘭亭序》。馮承素因為是專職人員,所以將原作的筆墨表現(xiàn)得最為真切,原本上帶有“破鋒”、“斷筆”、“賊毫”的字都摹寫得一模一樣,被認為最接近真跡。

1)豐版蘭亭序
接上述故事,到了明朝,當時的著名的收藏家、書法家豐坊得到一本馮承素的神龍版《蘭亭序》摹本,同樣雙鉤臨摹后,請人將作品刻在了石碑上,這就是豐版《蘭亭序》,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神龍版石刻。
這樣的稀世之寶就收藏在天一閣。

2)湯先甲臨蘭亭序
湯先甲是清代著名史學家、書法家。湯先甲所臨蘭亭,以蘭亭定武本為底本,取意簡遠,于相似之處存秀美本色,被后人譽為“真得法書三昧”。

3)董其昌臨蘭亭序
董其昌,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才華俊逸,書畫俱佳,名重海內(nèi)。此幅蘭亭,清峻脫俗,端雅靜穆,雖為臨作,但絕無呆板之嫌。

2、秦氏支祠的戲臺
戲臺匯雕刻、金飾、油漆于一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頂部有千百塊經(jīng)過雕刻的榫卯結(jié)構(gòu)構(gòu)成穹隆形藻井,十六層如意斗拱,絲絲相扣,為寧波小木工藝之精品。

3、千晉齋
1931年寧波城墻拆毀時,近現(xiàn)代藏書家、戲曲小說家馬廉從舊城址搜集了六朝2000多枚舊城磚,僅藏晉磚達千余塊,其藏室名為千晉齋,后捐贈給天一閣。


馬廉收藏的《牡丹亭還魂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