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大師職場生存法則:巴赫瘋狂跳槽,貝多芬自導自演拉贊助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源始會社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周的音樂探討時間~

還記得之前我們在視頻里講過“為什么薩克斯沒有擠進交響樂團”的故事嗎?

沒有大家想象中高深而晦澀的理由,這個問題的背后有一個世俗且接地氣的故事。

1840年,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發(fā)明了薩克斯,受到了音樂家們的歡迎。但阿道夫本人雖有才華卻頗為傲慢,導致這項發(fā)明受到了傳統(tǒng)樂器制造商的集體抵制。

是不是很狗血?沒錯,古典樂并不像大眾想象中那樣神圣崇高,觸不可及。作為藝術(shù)門類中的一種,古典樂的產(chǎn)生、發(fā)展都是來源于生活本身,與日常息息相關(guān)。
打破對古典樂的刻板印象,你會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古典樂的一切其實都真實而有趣。
比如換個視角看,那些如今被奉若神明的古典音樂家,其實在當時也只是為生計奔波、忙于賺錢、有血有肉的打工人。他們的職場生活是什么樣?到底能賺多少錢?
01 “跳槽王”巴赫:一切都為了漲工資!
巴赫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稱號是很偉大,卻讓人敬而遠之。
但如果說巴赫也同你我一樣,經(jīng)歷了畢業(yè)季、實習、頻繁跳槽的職場路,曾是一名勤勤懇懇的打工人,是不是距離就近了很多?
在音樂史上,雖然音樂的地位很高,但音樂人的身份并不高貴,賺錢很不容易。巴赫愛錢,頻繁為漲工資跳槽,堪稱“德國音樂跳槽王”。

巴赫是個從小缺錢的苦孩子,10歲父母雙亡,由大哥撫養(yǎng)。15歲時,已有4子的大嫂再次懷孕,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巴赫只好離開去管吃管住的唱詩班求學,一邊學習,一邊通過為班里貴族孩子擦皮鞋來賺取生活費。
畢業(yè)之后,巴赫面臨著畢業(yè)季找工作的挑戰(zhàn)。先是去了魏瑪?shù)囊凰烫谩皩嵙暋?,工作基本就是打雜;半年之后,被隔壁的新教堂挖走,成功漲薪。
1706年,他再次跳槽入職米爾森豪布拉修斯教堂做風琴師。沉淀兩年,23歲的巴赫被魏瑪宮廷的翁威廉公爵選中,雖然在這里巴赫不得不與馬夫廚娘等并列仆人名冊,但看在薪水不錯的份兒上,巴赫欣然上任。
在魏瑪宮廷樂隊的五年,巴赫的年薪也從150漲到了215金古盾。但他顯然并不滿足于此,為了讓公爵繼續(xù)給他漲工資,他悄悄去外地面試,并把聘書拿給公爵看。在這樣赤裸裸的暗示下,公爵升職巴赫為“音樂總監(jiān)”,年薪也漲到了250金古盾。

與公爵發(fā)生矛盾從魏瑪宮廷樂隊離職后,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巴赫又跳槽到科騰宮廷樂隊。
1723年,巴赫再次通過層層面試與嚴格的神學考試,拿到了萊比錫圣托馬斯學校唱詩班樂監(jiān)的offer,成為了一名國家公務人員。這是他職業(yè)生涯中唯一一次不為漲薪而跳槽,而是為了躋身萊比錫的上流社會。
能夠支持巴赫在事業(yè)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當然是他的音樂才華與勤奮的創(chuàng)作。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巴赫創(chuàng)作出了流芳百世的海量作品。

巴赫在生前,就是一名普普通通努力工作賺錢養(yǎng)家養(yǎng)孩子的打工人。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時期,他華麗的作品風格還飽受非議,業(yè)內(nèi)名氣甚至不如兒子大。
可誰能想到,就是那些為了賺錢勤奮而辛苦創(chuàng)作的作品,讓他的名字成為了古典樂繞不開的豐碑?
02 “合同工”海頓:甘做仆人三十年
比起巴赫在職場上的折騰,“交響樂之父”海頓的職業(yè)生涯就穩(wěn)定多了。
因為變聲原因離開維也納著名的史蒂芬教堂唱詩班后,海頓曾在意大利音樂家波波拉家里當仆人和鋼琴伴奏,學會了音樂創(chuàng)作。
23歲時,海頓被匈牙利最富有的埃斯特哈奇親王聘任為宮廷樂隊第二指揮,之后升任樂長,從此開啟了自己長達三十多年的宮廷仆人生涯。

在正式入職之前,海頓需要簽一份雇傭合同。
合同里的規(guī)定了作為音樂仆人的職責,詳細到每一個細節(jié)。比如:必須穿著仆人的制服,白色的襪子,露出白色袖口;涂上發(fā)粉,帶上一條鞭子或束緊的假發(fā)。
同時,作為仆人,海頓并不能享有自己作品的版權(quán)。合同里面規(guī)定,他必須按照主人的要求作曲,不能給別人傳閱、抄寫,只能供主人使用。并且,沒有主人的允許,不能為其他的人作曲。

這活脫脫就是一份賣身契呀!當時作曲家的身份地位可見一斑。
但是海頓顯然很滿足于這份管吃管住的工作,因為他服務的親王社會地位比較高,讓他可以與國王等很多大人物有聯(lián)系。
1790年,海頓所在的宮廷樂隊解散,五十多歲的他拿到了一筆養(yǎng)老金,成為了一名自由音樂人,繼續(xù)進行了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
03 “抗爭”的莫扎特:最早的自由作曲家
提到古典音樂家,坊間流傳最多的形容詞便是:“窮困潦倒”的莫扎特。
莫扎特的生命后期確實負債累累,但需要澄清的是:他真的很會賺錢!
“神童”出身的莫扎特,六歲就開始了巡回表演。16歲時,爸爸幫他安排在了體制里工作——在薩爾茨堡宮廷樂團擔任首席小提琴師。

不同于海頓的順從,天才莫扎特對“音樂仆人”的身份充滿了排斥。他與父親和教廷抗爭,四年后從宮廷樂隊辭職,成為了最早意義上的自由音樂人。
從宮廷解放出來的莫扎特沒有了束縛,開始了自由的創(chuàng)作(賺錢)時間。他一邊作曲,一邊通過教授鋼琴與演出賺錢,作品出版也可以拿到一筆出版費。以及隨著名氣越來越大,莫扎特還得到了維也納皇室的任命,這也是一份豐厚的額外收入。
據(jù)說莫扎特的收入可以達到當時社會的前5%,是普通人收入的400倍。

那為什么晚年的莫扎特那么窮呢?
一個說法是他花錢如流水,購置了維也納緊挨著大教堂的豪宅,還擁有私人的臺球桌、理發(fā)師、專門的馬車停車位;而生命的最后幾年,妻子又生了重病,花費巨大,在他毫無節(jié)制的揮霍中,最終陷入了債務危機。
莫扎特的自由隨性不僅體現(xiàn)在花錢上,也表現(xiàn)在了創(chuàng)作上。
在很多人心目中,莫扎特或許是“天才”、“純潔”的代名詞,事實上,他可是一位會說“粗鄙之語”的“老司機”。

別誤會,當然不是說莫扎特是渣男的意思,而是會說一些臟臟的話。
比如1778年,寫給堂妹的信中,就大量充斥了這樣的字眼:
“糞蛆!——糞蛆!——啊,糞蛆!甜蜜的字眼!糞蛆!垃圾!那也很美。糞蛆,垃圾!糞蛆!——污泥——O charmante!【唔,可愛的東西】糞蛆,污泥!我喜歡的東西!糞蛆和污泥!垃圾、糞蛆和污泥、糞蛆!”
當然,還曾創(chuàng)作過一首名叫“Leck mich im Arsch”的合唱歌曲,譯為“品菊”。大家感興趣可以搜來聽聽。

是不是瞬間打破了大家對莫扎特高雅紳士的幻想?但同時是不是覺得莫扎特這個標簽一樣的名字也瞬間豐滿鮮活了很多?

04 “拉贊助”能手貝多芬:音樂打工人的獨立宣言
時間來到貝多芬這里,音樂人的身份地位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提升。
貝多芬的的音樂天賦也很早就顯露了出來,一位華爾斯坦伯爵非??粗厮牟湃A,特意贊助他送往維也納,在海頓的門下學習。
在維也納的時間,貝多芬的才華得到了綻放,聲名鵲起。然而就在他創(chuàng)作《命運交響曲》這部偉大的作品時,他與當時最大的金主利西諾夫斯基侯爵關(guān)系交惡,失去了收入來源。

在這樣緊急的關(guān)頭,貝多芬靈機一動:他給朋友寫了一封信,內(nèi)容是因為維也納的音樂環(huán)境越來越差,自己決定前往德國卡塞爾投奔拿破侖弟弟熱羅姆王,那里不僅有終身年金,還有旅費補貼。
然后,他故意將此信透露給一位欣賞他才華的貴族女伯爵,于是女伯爵為了留住貝多芬留在維也納,費盡周折找到了三位親王為貝多芬提供贊助。(這方法一定是跟海頓學的?。?/p>
不僅如此,貝多芬還與三位親王簽訂了一份協(xié)定,里面寫道:
保證讓貝多芬免受生活必需品的煩惱,避免一切妨礙他天才發(fā)展的障礙,條件是永遠不離開奧匈帝國的國土。
這可以說是音樂史上,第一份王公貴族向音樂家低頭的協(xié)定,是音樂家的獨立宣言。與40年前海頓的協(xié)定相比,音樂家的地位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
音樂家的腰桿從貝多芬這里開始挺直了起來。
對比不同時期通信中貝多芬的署名,也從最開始的“忠誠的仆人”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路德維?!し病へ惗喾摇!?/p>
當親王貴族要他為法國軍官演奏時,他暴怒離開,并擲地有聲地回應:親王之所以是親王,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所以為我,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親王會有無數(shù)個,但貝多芬只有一個!(鐵骨錚錚的憤青貝多芬?。?/p>
在大眾的認知中,貝多芬和莫扎特一樣,也背負著“窮困潦倒”的名聲,在經(jīng)濟上非常悲慘。
事實上,貝多芬可是非常有商業(yè)頭腦的!從他的通信記錄能看出來,他不僅擅長把自己的作品賣出好價錢,還知道將版權(quán)分地域授權(quán),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您知道,我并非企圖靠藝術(shù)賺大錢,但我想保持獨立創(chuàng)作,就不能沒有錢,所以這些作品的酬勞必須和我的藝術(shù)價值相稱。(貝多芬在寫給出版商的信件中反對議價)
最后,據(jù)說大神貝多芬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癖好,就是喜歡喝咖啡,而且必須是60顆咖啡豆,一顆都不能差!這,確定不是強迫癥?!

跨過看似嚴肅復雜的樂理知識、歐洲歷史,再褪去大師的光環(huán),古典音樂的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生命,是趣味盎然的煙火氣。透過這些故事再去聽古典樂,或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溫度,感受到每一個音符背后熾熱而真摯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