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概論00529(重點梳理)NO.2
第二章 文學語言組織
第一節(jié) 文學文本
文本:是根據一定的語言銜接和語義連貫規(guī)則而組成的整體語句或語句系統(tǒng),有待讀者閱讀。
文學文本:是指構成文學這種語言藝術品的具體語言系統(tǒng),文學文本是傳達人生體驗及想象性世界的特定語言系統(tǒng),包括詩、小說、散文和劇本等形態(tài)。
文學文本的自身特點:
1.文學文本總得來說詩一種實際的語言系統(tǒng)。
2.文學文本要通過傳達人生體驗及其想象性世界而表達相對完整的意義。
3.文學文本有待于讀者閱讀和接受。
文學文本與文學作品的區(qū)別
文學文本是指創(chuàng)作出來有待于讀者閱讀而尚未閱讀的語言系統(tǒng)。而文學作品則是指已被讀者閱讀并賦予特定意義的語言形態(tài)。簡言之,文學文本加上讀者閱讀才能變成文學作品。不過,在實用術語時,文學文本與文學作品之間的區(qū)別往往不明顯,兩者都可以不加區(qū)分地用來指文學這種語言藝術品。
把文學文本區(qū)分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即“精、粗”兩個層面的清代桐城派文論家是姚鼐(nai)
文學文本四層面說:20世紀波蘭現象學美學家英伽登提出了著名的“文學文本四層面”:字音及其高一級語音組合;意義單元;多重圖式化面貌;再現的客體。
文學文本由三個層面組成:文學語言組織、文學形象系統(tǒng)、文學意蘊世界。

第二節(jié) 文學語言組織
文學文本的語言性:是指文學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語言組織特性,這種特性是其他一切特性所得以生成的基礎。
文學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是語言。
人們通常說的“文學語言”是指加工過的規(guī)范化書面語。
把語言具體區(qū)分為“語言結構”和“言語”的語言學家是索緒爾。
主張“文學作品的形式應當給被感覺為動態(tài)的形式”的理論家是迪尼亞諾夫。
“文學語言的特別本事能夠產生一種特有方式的客觀性和語言的組織性,通過這種本事作品所產生出來的一切東西都變成為一個統(tǒng)一體。”做出這個論斷的是瑞士詩學家沃爾夫岡·凱塞爾。
文學語言組織的表現性目的和個性特征:文學文本中的語言為表現特定意義而組成整體性語言構造,從而這種語言構造的整體性是由于表現性目的的成功實現而獲得的。正是在實現表現性目的的過程中,這種語言可能呈現出獨特特征,從而傳達出作家的獨特個性。

第三節(jié) 文學語言組織的層面
語音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文學語言組織的語音組合系統(tǒng),主要包括節(jié)奏和音律兩種形態(tài)。
語言層面具體可以分為兩種形態(tài):節(jié)奏和音律。
提出“節(jié)奏是聲音大致相等的時間段落里所產生的起伏”的理論家是朱光潛。
節(jié)奏:是文學語音層面的基本形態(tài)之一,是語音在一定時間里呈現的長短、高低和輕重等有規(guī)律的起伏狀況。
節(jié)奏往往表現為三種類型:長短、高低、輕重。
音律的基本類型有:雙聲、疊韻、疊音、疊字、平仄和押韻。
文法層面通常有三類:詞法、句法、篇法。
詞法:又稱字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語詞的構成法則。詞法要求用詞貼切,生動傳神,不可移易。
句法:是文法層面的基本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語句的構成法則。
篇法:又稱章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體語言構成法則。
辭格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現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表現形式的運用狀況。這種表現程式在修辭學中統(tǒng)稱為“辭格”(或稱辭藻、語格)
比喻:有三種樣式,明喻、暗喻、借喻。
暗喻:又叫隱喻,是不明確表示打比方而將本體說成喻體的比喻樣式,其特征是本體、喻體和比喻詞都出現,但比喻詞往往由系詞“是”代替,“如、像”等,有時候也用變成、等于、和、就是等比喻詞。
借喻,就是不用比喻詞,甚至連本體也不出現而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的比喻。
借代,是借用其他名稱或語句代替通常使用的名稱或語句的語言方式,接代辭格由本體和借體組成。
對偶:是上下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具有整齊的對稱效果的語言方式。
反復:是意思相同的詞或句多次重復使用的語言方式,反復可以起到加強語氣的效果。
倒裝:是通過顛倒慣常詞語順序來表達語言方式。
反諷:又稱倒反、反語或說反華,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內涵與表面意義相反的語言方式。
文學語言組織的層面:
1.語音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文學語言卒子和的語音組合系統(tǒng),主要包括節(jié)奏和音律兩種形態(tài)。
2.文法層面的“文法”一詞借自中國古典詩學,指的不是現代語言學意義上的“語法”,而是指“作文、作詩”之法,即文學創(chuàng)作的法規(guī)。因此,文法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文學語言組織在語詞、語句和篇章方面的構成法則,通常有三類:詞法、句法、篇法。
3.辭格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現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的表現程式的運用狀況,這種表現程式,在修辭學上統(tǒng)稱為“辭格”。

第四節(jié) 文學語言組織的審美特征
文學語言組織之審美特征:是指文學語言組織之美的具體表現方式及其相應的構成法則。它主要表現為內指性、音樂性和陌生化三個方面。
所謂內指性,是文學語言組織的一個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學語言無需外在驗證而內在自足的特點。文學語言并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觀世界,而往往反身指向它自身的內在文學世界,它總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邏輯行事,與日常語言指向外在客觀世界有明顯不同。例如李白的詩句:“白發(fā)三千丈”,它不符合生活的事實,卻更能傳達詩人內心的愁悶。
所謂音樂性,是指文學語言組織所具有的富于音樂效果的特性。中國古代格律詩、詞、戲曲都十分追求音樂性,散文也重視音樂美。
所謂陌生化,主要指文學組織的反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