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來自于哪里?
前言:
今天聊聊信心。

信心的來源很簡單:相信自己能做到。
但這一點卻很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會對情況進行錯誤的歸因,進而弱化我們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知。
比如「天賦」這個詞,它本身是正確的,但對它的濫用會導致各種錯誤。
某家小孩考得好,是因為努力嗎?
自家孩子也一樣努力,為啥自家孩子考的沒他好呢?為啥呢?
沒辦法做出正確合理的判斷,絞盡腦汁也只能得出一個簡單的、在邏輯上似乎說得通的結論:哦,我知道了,是因為我家孩子沒天賦!他就這個水平了,努力也不管用!
「沒天賦」這個標簽一旦貼在孩子身上,孩子對自身的能力就產(chǎn)生了錯誤的認識。
我為什么做不到?我為什么考不好?因為我沒天賦,因為我沒那個能力,因為我不是能考好的人,所以我做不到考不好。
我就是這樣的人了,我就是這樣的水平了。
既然如此,我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能做到」呢?我有什么膽量去信任自己的能力呢?我是無法自信的。
輕率的得出“沒天賦”的結論,這就是很典型的錯誤歸因。
更正確的歸因是這樣的:考不好,是不是因為沒有找到恰當?shù)姆椒?、沒有產(chǎn)生恰當?shù)睦斫狻]有具備恰當?shù)慕?jīng)驗?
是不是因為經(jīng)驗、技巧、思路方面存在各種不足和欠缺,所以才沒辦法攻克難關?
記好這句話:世界上九成九的問題,都是因為經(jīng)驗不足、技巧不足、思路不足。
你作為一個剛大學畢業(yè)進入職場的人,怎么可能在工作方面有極多的經(jīng)驗、豐富的技巧、穩(wěn)妥的思路呢?你從未經(jīng)歷過能孕育這些的環(huán)境,哪來的這些東西?
作為一個很少跟別人交流、多數(shù)時候都是埋頭學習或者玩手機的人,怎么可能有極高的交流技巧、豐富的交流經(jīng)驗、優(yōu)異的交流思路呢?你此前的環(huán)境明顯與這些相悖。
放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你未受過恰當?shù)慕逃?,怎么可能憑空蹦出足夠的學習經(jīng)驗、足夠的解題思路、足夠的答題技巧呢?
你不擅長這些,根本就不是因為你的能力不夠、你的天賦不夠。
只是因為你沒有那些恰當?shù)臇|西,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沒找到足夠的技巧,沒具備足夠的思路。
我們的環(huán)境無法做出這種準確的歸因,所以環(huán)境傾向于把「做不到」解釋為「天賦不夠」「能力不足」。
這種解釋很容易湮滅我們的信心,而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避免它的方式,就是改變自己的歸因方式——我們的歸因方式一般是從環(huán)境中學來的,環(huán)境傾向于將原因歸結為能力不足天分不夠,我們也會學會這種歸因,傾向于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天分不夠。
用「經(jīng)驗、技巧、思路」的新歸因方式,解釋自己遇到的各種情況:是不是我的經(jīng)驗不夠多?是不是我的技巧不夠好?是不是我的思路不夠恰當?
不擅長交流溝通,為什么呢?
嗯…可能是因為從小到大很少與人交流,沒什么交流的經(jīng)驗,即使在網(wǎng)上看過很多教程和道理(掌握技巧),也沒有實踐并積累經(jīng)驗的經(jīng)歷。
不擅長表達(陳述觀點),為什么呢?
嗯…可能是因為自己雖然有過很多年的語文學習經(jīng)歷,但自己從來沒有認真的在表達觀點方面下功夫,沒有研究過怎么陳述觀點會讓觀點更立體更直觀,自己缺乏表達的技巧。
不擅長思考,為什么呢?
嗯…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系統(tǒng)的研究過,思考特定的事物,應當使用怎樣的思路、通過怎樣的方式,去得出結論?
其實就很多問題而言,經(jīng)過仔細拆解,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們都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沒有天分,它們幾乎都是因為缺乏經(jīng)驗、缺乏技巧、缺乏思路。
缺乏的這些,是可以通過主動的行為和時間補足的。
而能補足的,就不構成問題。
既然不構成問題,為什么要陷入自我懷疑呢?為什么要因此而對自身沒什么信心呢?
不擅長交流、不擅長表達、不擅長思考…都不是自己有硬傷有缺陷,都只是自己沒在這方面認真發(fā)展過。
不需要因此而否認自己,不需要因此而對自己失去信心。
相應的,如果想建立自己對自己的信心,通過小的行為來提升自己的水平,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自覺不擅長表達,那么多在網(wǎng)上交流、多陳述觀點、多打字寫字。
持續(xù)個一段時間,再對比你最初寫下的評論和觀點,你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你比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
有這樣的進步,就至少能說明你在這方面所欠缺的只是經(jīng)驗、技巧、思路和時間。
這會修復你對自身能力的認知。
多做這樣的事,多改善自己對自身能力的認知,信心就會慢慢提高。
與其說是提高信心,倒不如說是修復信心。

我是若終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061天!
覺得寫的不錯,就點個贊吧——據(jù)說專欄雙擊屏幕是一鍵三連~
看更多內(nèi)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