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11帝混亂的繼位之路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它的起源要追溯到成吉思汗時期,1206年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不斷征戰(zhàn)下,大蒙古國的疆域空前的大。
自成吉思汗以后,大蒙古國又歷經(jīng)元太宗窩闊臺、監(jiān)國拖雷、元定宗貴由、元憲宗蒙哥。蒙哥之后,忽必烈成為蒙古帝國的新大汗,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因此忽必烈是元朝第一位皇帝,不過自忽必烈之后,元朝歷任皇帝的繼位之路都有點亂,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元朝11帝的繼位之路。
元世祖忽必烈,蒙古汗號為薛禪汗,拖雷第四子,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從前線回去在開平召開忽里勒臺,繼承蒙古大汗之位,當(dāng)時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想當(dāng)蒙古的大汗,所以他在漠北也宣布繼承蒙古大汗之位,一山不容二虎,大蒙古國也不可能有兩個大汗,所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進(jìn)行了四年的汗位爭奪戰(zhàn),最終忽必烈勝出。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義,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從大蒙古國皇帝變?yōu)榇笤实?,“大元”國號正式出現(xiàn),忽必烈成為元朝首任皇帝。1294年忽必烈在大都病逝,終年80歲。

忽必烈
元成宗鐵穆耳,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汗號為完澤篤可汗,忽必烈的孫子,忽必烈嫡長子真金第三子。忽必烈本來是想讓長子真金做下一任皇帝的,他在1272年就將真金立為太子,可是在1285年曾有大臣上書說忽必烈年事已高,應(yīng)該將皇位禪讓給太子,然而忽必烈還不想放權(quán),這就把真金弄的不好過了,真金因為這事憂郁成疾,不久就去世了。
真金去世后,忽必烈又把皇位繼承人放在了孫子身上,當(dāng)時忽必烈傾向于嫡長孫甘麻剌,但是真金的太子妃闊闊出對長子甘麻剌沒有多少好感,反而喜歡三子鐵穆耳,就這樣忽必烈也沒有再立太子。1293年忽必烈將“皇太子寶”授予鐵穆耳,這也就意味著鐵穆耳將是元朝未來的皇帝。1294年忽必烈去世后,鐵穆耳在其母闊闊真與大臣伯顏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鐵穆耳在位13年,于1207年去世,終年42歲。

鐵穆耳
元武宗海山,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汗號曲律汗,順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鐵穆耳之侄。成宗鐵穆耳駕崩后,由于他的兒子早逝,他沒有了皇位繼承人,元朝的皇帝出現(xiàn)了空缺,這時正宮皇后卜魯罕和左丞相阿忽臺準(zhǔn)備擁立安西王阿難答為帝,因為他是忽必烈諸孫中最年長的。而右丞相哈剌哈孫則試圖擁立海山兄弟,所以就出現(xiàn)了皇位之爭。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回到大都后發(fā)動政變誅殺了卜魯罕和安西王阿難答,海山從漠北率領(lǐng)大軍到大都,在強(qiáng)大的軍事壓力下,眾大臣及宗室諸王都表示擁立海山為帝。海山繼位后將愛育黎拔力八達(dá)立為皇太子。不過海山在位四年就去世了,時年31歲。

海山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汗號為普顏篤可汗,元武宗海山同母弟。成宗去世后,皇位空缺,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在大都發(fā)動政變,誅殺了成宗正宮皇后卜魯罕和安西王阿難答,在海山繼位過程中立下大功,所以海山繼位后沒有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而是將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dá)立為太子并約定“兄弟叔侄世世相承”,海山去世后愛育黎拔力八達(dá)繼位為帝。他在位期間大力進(jìn)行改革使得元朝的國力得到了恢復(fù)。仁宗在位九年,1320年去世,時年35歲。

元仁宗
元英宗碩德八剌,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汗號為格堅汗,仁宗嫡子。仁宗繼位后沒有按照“兄弟叔侄世世相承”的原則立海山的兒子和世瓎為太子,而是立了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太子,仁宗去世后17歲的碩德八剌在太皇太后答己及右丞相鐵木迭兒等人的扶持下即皇帝位。
英宗繼位后先是引發(fā)了太皇太后和皇帝的權(quán)力之爭,后來英宗施行新政又觸犯了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1323年英宗從上都回大都時,在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等人弒殺,時年21歲。

元英宗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元朝第六位皇帝,真金長子甘麻剌之子。英宗在南坡之變被殺后,鐵失等人擁立也孫鐵木兒為帝。也孫鐵木兒繼位時的詔書全是由大白話寫的,所以他的登基詔書是元朝乃至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白話文登基詔書。也孫鐵木兒在位僅5年的時間就去世了,他去世后,元朝再一次發(fā)生了政變。
泰定帝
天順帝阿速吉八是元朝第七位皇帝,泰定帝長子,泰定元年(1324年)被封為皇太子。泰定帝去世后,丞相倒剌沙專權(quán)自用,遲遲不讓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這時知樞密院事欽察人燕帖木兒在大都發(fā)動政變立元武宗之子圖帖睦爾即位,是為元文宗。這下倒剌沙不干了,趕緊在上都立年僅9歲的阿速吉八為帝,于是爆發(fā)了兩都之戰(zhàn)。雙方大戰(zhàn)一個月后阿速吉八一方戰(zhàn)敗,與丞相倒剌沙一同被殺,泰定帝、天順帝父子被視為非法君主,沒有上漢文廟號和謚號及蒙古汗號。

天順帝
元文宗圖貼睦爾,元朝第八位皇帝,蒙古汗號為札牙篤汗,海山次子,泰定帝去世后,圖貼睦爾在知樞密院事欽察人燕帖木兒的擁立下在大都繼位,隨后爆發(fā)了長達(dá)一個月的兩都之戰(zhàn),最終勝出。圖貼睦爾一生兩次在位,兩次加起來也只有四年的時間,1332年去世,時年29歲。

元文宗
元明宗和世?,元朝第九位皇帝,元武宗長子,元文宗之兄,蒙古汗號為忽都篤汗。當(dāng)初武宗在位時與仁宗立下了兄終弟及的繼位規(guī)則,仁宗去世后應(yīng)該將皇位傳給和世?,可是他卻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和世?被分封到云南,后來更是流亡到西域。
1328年,和世?的異母弟圖帖睦爾在兩都之戰(zhàn)中打敗了擁護(hù)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的勢力,元朝皇位重新落入武宗一系手中。圖帖睦爾取勝后,便派哈散及撒迪等去察合臺汗國迎接和世?稱帝,并聲稱自己登位是為了戰(zhàn)局的不得已之舉,朔漠諸王也勸和世?登基。次年正月二十八日,和世?即位于和林之北。
元明宗
三月初四日,圖貼睦爾遣右丞相燕鐵木兒奉皇帝玉璽北上。四月初七,燕鐵木兒抵達(dá)和世?所在地,率百官獻(xiàn)上玉璽,并陪同和世?返京,而后宣布封圖帖睦爾為“皇太子”。不過和世?在位僅184天,在南下大都的途中暴死,年僅三十歲。
后世認(rèn)為這是中了燕鐵木兒所下之毒身亡,而圖帖睦爾難以擺脫干系。后來登基為帝的和世?之子妥懽帖睦爾(元惠宗)更是在至元六年(1340年)六月,明確宣布圖帖睦爾是殺害他父親的幕后真兇
元寧宗懿璘質(zhì)班,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元文宗臨終之際,為了彌補(bǔ)弒兄的罪過將皇位傳給了和世?次子懿璘質(zhì)班,然而當(dāng)時懿璘質(zhì)班才7歲,卜答失里太后臨朝稱制,成了元王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懿璘質(zhì)班似乎沒有做皇帝的命,他在位53天就病逝了。

元寧宗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文宗在位時曾將他流放到桂林,后來文宗,寧宗相繼去世,妥懽帖睦爾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順?biāo)哪辏?333年)六月八日即位于上都。妥懽帖睦爾在位期間,元朝內(nèi)部的矛盾已經(jīng)很深,各地農(nóng)民起義不斷,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jìn)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結(jié)束。

元順帝
小結(jié):
自忽必烈在1271年將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到1368年元順帝被明軍趕出大都,退到草原上,元朝在歷史上一共就存在了98年的時間。然而在這98年間,光是首尾兩個皇帝(忽必烈和元順帝)在位的時間加起來就有58年,也就是說中間9個皇帝在位的時間一共是40年,平均每人當(dāng)了4年多的皇帝。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中間這些皇帝們繼位時政變太多了,沒有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