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負隅頑抗 - 淺談1945年的德軍城防策略

2021-08-25 20:24 作者:冬季風暴  | 我要投稿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403549944

題圖:1945年5月6日,布雷斯勞(Breslau)的德軍正式向蘇軍投降,諸如鋼盔,防毒面具罐及彈藥箱等德軍裝備被隨意地丟棄在布雷斯勞的大街上。

注:本文譯自Алексей Исаев所著《ДОМА-ПРИЗРАКИ И ДОТЫ-ПОДВАЛЫ КАК НЕМЦЫ ОБОРОНЯЛИСЬ В 1945-М》。

聲明:長文翻譯不易,未經譯者許可,本文嚴禁任何公眾號或網站私自轉載。另外,譯者強烈譴責任何盜載或是洗稿本文以牟取私利的行為。



1945年的蘇軍紅軍所擁有的強大實力是如此地引人注目。除了IS-2重型坦克,威力巨大的火炮等用途各異的武器裝備之外,最重要的是那些訓練有素且擁有豐富作戰(zhàn)經驗的步兵們 —— 強擊群滿懷自信地使用火焰噴射器、手榴彈以及炸藥開辟出通往勝利的坦途。

然而,在戰(zhàn)爭的最后階段,殘垣斷壁之中的德軍仍舊竭盡全力尋獲了能夠暫時阻攔赤色洪流的有效措施。

一、獸穴中的戰(zhàn)斗

在戰(zhàn)爭的最后幾個月里,越來越多的戰(zhàn)斗于往日繁華的城市街巷中爆發(fā)。對于進攻方而言,據守在城鎮(zhèn)中的守軍絕非輕易便可擷取的甜美糖果,然而防守方同樣也會因巷戰(zhàn)而感到頭痛不已。

當時的第三帝國早已被逼入絕境,就連最基本的作戰(zhàn)物資也開始出現(xiàn)了短缺。

攝于1945年3月,柏林,肩扛“鐵拳”的國民突擊隊成員。

由于缺乏武器,類似于三名國民突擊隊成員(筆者注:國民突擊隊(Volkssturm)是二戰(zhàn)德國在戰(zhàn)爭臨近結束的最后幾個月里組建的民兵組織,用于迎戰(zhàn)攻入德國本土的盟軍軍隊)共用一把意大利步槍與一個彈匣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至于那些奇跡般地被留存至本土防御戰(zhàn)中的火炮,要么缺乏彈藥,要么因伊爾-2的打擊而迅速被摧毀。

“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儲備仍舊十分充裕。然而,隨著蘇軍的高歌猛進,大量的“鐵拳”成為了蘇軍的戰(zhàn)利品,并被蘇軍投入到實戰(zhàn)的使用中。

【譯者注:蘇軍將“鐵拳(Panzerfaust)”與“戰(zhàn)車噩夢(Panzerschreck)”統(tǒng)稱為“鐵拳(фаустпатрона/Faustpatrone)”,“鐵拳”與“戰(zhàn)車噩夢”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后者可重復使用。

攝于1945年,布雷斯勞地區(qū),嚴陣以待的蘇軍炮兵。1945年2月,蘇軍已完全將布雷斯勞這個位于奧德河上的大都市包圍,左下角的文字含義是“投降,布雷斯勞”。

即便是最堅固的石制建筑,也會在203mm“斯大林之錘”重型火炮的直擊下化為一堆碎石瓦礫。即便是潛藏在最深處的地下室,280mm BR-5榴彈炮與160mm M1943迫擊炮也足矣將其砸穿。ISU自行火炮輕易便能摧毀橫亙在街道上的巨大路障。一些腦洞大開的蘇聯(lián)士兵設法把“喀秋莎”自行火炮開進建筑物,從一側的窗口直接向街道的另一側窗口開火,類似的絕活并不會到此為止,有的士兵甚至用300mm BM-31-12 “安德烈(андрюши)”火箭炮直接將街對面房子的整面墻給轟垮。

火焰噴射器與KS燃燒液(бутылки КС)灌裝的燃燒瓶在巷戰(zhàn)中被證明是有效的。從正面進攻的話,便攜式火焰噴射器或FOG(ФОГ)單發(fā)大型火焰噴射器都可以將建筑物引燃。工兵也可以選擇不講武德的偷襲,借助夜幕的掩護或是地下通道滲透到德軍后方,使用KS燃燒瓶與手榴彈來掀起一場“火焰風暴”,以此來提醒德軍現(xiàn)實的生活與蜜糖般的甜美毫不沾邊。

手持不同武器的蘇聯(lián)突擊工兵。

有時候,蘇軍士兵會將被繳獲的“鐵拳”作為“禮物”,“友善地回饋”給德軍。將戰(zhàn)斗部拆解,用一瓶KS燃燒液替換掉炸藥,扣下扳機,一聲巨響之后,被魔改過的“鐵拳”彈頭飛入街區(qū)深處,據守其中的德軍將要面對不是短暫且瞬時的爆炸,而是會逐漸蔓延開來的火勢。

西方盟軍肯定會給這種縱火(從各種意義而言都是如此)戰(zhàn)術取一些花里胡哨的名字,例如“三明治”或者“土耳其烤肉”之類的。在蘇軍下發(fā)的作戰(zhàn)指示中,這種戰(zhàn)術并沒有被稱為“沙瓦瑪”,畢竟這只是戰(zhàn)爭經驗總結里的諸多要點之一。

二、負負得正

即便時間已推進至1945年,當時的德軍仍舊是一個富有經驗且不可小覷的危險對手。戰(zhàn)爭后期,大量的德軍老兵在本土的防御戰(zhàn)中被俘或是陣亡,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將行之有效的經驗傳授給其他人,這使得德軍難以搜集一線部隊的作戰(zhàn)經驗加以總結并進行推廣。然而,我們今天將要討論的駐守在西里西亞的首府布雷斯勞(Бреслау/Breslau,現(xiàn)波蘭的弗羅茨瓦夫(Вроцлава/Wroclaw))的德軍守軍是一個例外。

布雷斯勞街景,殘垣斷壁與相對完整的建筑相視而立。被希特勒任命為西里西亞總指揮的卡爾·漢克(Karl Hanke)在布雷斯勞投降之前便乘坐飛機逃離了這座城市。據統(tǒng)計,在布雷斯勞的20萬居民中,至少有2萬人在戰(zhàn)斗中喪生,約有8,500名德國士兵和7,000名蘇聯(lián)士兵在戰(zhàn)斗中陣亡。

布雷斯勞的德軍守軍采取了全新的城防策略,其基本的戰(zhàn)術思路是我們每個人都耳熟能詳?shù)摹柏撠摰谜?。舉個例子,反正進攻方肯定要把建筑物給燒毀,那么作為防守方,就要在進攻方出手之前搶先一步直接把建筑物給燒了。

由此,當布雷斯勞城中各處開始修筑起防御工事時,處于前線的那些外圍建筑物早已被德軍提前燒毀了。

透過仍舊繚繞著煙霧的空洞窗柩,無人的空屋冷漠地注視著輕易便占領了整個街區(qū)的蘇軍。

【譯者注:原文дома?призраки直譯為“鬧鬼的屋子”,即“鬼屋”。

德軍對中段的房屋進行了更為狡猾的處理,在保證地下室完好無損的前提下,他們燒毀了房屋的一部分,并預留了通往后院以及后方的通道,德軍的工兵可以使用這些通道進入房屋,布設炸彈進行爆破 —— 墻壁被炸塌,磚石與混凝土碎片將地下室掩藏。接下來只需要對這些殘垣斷壁進行清理,就能創(chuàng)造出虛實不定卻又極其致命的射擊口。

潛藏在廢墟射擊口中的“鐵拳”

最內側的建筑內所擺放著的家具與易燃的材料都清理干凈,在上層的樓層中設立觀察哨與機槍陣地。

在筆者看來,這些臟活大抵只有那些對平民的生活漠不關心的冷酷無情之人才能想得出來。

在防御戰(zhàn)打響之前,建筑內的一切都被引燃,櫥柜、桌子、作為裝飾的畫作、仍舊帶著書簽的書籍、家庭照片、架子上的陶制牧羊人……所有的一切全都付之一炬。

一些處于最外圍的、已被燒毀的空屋的地下室中被德軍布設了爆炸裝置——由于缺乏炸藥,用于充當爆炸物的通常是幾個乙炔罐。從外觀來看的話,這樣惡毒的陷阱通常被成堆的煤炭或碎石等垃圾物品隱藏起來。

燃燒著的布雷斯勞。據戰(zhàn)后統(tǒng)計,原先布雷斯勞所擁有的30,000棟建筑中,有21,600棟因戰(zhàn)爭被破壞。

在蘇軍強擊群開始進攻時,“斯大林之錘”與“安德烈”的猛烈炮火落在無人的外圍空屋上,強擊群士兵們冒著因潛藏在瓦礫下的爆炸物的突然起爆而被廢墟掩埋的危險突入建筑群之中。

乙炔氣瓶是油氣彈的前身,僅靠乙炔氣瓶便足矣在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內炸垮高達六層樓的建筑。

當然,并非所有的空屋都被設下這樣的陷阱:一些最為外圍的空屋仍需士兵留守于其中,沒有幾個正常人愿意坐在火藥桶上。因此蘇軍的策略是使用火箭炮或是重型火炮來轟擊空屋,在炮彈的沖擊力下,被燒毀的墻壁很容易就會倒塌,這樣就能盡可能多地讓建筑的內部暴露出來。

行進在布雷斯勞城街道中的蘇軍士兵。

從后側突入空屋同樣會兇多吉少。德軍會利用坍塌建筑的地下室構筑出臨時碉堡,與蘇軍在建筑與建筑之間的后院交火。

如此狹小的交戰(zhàn)區(qū)域限制了火力的發(fā)揮,位于外側的那些被燒毀的房屋又擋住了視野,在正式接戰(zhàn)前,蘇軍很難掌握駐守在空屋中的德軍實力。

然而,留守在臨時碉堡中以逸待勞的德軍,卻能夠對闖入建筑內的蘇軍強擊群的行動了如指掌。

德軍的預備隊體系也讓這種防御體系更加完善。一旦收到訊號,處于待命狀態(tài)的訓練有素的單位會立即使用卡車移動至受到攻擊的區(qū)域并迅速投入到防御作戰(zhàn)中。

偽裝良好的德軍狙擊手。

與此同時,德軍也開始著力于使用更有效的偽裝手段,如偽裝布,頭盔上的偽裝網等等來提高陣地的隱蔽性。

總而言之,上述這些德軍所采取的措施都確保了布雷斯勞防線的穩(wěn)固。直到1945年5月6日,也就是柏林投降后的第四天,仍堅守于布雷斯勞德軍才正式向蘇軍投降。

三、總結
對布雷斯勞德軍守軍司令官尼霍夫(Niehoff)將軍的審訊記錄,展示了新式巷戰(zhàn)防御原則。

【譯者注:Исаев的原文并沒有詳解這份審訊記錄的含義,但這份示意圖對于理解上文提到的德軍巷戰(zhàn)策略十分重要,因此我簡單解釋一下:Дот в погребе即“地下室中的臨時碉堡”,Двор所示的區(qū)域是“后院”,Наблюдательный пункт則是“觀察哨”。

最外側的紅色斜線區(qū)域是被焚毀,僅剩下框架的外圍空屋廢墟。中段的藍色交叉線區(qū)域中潛藏著德軍士兵,上層房屋被焚毀,下層地下室被破壞,德軍使用殘垣斷壁構筑了臨時碉堡。最內側的藍色斜線區(qū)域的房屋是完好的,其上層的樓層中布置了觀察哨。

所幸的是,這些新式的巷戰(zhàn)戰(zhàn)術還未來得及被德軍推廣,畢竟德軍的確有能力讓被焚毀的空屋與地下碉堡構成的重重防線遍布整個柏林,將其變?yōu)橐蛔饽シ弧?/p>

在文章的最后,筆者認為有必要稍微提醒一下各位讀者,柏林市區(qū)的爭奪戰(zhàn)于1945年4月20日左右打響,在保衛(wèi)第三帝國的首都時,德軍采用的是缺席了烈焰與焦土的舊式巷戰(zhàn)策略,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如此。




負隅頑抗 - 淺談1945年的德軍城防策略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祁东县| 千阳县| 姜堰市| 永胜县| 凌云县| 武冈市| 金平| 松潘县| 确山县| 溧水县| 手游| 皋兰县| 通城县| 龙江县| 彭阳县| 当阳市| 乾安县| 同仁县| 通山县| 金沙县| 常山县| 武川县| 北流市| 炉霍县| 保德县| 柳江县| 隆尧县| 永城市| 中西区| 诸暨市| 宝兴县| 乐亭县| 新余市| 长顺县| 乐东| 凤城市| 信丰县| 遵义市| 石河子市| 孝义市|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