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神怪志》-天地-燭陰
燭陰
《山海經(jīng)》:
鐘山之神,名日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燭陰是住在北海鐘山山腳的神,長著人類的臉和蛇一樣的身體,身長約有千里。
依據(jù)文獻,燭陰即燭龍。在平安時代(七九四~一一九二),《山海經(jīng)》由中國傳到日本,燭陰的傳說也因此在日本流傳,被記載在《今昔百鬼拾遺》《怪奇鳥獸圖卷》等妖怪畫集上。在中國,燭龍被視為盤古的原型。在元明時期,燭龍被認為是太陽的另外一個名字。(這燭陰確實挺像盤古的,又是太陽又是月亮,身化自然、人首蛇身的)
明代《說郛》有云,“太陽順四方之氣,古圣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溫,行南時大,行北時嚴殺,燭龍即日之名”。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燭陰實際上與祝融一樣是火神,或者是在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的極光的神格化。

公眾號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o0nqWp97QtcfQrvRKMS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