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33歲生日(負能量的碎碎念
今天是我33歲的生日。
讓我最開心的不是各種生日禮物or紅包or蛋糕,而是——二淅下周一就開學了。
回望2022這一年,一把辛酸淚。
2、3月份口罩各種封控,4、5月婆婆和公公身體接連出問題,6、7月日子剛恢復了一點點常態(tài),到夏天直接干旱到公司限電,9月又是口罩封控,10月為了帶娃離職了,一邊做外包,一邊在咖啡店半全職,一邊帶進入一年級的二淅,再之后口罩爆發(fā)了,再之后解封了,再之后全家老小從上到下陽一場……
天災人禍各種波折,告別正兒八經(jīng)的職場、嘗試全新的行業(yè),不再有老人幫忙然后家事都得自己操心……幾乎全新的生活狀態(tài)本身就需要很多調(diào)整,但偏偏趕上二淅進小學——我真的沒想到這是最重的一記打擊。
開學遇上口罩,網(wǎng)課兩周。從第一天上課老師們提的要求和“自愿完成”的“學習建議”,就已經(jīng)讓人有了很不好的預感。
其他區(qū)的朋友早早提醒我,我們區(qū)是除了五城區(qū)外教育最卷的,但是等到正式開學,卷得飛起的一年級生活仍然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用擔心,二淅適應得很好,偶有波折但大體是不錯的,部分領域甚至拔尖——但為了讓孩子能安然地適應環(huán)境,家長真的要付出太多太多的東西……
從每天的各科作業(yè)到各種活動的配合和準備,再到明明是死宅社恐卻被拉進家委會為各種事宜奔波,明明討厭交際卻必須和老師家長們做到至少表面的和諧……在個人和孩子之間反復拉扯的時候我還天真地安慰自己——放假了就可以讓二淅去老家玩耍,至少一年能歇兩次三個月。
然后真的放假了,三門主課的“學習建議”word壘了幾頁,還沒來得及崩潰緊接著就是體育老師發(fā)來“運動建議”: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不一樣的運動*4,興趣班的作業(yè)相較而言都是小事了……
前一天還在和我叨叨,放假了就趕緊把二淅送回老家的媽媽,在看完我整理好的作業(yè)清單之后直接放棄了,一個半月的假期,除了過年那幾天,周中8點起,周末9點,然后開始守作業(yè),早的話午飯前能結(jié)束,稍微有點不順利,就到了下午一兩點。
這樣的情況下,還要顧及小朋友的營養(yǎng)、戶外、玩樂、勞逸結(jié)合、性格——我做不到對孩子放任自流,但也不想讓二淅這么小就失去很多小孩子應該有的快樂——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她爹要去上班的周中,死宅30+年的我居然要勉強自己帶孩子出門玩耍與社交……
一個根本不喜歡小孩子的人要扎進一群孩子里,還要和各種參差不齊的家長們不失禮貌地閑聊。
——這是什么人間酷刑。
等到春節(jié)終于可以全家一起回老家,抱著我們這卷法并不是常態(tài),也許退一步就海闊天空的心情去問了下老家的家長們,然后簡直驚呆了我——
孩子他爹所在的小縣城,教育基本上算崩了。有條件的孩子小學就往市里送,而只要你不想讓孩子去職高,5年級開始就得開始聯(lián)系外地的初中……能拿到最高獎學金的孩子一年開銷也要2W+,差一點的沒有獎學金一年5W,更差一點的,你給錢學校也不收了……
看著別人初中高中六年直接燒掉30萬,然后連上本科都懸——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成都有房有戶能免費讀公立是多么幸?!?,有機會參與卷也是福報么?
而我老家的縣城,資深老教師的親戚直接翻出教育局出的指導文件讓我抓緊,原話是:按現(xiàn)在的卷法,二年級開始就會有孩子聽天書掉隊,三年級開始就分層,四、五年級如果沒搶救回來,孩子大概率直接廢——當下,甚至已經(jīng)不再給孩子“醒事晚”的機會了。
我忽然就懂了,為什么有的朋友事業(yè)發(fā)展明明一帆風順,可孩子三年級開學沒多久就直接辭了職——這就是軟肋么?
就此認命地繼續(xù)卷,終于熬到馬上開學,然后今天,老師又在群里布置了開學前的作業(yè)。
帶著二淅一項項完成的時候我忽然想到:1、2年級要養(yǎng)學習習慣,3、4年級是分水嶺,5、6年級開始折騰初中,然后初中面對的就是五五分流比高考還殘酷的中考……
一轉(zhuǎn)眼就是近10年,我怕是真的要就此告別職場了?
忽然就覺得,有一點點悲涼。
倒也不是全然糟糕。
經(jīng)濟上至少短期沒什么壓力,和孩子他爹感情也依然讓人安心,二淅每天都會帶來些快樂,學校有很多麻煩事兒但也有好事情,家里親近的老人都身體健康,媽媽不用再來幫忙帶娃之后,在老家把生活搞得很滋潤……
——但偶爾還是會覺得,我怎么會過上這種生活呢?
那些我用了許多年才具備的能力、擁有的人脈、得到的認可,甚至我現(xiàn)在還在堅持做著的文字相關的外包工作,是不是最后都只能長長久久地擱置蒙塵,也許再也沒有用武之地了——真是,很不值得。
——雖然我也知道啦,決定生孩子的時候就明白,這事兒是不能算得失的。
前幾天帶二淅去興趣班的時候,逛了下書店。
看完一本書之后,逛到了自己之前從未care過的一個區(qū)域,那里的書,講的都是些“沒什么意義”的東西。
收納、清潔、家常菜、早餐、煲湯、品酒、咖啡、香水、編織、手工、插花、綠植……
我曾經(jīng)覺得這樣的東西都是有錢有閑的人才有功夫琢磨的高端愛好——那天卻忽然,有一點懂得了。
我甚至有一瞬間,幻想了一下,等二淅長大一些,不再那么需要我之后,我是不是也會培養(yǎng)一個類似的愛好,聊以打發(fā)無盡的長日——然后覺得,一陣惡寒。
那時候就覺得,不管是心態(tài)還是工作生活的狀態(tài),自己都得做一些調(diào)整才行了。
于是借著生日,立個Flog吧。
事務上:
既然已經(jīng)是媽媽了,雖然心有不甘,但依然要做好身為家長該做的。我盡力托舉,至于她能走到哪里,就看二淅自己了。
而作為一個主力顧家的家庭成員,可能關注的重點確實就得偏向家了。說實話我在這方面欠缺挺多,今年得摸索著補一補。
再來就是,身為并不想就此消磨掉自己的個體,今年打算在外包之余,不以賺錢為目的地多嘗試些自己想做的或者新的東西——大學畢業(yè)之后,倒是也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了。
心態(tài)上:
想試試能不能更好地看待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不把它當成不得不完成的事務,而是當成不斷減少的、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
也想試試從死宅的殼子里往外稍微探索一下,用最近看到的詩來說:借助書本閱讀去理解世界,就像是借助一捧水去理解汪洋——也許我應該趁機,去看看更多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