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有愛情?你對回避型依戀的4個誤解
回避型依戀表示:拜托!少點誤會,多點愛!
關于回避型依戀,你是否經常聽到:
??!我男神就是,帥帥的高冷范兒
千萬不要跟回避型人談戀愛,會被“凍”死
本人回避型依戀,已做好孤獨終老的準備
……
在此,洗唰唰一下:
誤解1
回避型依戀=高冷
很多人認為回避型人就是:高冷,社恐,不愛表達溝通。事實上,依戀類型的主要判斷依據(jù)是:一個人在深度親密關系中的互動反應。
回避型人內心深信,重要他人無法滿足TA的情感需求,對親密關系持有消極態(tài)度和較低期待。
所以,如果和回避型人進入親密關系,你會明顯感覺到:TA的自我包裹性強,極少自我暴露,難以依賴他人。發(fā)生沖突時,會關閉情感通道(如:拒絕溝通解釋、否認依戀需求、拉大關系距離)來減少自身的痛苦焦慮感。

誤解2
回避型=不需要愛
不少回避型人,都給人「你們走開,我不需要」的印象。這是一種防御機制——不是不想信賴,而是怕被傷害。為了避免傷害,干脆就保持距離杜絕開始。
研究發(fā)現(xiàn),當回避型人接收到別人對自己的接納和喜歡時,會表現(xiàn)出高于平均的自尊水平,伴隨高昂的積極情緒。這恰恰說明,他們對愛與歸屬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
TA們就像渴望被愛又怕受傷的小孩,總是顯得很被動,但當充分感知到善意,他們也會愿意敞開心扉,真誠以待。
誤解3
曾經“回避”= 永遠“回避”
很多人會把回避型依戀當成無藥可救的終生診斷。事實上,依戀類型是動態(tài)性的。
雖然它存在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也會隨著具體情境及相處對象的變化,而有刷新轉化。相同的個體在不同關系里呈現(xiàn)不同的依戀模式,是很普遍的事。
所以,我們不必用標簽束縛住自己,用更開放的心態(tài),更多了解自己的人際情感需求,探索如何在親密關系中更好地互動相處。
誤解4
回避型依戀=不能有甜甜戀愛
看到很多社交平臺上的話題討論,大家對回避型依戀的恐懼之深,好像一旦被打上這個標簽,就不配擁有親密關系。
不管是什么樣的依戀類型,建立健康美滿的人際/親密關系都是存在巨大可能性的。
確實,相比安全型依戀,回避型人在關系中具有更多潛在的破壞性特質,但并非無法改變。事實上,一段能讓回避型人感到安全的高質量關系,就能讓TA發(fā)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