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文賦---讀《阿房宮賦》有感(禁止轉載)
2023-05-29 00:22 作者:UnifiCATOR | 我要投稿
(注:up是高中生,沒什么文學素養(yǎng),老師布置作業(yè)寫著玩玩,時間倉促,語法歷史錯誤可能極多,主要目的是為記錄一下,各位可以評論區(qū)多提意見) 古今文賦逾萬章,雄引千年不過十,樊川生其賦,秋聲滿長安,然則斯賦為后人稱譽者,或曰詞章,而不為詞章,在其內蘊湯湯然適干年興亡而已。 夫雄文之廣譽,在頹傾兮晚唐。寶歷閣興,千卒哭厄;一人生欲,萬民凈粟。君不君,明教亂文武;禮何禮,孔孟移岱處。代之以昆山之玉、江南魚錦、巴蜀金銀、西城胡舞,冕旒散盡吐蕃貢,珠玉堰塞太上魂。夫名號稱天子,然言行敗于上蒼;國體存大致,更方鎮(zhèn)重于朝堂。朱門燈盞槱綴林,道路骸歿皆鼎析。燹患于外,后庭誦內,則此唐何為中華之大唐乎? 斯賦外辱阿房,內斥惛煬,辭似其閣,藻覆洋洋。干言風徹君之檣櫓,一文光暴民之憐傷。怎奈樊川之水,黃河無浪;郭下有暮,太上何霜?文人思驕欲,以隱逸為時昌:武人亂淫荒,兵卒難抵胡羌。誰人可應者?煉丹藥于朝堂。是故樊川之文,君明政之微光;思雄文之志,在忠心乎所向。后人終悼盛唐,天日萬暇,翠林激蕩。上蒼無眼,沉庾廩于冥葬。 嗟乎!后人何不哀之,而后人終為無暇自哀;前人之災厄,后人亦何免之?向使獨哀而不作,必斃于早思之設想,是故吾輩懷古,亦品鑒之濫觴。將有后人不重轍,以前人之鑒改后人之世,是在吾輩一二之作,在千萬青年之晨暉,千萬華夏之朝陽。 (另:圖片轉文字,可能有錯別字望諒解,無敏感詞、無不良導向,求過審)
上面圖片是去阿房宮遺址拍的照片
上圖是半小時寫完的原稿,各位多提建議,感激不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