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在作死和滅亡中間徘徊的國家
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的時候,在現波蘭的領土上出現了一些西斯拉夫人,給波蘭歷史奠定了基礎。
935年,波蘭剛剛開始形成國家。
992年,基督教傳入波蘭,,波蘭的主教希布納成為了波蘭基督教“傳教士”之一,基督教迅速在波蘭傳播。
1025年,波蘭和基輔羅斯簽訂了馬蓋拉和平條約,讓波俄兩國形成了暫時的和平期;波蘭克拉科夫主教座堂建成,成為了波蘭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之一;波蘭公爵博列斯瓦夫一世統(tǒng)一了波蘭各地讓波蘭完成大一統(tǒng)。
1102年,波蘭沒有什么太大的事件發(fā)生,但博列斯瓦夫三世成為了波蘭公爵。
1138年,卡其米日二世召開了查爾諾希瓦國會,這次會議成為了波蘭歷史上第一次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國會;波蘭和波西米亞在貝爾卡發(fā)動了貝爾卡戰(zhàn)役,最終波蘭勝利;但是也是在這一年,波蘭開始了分制。
1314年,這是一個對于波蘭而言較為平靜的一年,但是也是在這一年,波蘭再次統(tǒng)一,又大一統(tǒng)了。
1320年,瓦迪斯瓦夫一世加冕為王,象征著波蘭的統(tǒng)一;但是波西米亞的王位繼承問題,也對波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立陶宛對波蘭加里加亞地區(qū)進行了入侵,奠定了波立聯邦建立的基礎。
1386年,立陶宛大公約蓋洛一世與波蘭女王雅德維加結成聯姻,讓波蘭和立陶宛的關系逐漸升溫,最終成立波立聯邦。
1572年,波蘭國王塞繆爾·揚·茲沃內采逝世,雅蓋隆王朝滅亡,發(fā)生了波蘭王位繼承問題;于是在華沙召開了小股東會議,最終采用了自由選舉制度;這一制度在波蘭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583年,波蘭和沙俄發(fā)起了斯萊瓦卡戰(zhàn)役,最終波蘭勝利;波蘭又對瑞典宣戰(zhàn),但一直沒有轉折;斯萊瓦卡二世發(fā)動了行政改革,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利和控制。
1795年,普魯士,沙俄,哈布斯堡王朝第三次瓜分波蘭,直到1918年才徹底獨立。
1801年,拿破侖戰(zhàn)勝普魯士,華沙人也順勢建立了華沙公國。
1813年,隨著拿破侖的衰弱,華沙公國的大部分領土被沙俄占領;而在此前,拿破侖還沒衰弱的時候,無數的波蘭人加入了法軍,為1918年波蘭獨立奠定了基礎。
1830年,波蘭為了推翻尼古拉一世的統(tǒng)治,發(fā)起了十一月起義,?。挥职l(fā)動了十二月起義,又敗。

1831年,波蘭人民又發(fā)動了一月起義,還敗。(真NB,連續(xù)三個月起義都敗了)
1863年,波蘭人民又發(fā)動了一月起義,還是敗。
1903年,波蘭社會黨成立3年了,為以后的社會主義波蘭做好了鋪墊;在同年,沙俄對波蘭的教育進行了限制,遭到了波蘭人民的抗議。
1918年,波蘭宣讀獨立宣言(美國:好小子);因為這是一戰(zhàn)結束的一年,各國都已經衰弱了;波蘭又對蘇俄宣戰(zhàn),波蘭勝利;各國也承認了波蘭的獨立。
1919年,波蘭第一共和國成立;和蘇俄的戰(zhàn)爭結束;占領了立陶宛的維爾紐斯;波蘭舉行了第一次全民會議選舉;波蘭也帶人參加了巴黎和會。

1921年,波蘭和蘇俄簽訂了拉普蘭條約;波蘭建立了第二共和國,成立新憲法;在拉普蘭條約簽訂之前,波蘇雙方展開了斯帕爾茨戰(zhàn)役,最后波蘭勝利;波蘭又和立陶宛展開了格尼哈瓦會議,結束了波立戰(zhàn)爭。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因為使用“步空協(xié)同”,占領了波蘭大部分領土;波蘭又發(fā)動了波蘭戰(zhàn)役,一個月后被德國擊?。惶K聯在東部進攻波蘭,波蘭滅亡;伊格納茨·莫什奈斯基成立了波蘭流亡政府;隨后,爆發(fā)了華沙起義,但被德軍圍剿而敗。
1944年,波蘭又發(fā)動了華沙起義,但遭到了德軍鎮(zhèn)壓;隨后,流亡政府總理在意大利與盟軍會軍;而在沃爾霍夫集中營,犯人們爆發(fā)了起義,但被德軍鎮(zhèn)壓;而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也加入了華沙起義。
1945年,波蘭共產黨建立了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為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1948年,波蘭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結盟;而在基拉比鎮(zhèn),一些波蘭反猶太團體襲擊了一個猶太人基地,導致42名猶太人喪生;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新憲法;又在華沙舉辦了波蘭國際文化集會,促進了國際交流。
1956年,斯大林逝世后,波蘭人民爆發(fā)了抗議游行,讓波蘭政府發(fā)起了改革;隨后,波蘭人民又到雅羅斯瓦夫市發(fā)動了抗議;又在波茲南和軍方發(fā)生了沖突。

1989年,波蘭團結工會反G取得了重大勝利,標志著東歐劇變的開始。
1999年,波蘭加入BY;展開了首次自由選舉;開始爭取加入歐盟。
2004年,波蘭加入歐盟,歐盟又添一員“大將”
哪里不對請指出
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