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群友們曾談論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打的經(jīng)歷。
有群友說,他小時候被打過,傷害一直刻在心里,自立之后就遠離家里、遠離父母;
也有群友說,自己小時候被父母體罰,長大之后覺得自己不用孝順父母了,看著隨意相處吧;
還有群友說,自己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從小就非常自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害怕做錯事,因為自己一做錯事就被打的陰影一直在。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有的家長打孩子,純粹是自己一時氣頭上,又找不到更好的發(fā)泄方式;
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因為孩子不長記性,打他是為了讓他印象深刻,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因為他們自己成長過程中,就是這樣被爹媽這樣教育的,他們說不上具體打和不打的原因,只是把家族習慣承襲了下來。
越來越多的數(shù)據(jù)表明,父母的暴力管教,會給孩子成長過程中帶來許多問題。
程度輕一點的自卑、抑郁,程度重一點的逆反、暴力違抗。
那么,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父母打孩子的家庭,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是出現(xiàn)婚姻沖突的家庭,父母把對另一方的怨憤發(fā)泄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說想通過打孩子,來報復伴侶。
也有一些家長受到來自生活、工作等其他方面的壓力,導致孩子挨揍。
所以,很荒謬的情況是,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很好處理當下的問題,在混沌迷蒙情況下發(fā)泄壓力,看上去問題好像通過暴力發(fā)泄解決了,但實際上,問題被轉(zhuǎn)移或者延遲了。
比如說打孩子這個問題,家長給孩子造成的影響,可能在幾年或十幾年之后顯現(xiàn),就是文頭群友的幾個例子。
孩子該怎么管?
有的家長說,我太難了,孩子犯錯了不能打?不打孩子的話我該怎么管?
專家建議父母可以用正強化取代體罰。
通過鼓勵和強化正向行為,許多不受歡迎的行為能完全被抑制。
比如說:與其因為孩子到處亂跑而打他,不如在他安靜坐著的時候表揚他。
這樣,比起懲罰孩子的不良表現(xiàn)來說,對孩子良好行為的強化常常是一種更好的長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