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的權力比張遼大,為什么“五子良將”之首不是于禁?
本鬼在前文《本是大將軍何進部下的張遼為什么會淪為呂布麾下的將領?》中曾提到:曹魏“五子良將”之首是張遼。不過有些人對此表示質疑:“五子良將(張樂于張徐)”中權力最大的將領明明是于禁。

根據(jù)史書記載,于禁人生高峰的權力在“五子良將”中位居第一,是曹操麾下唯一“假節(jié)鉞”的非曹姓和夏侯姓的將領,被稱為“古之名將”。那么既然于禁的權力比張遼大,為什么“五子良將”之首不是于禁呢?

“五子良將”出自《三國志·魏書·張樂于張徐傳》,編撰者陳壽在該傳記的最后評價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位名將是“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拔遄恿紝ⅰ币彩前凑铡度龂尽垬酚趶埿靷鳌放判虻?。

《三國志》人物合傳的排序不是簡單看一時的權力或者官位高低,而是根據(jù)人物一生的歷史總體評價排序的,屬于蓋棺論定。比如關羽生前的官位比張飛、馬超都低,但在列傳《關張馬黃趙》中卻是第一。

于禁雖然一度是“假節(jié)鉞”的外姓將領。權力大于張遼。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被關羽“水淹七軍”。戰(zhàn)敗的于禁投降了關羽,曹操得知后都哀嘆:“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大意失荊州”后,于禁被帶到了東吳,后來又被孫權送回了曹魏。但由于樊城下的慘敗和晚節(jié)不保的投降,于禁在曹魏的權勢地位一落千丈。曹丕更當面羞辱于禁,最終導致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羞憤而死。

于禁死后,曹丕追謚于禁為“厲侯”,這是一個很不好聽的謚號,也反映了曹魏對于禁的官方評價。正因如此,于禁的歷史總體評價不如張遼,甚至不如樂進,在“五子良將”中位居第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