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內(nèi)科學-神經(jīng)內(nèi)科-神經(jīng)肌肉病

2023-05-02 13:59 作者:在痛苦中卓絕  | 我要投稿

本文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能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

神經(jīng)肌肉病目錄:

一、解剖及生理

二、神經(jīng)肌肉病概述

三、重癥肌無力MG

四、炎性肌病(肌炎)

五、肌營養(yǎng)不良MD:

六、線粒體肌病

七、周期性癱瘓

一、解剖及生理

1.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興奮傳遞

1)過程:

(1)動作電位傳到神經(jīng)軸突末梢(電信號)

(2)觸發(fā)突觸前膜Ca2+依賴性突觸囊泡釋放ACh

(3)ACh激活接頭后膜N2型ACh受體陽離子通道,主要為Na+內(nèi)流,產(chǎn)生終板電位EPP

(4)終板電位為局部電位,以電緊張形式向周圍擴布,引發(fā)臨近普通肌膜(非終板膜)的電壓門控鈉通道開放,產(chǎn)生動作電位,傳導到整個細胞膜。

(5)ACh釋放后很快被乙酰膽堿酯酶滅活,使得下一次興奮能夠產(chǎn)生。

2)幾個關鍵點:

(1)ACh釋放具有Ca2+依賴性

①過程:興奮傳到突觸末梢,突觸前膜去極化,引發(fā)電壓門控鈣通道開放,Ca2+內(nèi)流,結(jié)束后,Na+-Ca2+交換體讓Ca2+重新回到細胞外。

ACh釋放量與此時進入突觸前膜內(nèi)的Ca2+數(shù)量成正比(可解釋:強直后增強),Ca2+細胞外濃度改變可以影響興奮的傳遞

(2)運動神經(jīng)末梢釋放ACh具有量子性

①ACh釋放是以囊泡為基本單位進行的

②接頭前膜一次興奮產(chǎn)生的局部電位(終板電位)是大量囊泡釋放時產(chǎn)生的微終板電位總和形成的

(3)強直后增強:

①表現(xiàn):強直刺激后終板電位水平持續(xù)增大數(shù)分鐘

②原因:強直刺激時,電壓門控鈣通道持續(xù)開放,Ca2+進入量增加,引起終板電位提高

(4)藥物影響:筒箭毒堿、銀環(huán)蛇毒→阻斷終板膜N2型ACh受體陽離子通道,無法產(chǎn)生終板電位,肌肉松弛(非去極化性肌松劑)

(5)重癥肌無力:自身抗體破壞N2型ACh受體陽離子通道;新斯的明抑制乙酰膽堿酯酶,從而改善肌無力。

(6)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膽堿酯酶被磷酸化,喪失活性,呼吸肌無力而死。

?

2.興奮收縮耦聯(lián):

1)肌管系統(tǒng):

(1)橫管:垂直肌原纖維,其上有L型鈣通道

(2)連接肌質(zhì)網(wǎng)JSR(又稱終池):在T管周圍的肌質(zhì)網(wǎng)膨大形成,其上有鈣釋放鈣通道(又稱,雷諾丁受體;主要分布于骨骼?。?/p>

(3)縱行肌質(zhì)網(wǎng)LSR:在肌原纖維周圍包繞的肌質(zhì)網(wǎng),其上有鈣泵,逆濃度梯度將鈣離子泵回肌質(zhì)網(wǎng)。

2)興奮收縮耦聯(lián):

(1)肌膜上動作電位傳導到T管膜上,激活L型鈣通道。

(2)骨骼肌上引發(fā)JSR鈣釋放鈣通道開放,JSR中Ca2+釋放到胞質(zhì)(順濃度梯度)

(3)Ca2+引發(fā)肌絲滑行,肌肉收縮

(4)骨骼肌中,Ca2+全部由LSR膜上的鈣泵攝回肌質(zhì)網(wǎng),肌肉舒張。

?

二、神經(jīng)肌肉病概述

1.包括(從上到下):脊髓前角細胞、神經(jīng)根、周圍神經(jīng)、神經(jīng)肌肉接頭、肌肉病

2.病因

1)骨骼肌損害:遺傳性、獲得性(感染、中毒、外傷、免疫、營養(yǎng)代謝、腫瘤)

(1)肌營養(yǎng)不良:基因突變→肌纖維肥大、發(fā)育不良、間質(zhì)增生;炎性細胞浸潤

(2)肌炎:免疫異常/感染;常見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免疫壞死性肌病等。

表現(xiàn)為:肌纖維壞死再生、炎細胞浸潤肌纖維肥大和間質(zhì)增生

(3)肌病

①有顯著病理改變:遺傳性先天性肌病、代謝性肌??;肌纖維肥大萎縮;間質(zhì)增生、炎細胞浸潤

②無顯著病理改變:內(nèi)分泌性、離子通道病

2)神經(jīng)肌肉接頭病

(1)遺傳性: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征

(2)免疫性:重癥肌無力

?

三、重癥肌無力MG

1.概述

1)性質(zhì):自身免疫性、獲得性

2)主要累及:接頭后膜AChR

3)病理:接頭后膜免疫復合物沉積、后膜破壞,AChR減少

4)表現(xiàn):骨骼肌無力、活動后疲勞

5)緩解方式:休息、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如:新斯的明)


2.病因:

1)基本原理:自身免疫(抗AChR抗體)→接頭后膜受體減少,后膜破壞→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信息傳遞障礙→終板電位不足夠→肌無力

2)抗體異質(zhì)性:多靶點多抗體——AChR抗體、MUSK抗體、titin抗體等

3)80%伴有胸腺異常

?

3.臨床表現(xiàn)

1)肌無力呈波動性:

(1)肌肉持續(xù)收縮后無力、休息后減輕或緩解

(2)晨輕暮重:晚上骨骼肌得到充分休息了,所以早上起來癥狀輕

【機制】

(1)抗體阻滯ACh與其受體的結(jié)合

(2)抗體加速AChR降解速度

(3)引起補體介導的對接頭后膜的破壞

以上引起神經(jīng)末梢區(qū)域減少,接頭后膜簡化,突觸間隙變寬→終板電位幅度變小,信號傳遞障礙。因此,持續(xù)收縮后ACh囊泡耗竭,休息后ACh儲備增多,癥狀減輕。

2)無力肌肉的分布特征

(1)眼外?。鹤钕取⒆疃?/p>

(2)其他:面肌、舌肌、咽喉肌、咀嚼??;肢體受累時近端重于遠端

3)對抗膽堿酯酶藥物反應好(等同于增加ACh儲備)

4)危象:呼吸肌無力不能維持正常通氣

處理: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預防感染

4.臨床分型

1)Ⅰ型:眼肌型

2)Ⅱ型:全身型

3)Ⅲ型:急性重癥型——延髓麻痹、呼吸肌受累;易出現(xiàn)危象

4)Ⅳ型:晚期重癥型——持續(xù)2年后癥狀嚴重

5)Ⅴ型:肌肉萎縮

?

5.輔助檢查

1)疲勞試驗(Simpson試驗):不眨眼雙目上視1min后出現(xiàn)上瞼下垂(陽性)

2)抗體檢查:抗AChR抗體滴度增加(陰性者查MUSK抗體

3)神經(jīng)電生理(重復神經(jīng)電刺激檢查):低頻刺激遞減>10%

4)新斯的明試驗:1.5mg注射,15-30min緩解為陽性(同時注射阿托品預防該藥不良反應)也可以用騰喜龍

5)胸片、CT:檢查是否有胸腺增生、胸腺瘤

?

6.診斷

1)癥狀:肌無力波動性、無力肌肉分布特征、抗膽堿酯酶藥物有效

2)輔助檢查:抗AChR抗體、MUSK抗體滴度升高;重復神經(jīng)電刺激陽性

?

7.鑒別

1)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

(1)病因:產(chǎn)生了針對接頭前膜電壓門控鈣通道的自身抗體

(2)機制:ACh合成釋放減少

(3)癥狀:

·持續(xù)收縮時呈疲勞狀態(tài);

·新斯的明試驗陰性;

·低頻重復電刺激時動作電位波幅降低,高頻時波幅增高(>200%)

·伴發(fā)疾?。?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ink-03">燕麥細胞性支氣管肺癌

(4)輔助檢查:血AChR抗體陰性

【拓展:低頻、高頻重復電刺激】

1.突觸前膜的ACh儲備:

大量的乙酰膽堿以囊泡形式存在于突觸前膜附近,并以量子形式逐漸釋放。量子存在于突觸前區(qū)三個不同的部位,可分為三個梯隊:

(1)第一梯隊——即刻可用倉庫:大約1000個量子,存在于突觸前膜終末區(qū),隨時準備釋放;

(2)第二梯隊——調(diào)動倉庫:大約10000個量子,存在于突觸前膜中區(qū),在第一批量子釋放后幾秒種即可補充到第一梯隊;

(3)第三梯隊——儲備倉庫:大約100000個量子,存在于距離突觸前膜較遠的軸索和細胞中。

2.重復電刺激可根據(jù)刺激的頻率分為:

(1)低頻(≤5Hz,即刺激間隔≥200ms)

(2)高頻(≥10Hz,即刺激間隔≤100ms)

3.正常人3Hz(低頻)重復神經(jīng)電刺激生理

·n 代表此時第一梯隊(可供即刻使用)的總量子數(shù)目,正常人基線狀態(tài)大約1000;

·m=pn,m代表每次刺激釋放的量子數(shù),p是量子釋放的概率(與鈣離子濃度相關),正常人約0.2;

·EPP終板電位;MFAP肌纖維動作電位;CMAP復合肌肉動作電位。

·假設閾電位為15

(1)第一次刺激:第一梯隊(即刻可用倉庫)有1000個量子,每次刺激釋放20%,即200個量子,產(chǎn)生40mvEPP >15mv,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2)第二次刺激:此時第一梯隊僅余800(1000-200)個量子,釋放20%,即160個量子,產(chǎn)生32mv EPP >15mv,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3)第三、第四刺激:依次類推;

(4)到第五次刺激時,第二梯隊開始補充到第一梯隊,于是第一梯隊量子數(shù)增加,產(chǎn)生更高 EPP,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由于EPP都在閾值(15mv)之上,因此持續(xù)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在電生理實驗室,因為全部肌纖維都產(chǎn)生動作電位,因此CMAP波幅無改變。


4.突觸后膜病變(如MG)低頻3Hz重復神經(jīng)電刺激生理

??????? 低頻刺激時第一梯隊原量子數(shù)、釋放量子數(shù)都是正常的。不同的是,產(chǎn)生的EPP不同,正常人釋放200個量子產(chǎn)生40mvEPP,此類病人200個量子只產(chǎn)生20mv EPP。相應地,閾值也降低。

?????? 如MG病人,突觸后膜乙酰膽堿受體減少,相應地結(jié)合乙酰膽堿量也少。隨著刺激次數(shù)EPP降至閾值以下,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侰MAP波幅和面積也降低。常常在第5、6次刺激時,第二梯隊(突觸前膜中區(qū)的量子)開始釋放乙酰膽堿,以補充第一梯隊被消耗掉的乙酰膽堿,肌纖維動作電位不再減少,因此在第5、6次刺激后,CMAP波幅的降低趨于穩(wěn)定,甚至輕度增高。

(1)第一次刺激:第一梯隊(即刻可用倉庫)有1000個量子,每次刺激釋放20%,即200個量子,只產(chǎn)生20mvEPP >15mv,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2)第二次刺激:此時第一梯隊僅余800(1000-200)個量子,釋放20%,即160個量子,產(chǎn)生16mv EPP >15mv,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3)第三次刺激:此時第一梯隊僅余640(1000-200-160)個量子,釋放20%,即128個量子,產(chǎn)生13mv EPP <15mv,低于閾值,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4)第四次刺激:EPP更低,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5)到第五次刺激時第二梯隊開始補充到第一梯隊,于是第一梯隊量子數(shù)增加,產(chǎn)生稍高 EPP,但仍<15mv,低于閾值,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但有逐漸增高趨勢。

?

5.突觸前膜病變(如Lambert-Eaton綜合征)低頻3Hz重復神經(jīng)電刺激生理

?????? 在此類病人,低頻刺激時第一梯隊原量子數(shù)、相應量子數(shù)產(chǎn)生EPP率是正常的,而乙酰膽堿量子釋放數(shù)、基線EPP異常。如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病人,由于抗體攻擊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以致突觸前膜鈣離子濃度下降,因此量子釋放率(P)顯著下降,釋放的量子數(shù)顯著減少。EPP在基線水平低于閾值,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因此單次刺激,量子釋放不足,多數(shù)肌纖維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因此CMAP波幅低。

?????? 低頻刺激時,因為連續(xù)刺激導致肌纖維動作電位進一步減少,CMAP波幅也進一步下降。和突觸后膜病變一樣,常常在第5、6次刺激后,第二梯隊(突觸前膜中區(qū)的量子)開始釋放乙酰膽堿,以補充第一梯隊被消耗掉的乙酰膽堿,肌纖維動作電位不再減少,因此在第5、6次刺激后,CMAP波幅的降低趨于穩(wěn)定,甚至輕度增高。

(1)第一次刺激:第一梯隊(即刻可用倉庫)有1000個量子,每次刺激僅釋放2%,即20個量子,只產(chǎn)生4mv EPP < 15mv,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2)第二次刺激:此時第一梯隊余980(1000-4)個量子,釋放2%,即19.6個量子,產(chǎn)生3.9mv EPP < 15mv,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3)第三次刺激:此時第一梯隊余960(1000-20-19.6)個量子,釋放2%,即19.2個量子,產(chǎn)生3.8mvEPP <15mv,低于閾值,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4)第四次刺激:EPP更低,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5)到第五次刺激時:第二梯隊開始補充到第一梯隊,于是第一梯隊量子數(shù)增加,產(chǎn)生稍高EPP ,但仍<15mv,低于閾值,不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但有逐漸增高趨勢。

?

6.高頻(10-50Hz)重復神經(jīng)電刺激生理

??????? 正常人在高頻重復電刺激時,乙酰膽堿消耗由第二梯隊(突觸前膜中區(qū)的量子)和鈣的積累來補充。正常情況下,在去極化后神經(jīng)末梢軸索中鈣離子內(nèi)流即刻發(fā)生,并在100ms-200ms就被泵出。

?????? 高頻刺激時,刺激間隔小于100ms,就會使鈣離子在突觸前膜附近聚集,導致乙酰膽堿增加,使得終板電位波幅增高至閾值之上,導致動作電位產(chǎn)生。

?????? 對突觸前膜病變(如Lambert-Eaton綜合征)者,EPP在基線水平常常低于閾值。高頻刺激能增高EPP,使之高于閾值。產(chǎn)生肌纖維運動電位。故用10Hz以上的高頻刺激,形成波幅明顯遞增現(xiàn)象。

虛線代表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的終板電位閾值,虛線以上部分代表那些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的終板電位。

圖A: 正常神經(jīng)肌肉接頭在3Hz重復電刺激反應,雖然EPP波幅下降,但所有電位仍保持在閾值之上(處于安全閾值);

圖B: 突觸后膜病變(如MG)重復電刺激時,終板電位降低,隨著乙酰膽堿進一步消耗,最后三個電位已經(jīng)低于閾值,不能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圖C: 突觸前膜病變(如肌無力綜合征)低頻重復電刺激時,所有終板電位都低于閾值,不能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終板電位雖然波幅低,但其下降幅度沒有正常神經(jīng)肌肉接頭及突觸后膜病變下降明顯);

圖D: 突觸前膜病變高頻重復電刺激后,終板電位波幅明顯增加,從而產(chǎn)生肌纖維動作電位。

2)肉毒桿菌中毒

(1)機制:累及突觸前膜

(2)癥狀:肌無力波動性;骨骼肌弛緩性麻痹

(3)神經(jīng)電生理:低頻波幅減低,高頻波幅遞增

(4)抗體:AChR陰性

3)慢性進行性眼外肌癱瘓

(1)癥狀:無疲勞現(xiàn)象,無肌無力波動性

(2)肌肉活檢:可見破碎紅纖維

4)ALS導致的延髓麻痹:病情加重無波動性;騰喜龍試驗陰性

?

8.治療

1)抗膽堿酯酶藥物:溴吡斯的明(首選)

*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時的不良反應

2)病因治療

(1)糖皮質(zhì)激素:一線,首選潑尼松,短期沖擊

(2)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長期應用

(3)血漿置換、免疫球蛋白輸注

(4)胸腺切除

3)危象的處理:見上

4)禁用與慎用的藥物:他們阻斷突觸后膜ACh作用或抑制突觸前膜ACh釋放

(1)抗心律失常:奎尼丁、普魯卡因胺

(2)抗生素:青霉素、四環(huán)素、氨基糖苷類

(3)精神類:苯妥英

?

四、炎性肌病(肌炎)

1.概述

1)病因:免疫性、感染性

2)病理:骨骼肌變性壞死,淋巴細胞浸潤

3)表現(xiàn):急性亞急性起病,

(1)肌無力、肌痛:對稱性,四肢近端

(2)肌電圖:肌源性損害(對比MG)

(3)肌肉活檢:肌纖維腫脹斷裂,肌束周圍淋巴細胞浸潤

(4)生化:CK↑,ESR↑,尿肌酸↑

(5)自身抗體:Jo-1,PM-1陽性

4)類別:多發(fā)性肌炎PM,皮肌炎DM

2.臨床表現(xiàn):

1)皮膚受累(DM常見):眼瞼淡紫色皮疹,關節(jié)伸面皮疹;皮膚暴露部位皮疹,日光下加重;甲周血管擴張和甲周紅斑

2)肌肉損害:四肢肌近端無力,吞咽困難。

3.治療:

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尋找病因

2)首選:糖皮質(zhì)激素,大劑量沖擊+維持治療

3)免疫抑制劑

4)支持治療

?

五、肌營養(yǎng)不良MD:

1.概述

1)界定:慢性、進行性、遺傳性

2)機制:基因異常,家族遺傳史

3)癥狀:慢性進行性加重的對稱性無力和肌萎縮

4)肌活檢病理:肌纖維肥大發(fā)育不良,間質(zhì)增生,無炎細胞浸潤

5)肌電圖:肌源性損害

6)生化:CK↑

2.抗肌萎縮蛋白?。╔隱)

1)Duchenne型肌營養(yǎng)不良DMD(最為常見)

(1)癥狀:

Gower征:從趴著到站起經(jīng)歷的一系列不順利的過程(腹肌、髂腰肌無力)

翼狀肩:前鋸肌、斜方肌無力

假性肥大:首發(fā)癥狀之一,腓腸肌、臀肌、三角肌

④心肌受累、心室擴大

(2)預后:差,發(fā)生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而亡

2)Becker型:發(fā)病年齡晚,不累及心肌,預后好,病情進展慢

3.面-肩-肱型肌營養(yǎng)不良(常顯,4q35)

面肌無力(斧頭臉)、肩(翼狀肩)、上肢近端肌無力;

不影響正常壽命,進展慢、預后好

4.肢帶型肌營養(yǎng)不良(常顯)

發(fā)病晚,從肩帶肌或盆帶肌開始;進展慢

5.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常顯19q13.2

1)肌強直:肌肉收縮后延遲放松

(1)咀嚼肌:張口困難

(2)四肢、軀干:叩診肌肉時,形成圓形肌丘,持續(xù)數(shù)秒后才恢復

(3)舌肌

2)肌無力和萎縮

(1)斧頭臉:顳肌萎縮

(2)眼瞼閉合無力:眼輪匝肌萎縮

(3)天鵝頸:頸部肌群受累

3)其他部位受累:白內(nèi)障、心臟、內(nèi)分泌、消化道癥狀

4)肌電圖:肌強直放電

?

六、線粒體肌病

1.概述

1)病因:基因突變引起的線粒體內(nèi)代謝酶缺乏,ATP生成障礙,能量生成不足

2)病理:破碎紅纖維、細胞色素氧化酶陰性肌纖維

2.類別

1)線粒體肌?。汗趋兰±奂?,合并周圍神經(jīng)損害;全身無力

2)線粒體腦肌?。喊d癇、卒中;偏盲、偏癱。死亡原因為心力衰竭和持續(xù)癲癇狀態(tài)

3.診斷:

1)血乳酸、丙酮酸最小運動量試驗陽性:運動后10min乳酸和丙酮酸仍不能恢復正常狀態(tài)

2)肌電圖:肌源性損害

3)基因檢測:mtDNA tRNA點突變

4)CT/MRI:

5)肌肉活檢:破碎紅纖維

4.治療:

1)飲食:高蛋白、高碳水、低脂

2)藥物:補充ATP、輔酶Q10、左旋肉堿、維生素B1

?

七、周期性癱瘓

1.概述

1)定性:離子通道病,遺傳性(常顯);離子通道蛋白突變,不能興奮,肌無力

2)癥狀:反復發(fā)作,骨骼肌弛緩性癱瘓

3)分類:低鉀型、高鉀型、正常鉀型

參考:

[1]神經(jīng)病學(第四版)-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生理學(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204/22/67646248_877483447.shtml


本文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能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


內(nèi)科學-神經(jīng)內(nèi)科-神經(jīng)肌肉病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南乐县| 兰考县| 永登县| 朔州市| 宜宾县| 绵竹市| 怀集县| 长葛市| 泾源县| 天镇县| 泊头市| 宁陕县| 江北区| 长沙市| 宁安市| 宕昌县| 琼海市| 庆安县| 玛沁县| 蕉岭县| 高淳县| 日土县| 安远县| 尼勒克县| 文昌市| 横山县| 唐河县| 海淀区| 柳江县| 张家口市| 洞头县| 灵璧县| 福安市| 攀枝花市| 定襄县| 石景山区| 拉萨市| 鄂托克前旗| 印江| 通许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