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讀書作為一項愛好的話
如果一個人對外宣稱他的愛好是讀書的話,99%的概率,他會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群中遭遇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一直是不喜歡讀書的人最愛拋給喜歡讀書的人的:讀了那么多書,你都能記住嗎?
如果回答:嗯,能記住。對方多半要用懷疑的眼神看著你,并醞釀出下一句:怎么可能呢?我考考你?
如果回答:嗯,記不住。對方終于半秒鐘的如釋重負(fù)之后又迅速問上一句:那你讀書有什么用呢?
?
第二個問題:真好,你的生活真悠閑啊,竟然有時間讀書。
別看是個以句號結(jié)尾的句子,它的本意其實是在提問:你什么時間看書呢?
?
第三個問題,一般不會當(dāng)著你的面兒提出來,但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以各種形式,你一定能感受到得到,保不齊,也有那直爽派會赤裸裸的提出來:我看你讀那么多書,也沒見你比別人多賺幾塊錢啊?
?

哎媽呀,只不過讀個書而已,竟遭此“劫難”。話說讀書不過是個愛好,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選你愛做的事情,享受自己的愛好就好。愛看書的,愛喝茶的,愛做飯的,愛發(fā)呆的,愛遛狗的,愛游戲的,愛畫畫的……數(shù)不過來的愛好,讀書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選擇而已。
但是你發(fā)現(xiàn)沒,如果一個說自己的愛好是看書,通常會遭到不一樣的待遇。
比如說,填寫個人簡歷時,如果在“愛好”一欄里寫上“讀書”二字,通常HR就當(dāng)沒看見了。因為HR覺得這簡直算不上是愛好,無非是個不會出錯的簡歷填寫策略罷了。如果你寫上“遛狗”,那HR肯定會眼前一亮:呦,這個人有個性。
看到?jīng)],愛讀書的就這樣被愛遛狗的給干掉了。
?

比如說,相親的時候,女方家長問:那男的有什么不良嗜好么?媒婆回答:哪有什么不良嗜好,不抽煙不喝酒也不打麻將,最大的愛好可能就是看書了,我看他家里書挺多的。
一聽到這些,女方家長多半都要犯嘀咕了:不會是個書呆子吧?
?
如果反過來,男方家長問:那女孩兒人怎么樣啊?媒婆回答:是個本分的姑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家里讀書寫字,好像是個作家呢。
一聽到這些,未來的婆婆肯定要搖頭了:不會做飯怎么能行呢?
看到?jīng)],在相親市場,愛讀書的姑娘通常會被愛做飯的姑娘PK掉。
?

比如說,新生入學(xué),班主任組織大家召開班會,讓每個人做自我介紹,某個人站起來說:大家好,我是小明,我的愛好是讀書和彈鋼琴,希望以后能以書會友,和大家分享好書,謝謝。另一個人站起來說:大家好,我是小剛,我的愛好是彈吉他和打籃球,希望能以球會友,和大家一起唱歌打球。
教室里響起嘩啦啦一片掌聲。
說吧,下課后,你想先去找哪一個認(rèn)識一下?
?

想到這些“劫難”,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一條對策。這條妙計就是:換個湯藥。
?
當(dāng)別人問起的你有什么愛好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回答“讀書”二字,一定要把“讀書”這兩個嚇?biāo)纻€人的宏大敘事詞,這個讓對方一時半會兒不知道該怎么往下接的詞兒,換成一段掰開了揉碎了可以包成可口餃子餡兒的話重新說一遍。
?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一切對話可以繼續(xù)下去。
?
比如填寫簡歷,要將“讀書”二字換成:研究李白與杜甫誰更厲害,或者“用1500字的書評剖析一本書”,這樣一來,HR才有可能繼續(xù)和你對話,最起碼他會想知道:李白和杜甫誰更厲害?
相親的時候,男方應(yīng)該對未來的丈母娘說:我喜歡研究歷代皇帝史,這對提升企業(yè)管理水平很有幫助。女方應(yīng)該對未來的婆婆說:我喜歡讀一些養(yǎng)生類的書籍,雖然我自己不是醫(yī)生,但是多看看這些書,積累一些經(jīng)驗,可以給家人更好的照顧。
在朋友面前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要說:我喜歡喝茶,也愛攝影,有時間我們約著一起喝茶吧。
咳,怎么沒有說讀書的事兒?
哦,我的愛好是買書,偶爾也讀一些和茶有關(guān)的書。陸羽寫了《茶經(jīng)》,宋徽宗寫了《大觀茶論》,最近在看的一本是《茶葉大盜》,挺有趣的,據(jù)說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可能跟茶葉買賣有關(guān)系,一起喝茶的時候再細(xì)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