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頓河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lBCspdaEn443ovLHVAsI2w?pwd=n6hl?
提取碼:n6hl

編輯推薦
波瀾壯闊的哥薩克歷史畫卷
肖洛霍夫說:“我愿我的書能夠幫助人們變得更好些,心靈更純潔,喚起對人的愛,喚起積極為人道主義和人類進步的理想而斗爭的意向?!?/p>
內(nèi)容簡介
《名著名譯叢書 靜靜的頓河(套裝1-4冊)》(1928—1940)是一部杰出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作品。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到1922年蘇聯(lián)國內(nèi)戰(zhàn)爭為背景,描寫頓河地區(qū)哥薩克人在這十年間的動蕩生活,反映了這一地區(qū)的風土人情、社會變化,以及重大歷史事件。主人公葛利高里因其坎坷、復(fù)雜的經(jīng)歷,成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十分耀眼的一位。
作者簡介
米·肖洛霍夫(1905—1984),蘇聯(lián)俄羅斯作家,其作品主要反映頓河地區(qū)哥薩克人民的生活。在蘇聯(lián)文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6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
金人(1901—1971),原名張君悌,河北南宮人。三十年代執(zhí)教于上海,深受魯迅熏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34年起從事文學翻譯,在魯迅主編的《譯文》上發(fā)表譯作。譯著有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高爾基的《克里姆·薩姆金》、潘菲洛夫的《磨刀石農(nóng)莊》、柯切托夫的《茹爾賓一家》等。
精彩書摘
頓河悲歌
我們光榮的土地不是用犁來翻耕……
我們的土地用馬蹄來翻耕,
光榮的土地上種的是哥薩克的頭顱,
靜靜的頓河到處裝點著年輕的寡婦,
我們的父親,靜靜的頓河上到處是孤兒,
靜靜的頓河的滾滾的波濤是爹娘的眼淚。
噢噫,靜靜的頓河,我們的父親!
噢噫,靜靜的頓河,你的流水為什么這樣渾?
啊呀,我靜靜的頓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渾!
寒泉從我靜靜的頓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銀白色的魚兒把我靜靜的頓河攪渾。
——哥薩克古歌
卷一
第一章
麥列霍夫家的院子在村子的盡頭。牲口圈的兩扇小門朝著北面的頓河。在長滿青苔的灰綠色白堊巨石之間有一條八沙繩(1沙繩等于2。134公尺)長的坡道,下去就是河岸:遍地是珠母貝殼,河邊被水浪沖擊的鵝卵石形成了一條灰色的曲岸。再過去,就是微風吹皺的青光粼粼的頓河急流。東面,在用紅柳樹編成的場院籬笆外面,是黑特曼查波羅什的哥薩克首領(lǐng)稱“黑特曼”。大道,一叢叢的白艾,馬蹄踐踏過的、生命力頑強的褐色車前草;岔道口上有一座小教堂;教堂后面,是飄忽的蜃氣籠罩著的草原。南面,是白堊的山脊。西面,是一條穿過廣場、直通到河邊草地去的街道。
參加倒數(shù)第二次土耳其戰(zhàn)爭(指一八七七年的俄土戰(zhàn)爭)的哥薩克麥列霍夫?普羅珂菲回到了村子。他從土耳其帶回個老婆,一個裹著披肩的嬌小女人。她總是把臉遮掩起來,很少露出她那憂郁、野性的眼睛。絲披肩散發(fā)著一種遠方的神秘氣味,那絢麗的繡花令女人們艷羨。被俘虜?shù)耐炼渑丝偸腔乇芷樟_珂菲家的親屬,所以麥列霍夫老頭子不久就把兒子分了出去,一直到死也沒有到兒子家去過,因為他不能忘掉這種恥辱。
普羅珂菲很快就安排好了家業(yè):木匠給他蓋起了房子,自己圍起了養(yǎng)牲口的院子。秋初,就把駝背的外國老婆領(lǐng)到了新家。他倆跟在裝著家產(chǎn)的大板車后頭,走出村子;全村老少都涌上街頭來觀看。哥薩克們克制地用大胡子掩飾自己的嘲笑,女人們卻在大聲地議論,一群骯臟的孩子跟在普羅珂菲后面咿咿呀呀地亂叫;但是他敞開外衣,緩慢地,好像是順著犁溝走一樣,把老婆的一只柔軟的小手緊握在黑手巴掌里,倔強地昂起那微白的、多額發(fā)的腦袋,只有顴骨下面凸起的肌肉在顫抖,兩道總是死板板的、仿佛僵化了的眉毛中間滲出了汗珠。
從那時起,村子里就很少見到他了,他也不去哥薩克聚會的廣場,孤獨地生活在村頭頓河邊上的小房子里。村子里流傳著有關(guān)他的故事,說得神乎其神。在牧道外放牧牛犢的孩子們說,他們好像看見,每到黃昏,當霞光黯淡下去的時候,普羅珂菲就抱著老婆,走到韃靼村外墓地的土崗上,把她放在土崗頂上,背朝著一塊千百年來被風吹雨打得千瘡百孔的巨石;然后自己坐到她身旁,就這樣,他們久久地向草原眺望著,一直眺望到霞光完全消失的時候。這時,普羅珂菲把妻子裹在羊皮大衣里,又抱回家去。全村的人都在猜測這種奇怪的行徑,可是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女人們?yōu)榇嗣Φ眠B拉家常的工夫都沒有了。關(guān)于普羅珂菲的妻子有各式各樣的說法:有些人證明說,她是空前未有的美人,另一些人的看法卻恰恰相反。直到天不怕、地不怕的瑪夫拉——一個正在服役的哥薩克的妻子——假裝到普羅珂菲家去討新鮮酵母回來以后,一切才算弄明白了。普羅珂菲到地窖里去取酵母,瑪夫拉就趁這個工夫偷偷瞧了一眼,原來落到普羅珂菲手里的土耳其女人是個丑八怪……
過了一會兒,紅漲著臉的瑪夫拉,頭巾歪到了一邊,站在胡同里對一群娘兒們添油加醋地說道:
“親愛的人們,真不明白,她哪點兒迷住了他,哪怕是個普通娘兒們倒也罷了,可是她,……肚子不像肚子,屁股不像屁股,簡直丑死啦。咱們的姑娘們可比她長得水靈多啦。至于身段,簡直像馬蜂一樣,一折就斷;兩只眼睛,又黑又大,眼睛一瞪,活像個妖精,老天爺饒恕我吧。一定是懷了孩子了,真的!”
“懷了孩子啦?”婆娘們驚訝地問道。
“我也不是黃毛丫頭啦,已經(jīng)養(yǎng)過三個孩子啦。”
“那么相貌呢?”
“相貌嗎?黃臉膛。眼睛渾澄澄的,大概在外國過得并不舒服。還有,姐兒們,她穿著……普羅珂菲的褲子。”
“是嗎?……”婆娘們都驚駭?shù)赝暯械馈?br> “我親眼看見的——穿著褲子,只是沒有褲絳(哥薩克的褲縫上都縫著一條顏色不同的褲絳,是按哥薩克的軍區(qū)分的),準是把他的便服褲子穿上啦。上身穿一件長布衫,從布衫下面露出掖在襪筒里的褲子。我一看,嚇得我心驚膽戰(zhàn)……”
村子里悄悄地傳開了,說普羅珂菲的老婆會使妖法。阿司塔霍夫家的兒媳婦(阿司塔霍夫家住在村頭上,緊挨普羅珂菲家)起誓說,好像是在三一節(jié)(三一節(jié)是復(fù)活節(jié)后第五十天的一個節(jié)日)的第二天,她在黎明前看見,普羅珂菲的老婆頭巾也沒有戴,光著腳,在他們家院子里擠牛奶。從那以后,母牛的奶頭就干癟成小孩子拳頭一樣大;奶也斷了,而且不久牛就死了。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馬克·吐溫(1835—1910)是我國讀者最熟悉的一位美國作家。他原名叫塞繆爾·朗荷恩·克列門斯,生于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父親是當?shù)胤ü?,收入菲薄,家境拮?jù)。小塞繆爾上學時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所學徒,當過送報人和排字工,后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舵手。兒時生活的貧困和長期的勞動生涯,不但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積累了素材,更鑄就了他一顆正義的心。
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后,密西西比河航運蕭條,他去西部淘金又空手而歸,便來到弗吉尼亞城,先在《事業(yè)報》后在舊金山的《晨報》當記者,撰寫通訊報道和幽默小品,并開始使用馬克·吐溫這個筆名,其原意為“測深兩尋”,本是水手用語,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船可平安通過。誰知這一略帶詼諧意味的筆名后來竟響徹美國文壇,在全世界都幾乎家喻戶曉。
馬克·吐溫開始寫作之時恰值美國南北戰(zhàn)爭之后的“重建時期”:經(jīng)濟如脫韁之馬,一方面迅猛發(fā)展,一方面又弊端孳生;冒險家鋌而走險,暴發(fā)戶一夜暴富;政界一片黑暗,官場賄賂公行。然而,這樣一個競爭不規(guī)范、法制不健全的時期于文學倒是有利的:動蕩的社會提供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素材,遠遠超出了伊迪絲·華頓夫人(1862—1937)的《天真的時代》,使威廉·豪威爾斯(1837—1920)的“微笑”變成了“苦笑”。于是,“鄉(xiāng)土文學”、“幽默文學”便應(yīng)運而生,沖破了原來以東海岸新英格蘭為中心的那種正統(tǒng)的“高雅”文學的樊籬。文學的這種“大眾化”傾向無疑是合乎潮流的,不但擴大了文學的視野,而且開辟了新的讀者群。盡管文學成了商品,被推向了市場,難免在通俗之中有“粗俗”和“庸俗”之嫌,但普及中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