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島·化身博士》 讀后感
?首先,金銀島和化身博士是斯蒂文森寫的兩篇完全并無關(guān)聯(lián)的小說。
買的時候主要想看化身博士,因為看了納博科夫《文學講稿》上的文章。但可能因為篇幅實在過短(只有69頁的內(nèi)容),所以把篇幅較長的金銀島合在了一起,放在了書本的前面。
既然是同一作者的作品,我們正好可以來比較一下兩篇的不同。
先說一下寫作時間,金銀島和化身博士寫作出版的時間相距不過幾年,題材卻相去甚遠。
大抵因為金銀島是作者為自己繼子所寫,題獻中就明明白白寫著——
“獻給勞埃德·奧斯本
下面的故事就是按照這位美國紳士純正的趣味構(gòu)思的,以報答和他在一起度過的一大段快樂的時光
作者——他的摯友——
懷著最善良的愿望謹題”
所以明明白白這是本少年冒險小說,故事也基本全是由主人公吉姆·霍金斯的第一視角展開(除了主角沒法到場的額外補充的那幾章由醫(yī)生代敘)。這樣的好處就是容易把讀者帶入到故事中去,切身感受到主角的心理。不過看書的我已經(jīng)是大人了,所以難免帶了些“先見之明”,比如約翰·西爾弗的暴露本性和種種手段已是心中有數(shù)。這是非常遺憾的,但是作者的書寫非常出色,哪怕知道結(jié)局,過程中的種種還是能讓你替角色們捏一把汗。
整個故事圍繞著某一島上海盜們埋藏的寶藏展開,各色人物對寶藏的垂涎和爭奪。
兩派人物立場清晰,一派是邪惡的海盜,一派是由鄉(xiāng)紳出資的尋寶者。在整個故事中,有叛徒,有反水者,有陰謀,有死亡,有僥幸的運氣,最重要的是有吉姆的勇氣。
吉姆作為一行中唯一的孩子,本身應該是被保護的角色,但是書中幾次重大轉(zhuǎn)機往往都是由他發(fā)現(xiàn)和完成。
本書著重刻畫的反派人物是約翰·西爾弗,他就像我們現(xiàn)在電影上看到的傳統(tǒng)模子一樣鮮明。鑒于此書寫于1881年,所以說不定還被后來一些海盜電影借鑒呢。他有著一條假腿,一只能說話的鸚鵡,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在利益面前絕對忠誠,可以為了自己隨時投奔任何一方,永遠做著兩手準備。
故事中有著絕對正義的一方,比如船長鄉(xiāng)紳和大夫等都是立場堅定的好人。也有著絕對邪惡的一方,比如漢茲哪怕自己受了重傷也要處心積慮的致主角死地。船上的水手并不是一開始就都是海盜,有些被慫恿才在后面加入,也有反過來棄暗投明的葛雷,還有一開始是海盜并被放了荒灘的本·甘恩,如果沒有他,不可能這么輕松的贏最后一仗。
所以善和惡在這個故事中是可以隨個人意志變化的。而海盜又十分臉譜的都帶著幾個相同的惡習。酗酒,書中的海盜一有機會就會狂飲朗姆酒,哪怕他們身體已經(jīng)因為酒精產(chǎn)生了健康問題也不會停止。自私,對伙伴的不忠誠,他們因為利益集合在一起,又會因利益不一致而隨時可以自相殘殺。綜合在一起,就是對自己的欲望不加節(jié)制。像故事的結(jié)局主角們都分了滿滿的錢回家,做過海盜的本·甘恩沒到20天就揮霍一空,靠鄉(xiāng)紳收留他給了一份看門的差事收場。
而從頭到尾最大的反派約翰·西爾弗沒有受到審判也沒有死去,而是安然的逃走了。這又不同于一般的少年冒險小說,作者在書中摻雜了很多成人的利益關(guān)系和理念,只是用的是少年的視角,融合成了這本老少皆宜的作品。
再來說說化身博士。如果金銀島只是窺視了成人世界的一角,那么化身博士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成人故事。
杰基爾博士擁有良好的聲望,富有的財產(chǎn),親密的朋友。卻沉浸在虛無的欲望之中。文中沒有細說博士究竟想要達到的欲望是什么,通過他不斷自述的,年老的身體,早年的尋歡作樂,加上全文除了目擊兇殺的侍女和年老的女管家,路過的小女孩外沒有別的女人的影子,幾個主要角色,杰基爾博士,蘭年博士,律師厄特森和表弟恩菲爾德,仆人普爾,竟然全員單身,沒有配偶這一身份的出現(xiàn),納博科夫甚至做了一個驚人的推測,杰基爾博士很可能是個同性戀。另外一說很可能是當時時代的限制,女性并沒有多少出場機會。我個人是偏向于后者的,因為看完全文,我并沒有覺得杰基爾博士有那方面的傾向。
人顯然是善惡的綜合體,沒有完全的惡,也沒有完全的善。不能說一個壞人一生中沒有做過一件好事,也不能說好人一輩子就沒做過一件壞事?;蚨嗷蛏?,我們在一瞬間都有過罪惡的念頭,只是局限于我們對自己社會地位的擔心,周圍人的眼光而只是內(nèi)心幻想而已。杰基爾博士開始實驗的心情也是如此,他有了一定年紀,不是莽撞的年輕人了,一旦自己因為欲望做了壞事,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都會化為烏有,這就好像一道鎖鏈,把惡的那面牢牢捆在身體里。而他想做的是,找到這把鎖的漏洞,讓惡單獨分離出去,等到想要變回自己的時候又可以完美的鎖起來,這樣既不牽連自己,畢竟那是和他本人完全不一樣的惡的一面,又能發(fā)泄內(nèi)心罪惡的欲望。
我們可以看到,事態(tài)是一步步在失控和升級的,有很多次機會,杰基爾博士都可以切斷和另一面海德的聯(lián)系,把它永遠封印,但他卻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開始海德只是展現(xiàn)了自己與眾人不一樣的冷漠,他撞倒了小女孩,然后完全不顧的從她的身體上踩了過去。到后來只是因為禮貌的和他問路,一個有名望的老紳士就被他活活用手杖打死。一開始被眾人譴責,杰基爾還只是洋洋得意,覺得眾人都不會想到,這是和他有關(guān)的一個分身,他可以用這個完全不同的皮囊隨身所欲。到了開始有命案,他確實慌了幾個月,在可能面臨絞刑的恐懼過后,就開始故態(tài)復萌。直到變形變得不被他所控制,一覺醒來,自己竟然變成了海德,接下來就是止不住的噩運。
就像有人說的,海德的覆滅是必然的,而要海德死,杰基爾也必須死去。他們是一個人多面。這就像是上文我所說的,金銀島里海盜的罪惡是對欲望不加節(jié)制,而變身博士里,還是自身對欲望的不加節(jié)制,導致了杰基爾博士最后的結(jié)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是否能完全只憑欲望生活,通過兩本書已經(jīng)有了清醒的警示,那是完全不可以的。
另外一說,化身博士的寫作手法非常有意思,是通過他的好友律師厄特森為第一視角,慢慢開展故事劇情,最后通過一封蘭年博士去世前的信和杰基爾博士臨死的自白信完全揭露真相。帶了點懸疑的影子,又因為只是大略述說,很多主要關(guān)鍵,比如海德都去做了什么壞事,因為兩次事發(fā)都只是突發(fā)情況,所以我們并不知道海德平時讓杰基爾饒有興味的惡事是什么。杰基爾能夠化身的藥配方到底是什么。都沒有透露,所以故事短小中引人遐想。另外在意的一個點是蘭年博士的死亡,他在親眼目睹海德喝了藥變回杰基爾后喪失信仰,最后慢慢失去活力,看來摧毀別人的信仰有時候確實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