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未來5-10年,中國或反超美國!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也要易主?
王爺說財經導讀:回看歷史,世界儲備貨幣都在變化。
從威尼斯金幣Ducat、荷蘭盾后來變成英鎊,“二戰(zhàn)”后,美元又取代英鎊,成為全球儲備貨幣。
那么未來情況又會如何呢?和美元相比,下一個世界貨幣又會是誰呢?


一個大帝國的背后有強大貨幣的支撐。
眾所周知,當年中國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在“康乾盛世”而一直到嘉慶在位的1800年,中國的GDP是全球最高的!
具體數(shù)據(jù)來看,以2011年國際貨幣(購買力平價)計算,1800年,中國GDP達3177億元,第2位的印度只有1775億元。
而當時的“歐洲列強”,包括:法國、英國、意大利及德國,GDP都很低甚至在全球都排不上位,大概在400億—500億元左右,而中、印兩國GDP占全球一半以上。
不過,后來因為“閉關鎖國”,中國GDP開始被歐美國家反超,特別是美國。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世界霸權地位逐漸成形。
王爺說財經之前也報道過,到“二戰(zhàn)”快要結束時,44個國家代表于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召開聯(lián)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即: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xié)議》,協(xié)定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跟美元掛鉤。
不過,一直至1971年《布雷頓森林協(xié)議》結束,金本位變成美元本位制,而一直到現(xiàn)在美元在全球外匯市場也是“霸主”。


如上,到1971年,美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雖然金本位不存在,但一直到今天,美元仍然是國際主要交易貨幣,而且也是各國央行主要的外匯儲備。
當然,美元今日的強大并非“一蹴而就”,而且一國要得天下,貨幣控制權至關重要,而美國也不是第一個得到“世界天下貨幣權”的國家,而且應該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如果我們回看歷史:
1)回顧15世紀,威尼斯金幣Ducat,受惠于國家商業(yè)強大,成為主要市場交易貨幣;
2)到17世紀至18世紀初期,荷蘭趕上,主要國際貨幣變成荷蘭發(fā)行的荷蘭盾;
3)在19世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荷蘭被英國擊敗,英鎊最終成為世界主要貨幣。
當然,一個國家能成為主導全球貨幣的單位,國力是其中一個重要元素。
而美元強大的背后是:美國交稅的企業(yè)有多強,市民能否繼續(xù)支持房貸,而這就是“國力”。


那么未來世界局勢又會如何變化呢?各國局勢又會怎樣?
王爺說財經注意到,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計算GDP,中國已經比美國強大,但問題是中國貨幣——人民幣還沒有在全球流通,即使國力再盛,人民幣也很難一時之間就成為全球交易或儲備貨幣。
此外,據(jù)香港《信報》報道稱,按國力比較,以增長勢頭、活力及創(chuàng)造力而言,未來5-10年內,中國應大有機會超越美國。
最后,《信報》分析評論稱,如何爭奪貨幣權,相信是中國未來籌劃的重中之重,而香港作為外匯開放的金融中心,未來或將成為“貨幣戰(zhàn)”中重要的一步。
對此,你怎么看?你認為,未來全球貨幣市場會如何?
注:本文由王爺說財經編撰,如需轉載請事先關注賬號,私聊聯(lián)系王爺本人,獲得授權后才可轉載,轉載后請原文轉載,不得進行任何的圖文轉變圖集、視頻等形式轉載,侵權必究!此外,文中觀點系個人觀點,僅用于學習交流探討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