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當,是我們家的狗狗(之四)

養(yǎng)狗也是一種危險
女兒養(yǎng)了這只薩摩耶寵物狗狗,取名阿當(即亞當),她是希望這只薩摩耶狗狗在世一生能像伊甸園里的亞當一樣“健康、雄起,做個真正的男人”。
《圣經(jīng)》里說,伊甸園里有兩棵樹,一是生命之樹,一是善惡樹。據(jù)《舊約·創(chuàng)世記》第二章第8-9節(jié)的記載,生命之樹位于伊甸園中央,亞當因為經(jīng)常吃上面的果子,具有了果子里包含的至少10項聰明才智,也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能分辨善惡,感知羞恥。
可我們家的阿當我越來越懷疑他的前世可能只吃了亞當吃剩扔掉的部分,他到現(xiàn)在還存留這個特點——愿意吃別人扔掉的食物;阿當也沒有吃“善惡樹”上的果子,只知道溫順,不分辨善惡,更不知道誰對他真心實意好,誰對他實實在在差。
阿當因為患有髖關(guān)節(jié)先天發(fā)育不良,寵物醫(yī)生我們天天給他按摩。
每天晚上,我們都抽時間給他按摩每條腿,從腿的根部到腳掌一路下去,每次要一百下,每條腿25下,就這樣日復一日已經(jīng)堅持兩年了。
有一天晚上,我們照例給他按摩腿部,雙手戴上一次性塑料手套,喊到:“阿當,過來。”阿當一臉懵逼地慢騰騰扭著屁股走過來,我們開始給他按摩。
我們夫妻一個人抱住他的頭,一個人用手從腿的根部向下一點點捋下去,捋下去……
“汪……”阿當突然張開血盆大口咬了我一口,我抱著它頭的手掌上多了兩個深深的齒印,按摩他的腿部弄疼他了。
按摩弄疼不是很正常嗎,他為什么不體諒我們呢?心里有些責怪阿當。
阿當真不知好歹,我們不管多忙多累每天給它按摩,他不但不老老實實地接受、享受服務(wù),還動不動就猛然給我們一口,他的反應(yīng)速度遠遠靈敏快捷于我們,我們老兩口已經(jīng)為此每人打過4、5次狂犬疫苗,每次疫苗要么是遼寧成大,要么是成都康華;整個上海醫(yī)院的狂犬疫苗就只有這兩種。
多年前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新浪微博,“說說我們家的阿當”之三十六(2019年1月31日)
養(yǎng)狗,也是對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增加了一份風險。所以,養(yǎng)狗實在是一種極大的冒險行為。
儘管,這樣的概率較低,但你能肯定自己不是那個1%或是2%?被帶有狂犬病毒的狗咬傷甚至接觸過它的唾液,都有可能得狂犬病。最可怕地是:得了狂犬病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無藥可救,無藥可救??!
所以,在這五年多的時間裏,我不得不認認真真地研究死亡。再次發(fā)現(xiàn),如何對待死亡(我們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真的是我們活著的必修課之一,這個容易被人忽視的死亡問題又提到了議程之上。
我從書櫥里找出了曾經(jīng)轟動世界的一本書:《相約星期二》,重新認認真真地閱讀了這本書。這本書是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創(chuàng)作的自傳式長篇紀實小說,真實地講述了作者的恩師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辭世前的14個星期的每個星期二給米奇講授的最後一門人生哲理課。作者與曾經(jīng)教過他的老師約定,每個星期二就到來到老師家里,聆聽老師關(guān)於世界,死亡,家庭,感情,金錢,婚姻,遺憾,等等這些人生重要課題的討論、思考和教誨,告訴了我們?yōu)槭裁椿钪鯓踊钪?,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我又一次懷著沉重的心情重讀完這本書,又釋然一切地重新感覺到:活著真好!來世上一趟,調(diào)整心態(tài),看淡生死,盡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wù),足矣。
接著,我又閱讀了《最好的告別》。本書由美籍印度裔醫(yī)生阿圖?葛文德創(chuàng)作,討論了衰老與死亡的一些常識: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麼辦?在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刻,我們該和醫(yī)生談些什麼?應(yīng)該如何優(yōu)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這本書告訴我們,衰老與死亡,是你我都不愿意提起的話題,卻是我們?nèi)松胁坏貌幻鎸Φ倪^程;走向衰老或走向死亡,是大自然的必然規(guī)律,沒人能逃脫,生命旅程必有終結(jié)的一天;善終護理,是每個生命彌留之際的人都需要的服務(wù);在人生的彌留之際,生命的質(zhì)量遠比長度重要,只要不去努力活得更長,才能夠活得更長。
接著,我又第五遍閱讀了《西藏生死書》,這是一本獻給活著、正在面臨死亡或已經(jīng)去世的一切眾生。正在度過臨終過程的眾生,愿他們的死亡安詳、無痛苦、無恐懼。正在轉(zhuǎn)世和正在這一世掙扎的眾生,愿他們獲得諸佛加持力的滋潤,愿他們得遇佛法,愿他們實踐智慧之道。
這本書討論了嚴肅的生命課題,從佛法的角度扣緊每一個人的心弦,激發(fā)大家發(fā)自內(nèi)心的共鳴。生與死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大事,自有人類以來,乃成為人生最主要的目標。在眾多努力之中,佛法所提供的理論和實物,最能令人信服,它所散發(fā)出來的光明和熱力,救度了無數(shù)的人們。
這本書已經(jīng)變成許多人最主要的精神食糧,一遍又一遍地讀,不斷地思索,并應(yīng)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讀過本書的許多讀者告訴我,這本書挽救了他們的婚姻、家庭、事業(yè)、人生,提供了他們養(yǎng)生送死的指南,升華了他們的生命價值。
讀著這本書,我想起了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和“詩意地棲居”,既然死亡是生命的最終盡頭,那么我們活著每一天都要詩意地棲居。
這三本書讀后,我感覺自己如醍醐灌頂。
確實,只有更好地看待死亡,活著才能坦然、寧靜和自由。這三本書,足夠讓你活的更有意義,死的更加坦然。我們許多國人的痛苦大概就在不能坦然面對自然而來的一切。
終于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既然阿當來到了我們家,接受他帶來的一切,負起對他的一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