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海中拾貝|在汪洋上擺渡之重塑-津茶院喚醒
“ 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喝茶去。” ... ...
體悟因人 因境而異
喝茶是一件需要身體力行的事,因為茶的至味、真趣的生發(fā)、體悟因人、因時、因境而異,正所謂的樂山樂水、見仁見智,其飲者自知。
“茶”的承載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五千年的文化根脈深植,從未間斷且越走越遠,從上古到當下,從中國而至全球化;茶的創(chuàng)造力,則為茶葉的形態(tài)、品性、應(yīng)用的受者無界,雅俗共賞,涵蓋藥、食、飲,盡顯益、利、趣,融會物、境、情。
“至味” “真趣”
茶之創(chuàng)造力,起于茶之性,見于茶之形,得于茶之飲??梢哉f,從茶的種植生產(chǎn),采摘加工,包裝存儲到流通消費,是茶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也是自我塑造的開始。
其中,種植生產(chǎn)包含了天地自然的塑造,采摘加工及包裝存儲貫穿了人工技藝的塑造,流通消費則融匯了社會化、習(xí)俗化和地域化等綜合因素的多重塑造。
當一杯茶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已蘊涵了趙樸初老先生所說的“至味”、“真趣”。
“身心意趣”的喚醒
那么,至味是什么?真趣為何物?只可意會,無法言傳,都是通過茶者各自的理解而展現(xiàn),這一過程,也可謂之重塑。
關(guān)于重塑,貌似高大上,其實不然,因為我們每天都處于自覺或不自覺的重塑中,從衣食住行到身心意趣,都不斷在審視、完善、提升,希望達到自我理解和追求的境界。
就像喝茶,喝啥茶?怎么喝?永遠是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有感覺,沒有標準,只有究竟,沒有終極。
“重塑”的喚醒
關(guān)于重塑,首創(chuàng)中國茶文化喚醒平臺的津茶院,也有如此詮釋。其一為解“獨”,津茶院上千款老茶,均為跨越地域廣,沉淀時間長的精品、珍品及孤品,為多數(shù)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具有其他茶類所沒有的傳承性、獨一性,需要先行解秘。
其二為解“壓”,這些餅、沱、磚、柱、簍等形狀的老茶都是緊壓茶,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品種、品級進行分解,呈散形裝并以相應(yīng)的器皿貯存,以特定的環(huán)境,溫濕度,還有看不見的微生物促使老茶的“蘇醒”,回歸到陳年老茶應(yīng)有的狀態(tài)。
其三為解“訣”,從名、品、飲系統(tǒng)全面地展現(xiàn)云南普洱,四川藏茶,湖南黑茶,湖北青磚和廣西六堡等年份老茶的各自精彩,更從茶、器、境層級打造,交給愛茶者一把走進津茶院,輕松體悟、收獲陳年茶的鑰匙。
老茶共享 文化共享 價值共享
重塑,是展現(xiàn)茶的創(chuàng)造力的必須和必然途徑,更是登上津茶院倡舉老茶共享、文化共享及價值共享平臺的一道階梯。置身于百年圍屋,享受著用心解讀、重塑的古域、古茶,真趣盈盈,至味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