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污水治理率的方法找到了
農村生活過程中會產生污水,污水一般是需要凈化處理的。過去的生活污水是靠河流、坑塘等在動植物、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凈化的。生活污水能夠被自然凈化是有條件的,也就是污水量少、可生化性強、污染程度低,能夠被自然界的微生物代謝消化。如果超過了這個代謝能力范圍,污染就會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就是污水戰(zhàn)勝了自然環(huán)境,環(huán)境又反作用于人類生活。就是自己在物質生活上提高了,反而又限制了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提高生活水平,就要降低污水的污染,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水治理方式,根據地勢地貌、經濟條件、風俗習慣等特點,有分散和集中治理兩種模式。

在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地方采用化糞池或沼氣池的形式就地處理,在人口稠密、居住集中的地方采用鋪設管網的方式收集并匯總處理。有的地區(qū)側重于集中式治理,有的地方側重于分散式治理,有的一個村鎮(zhèn)也可以有分散和集中兩種模式共存。集中和分散處理的共同特點是污水處理,一般是結合水質的特征,選擇厭氧+好氧+生物膜/濕地的方式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到自然界中。常見的設備有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人工濕地、高效塘、土壤滲濾技術等。為了確保污水能夠長期的達標處理,就要建立長效的運營和維護機制,落實并長久的堅持下去。如果污水處理設施出現了問題,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就是功虧一簣了。

集中式治污模式下,污水處理的徹底離不開管網的有效覆蓋。其實,環(huán)境治理的好不好,直接方面要靠污水處理設施。間接要看管網的收集是否到位,是不是真正有效利用起來,避免了污水亂排的現象,解決了居民生活的排水問題。農村污水治理率低,并不是污水處理工藝的問題。污水處理設施已經非常成熟,在環(huán)保領域資金充足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是管網的利用率低。
管網利用率低的原因
第一、管網沒有覆蓋到住戶。
第二、管網覆蓋過來了,但沒有有效對接居民庭院排污管道,沒有辦法排放到外部收集管道中。
第三、管網覆蓋到位、也能有效對接住戶排污管,但維護機制不完善,造成堵塞處理效率慢。
第四、環(huán)保工程資金準備不足,當地經濟條件有限等。

管網為什么覆蓋不到住戶呢?就重力流管網來說,它比較適合于地勢開闊平緩的地帶。而在地勢復雜的地區(qū),比如河網密布、丘陵坡度較大、道路狹窄等區(qū)域,就很難施工??梢钥紤]使用單相流負壓(負壓虹吸)排水系統(tǒng)輕松解決地勢復雜難施工的問題,也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式治污。單相流負壓(負壓虹吸)排水系統(tǒng)主要是由隔油截污消化井、負壓收集井、負壓管道和負壓站等組成。居民日常排水管道經過隔油截污消化井的過濾,流入負壓收集井內進行短暫存儲,這個過程就解決外部收集管網和居民排污管道對接的問題。管徑細、埋深淺、布管靈活、施工簡單,維護方便。

在負壓的抽吸作用下,管道是呈負壓狀態(tài),污水在管道內快速流動,沒有檢查井和提升泵,同時規(guī)避了污水跑冒滴漏的問題。日常維護的時候,可以采用“空氣彈吹”的方式清潔管道內壁。負壓站除了根據收集井水量的變化自動啟停外,還搭載了物聯網技術,可以實時觀察污水的收集和設備運轉情況,對日常的維護和保養(yǎng)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由于以上的特點,在施工的過程中節(jié)省了很大一筆費用,環(huán)境友好,協(xié)調少。負壓站根據收集井的水量才開啟抽吸,同時也充分利用了虹吸的條件,過程中純水力驅動,在能耗上比重力流節(jié)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