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詩(shī)經(jīng) 027】詩(shī)經(jīng)·大雅·文王之什(下)

? ? ???本文整理了大雅·文王之什部分的注音版?!对?shī)經(jīng)·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大明、綿、棫樸、旱麓、思齊、皇矣、靈臺(tái)、下武、文王有聲。
?????? 下半部分包含后五首:思齊、皇矣、靈臺(tái)、下武、文王有聲。

思齊
?
sī zhāi tài rèn,wén wáng zhī mǔ,sī mèi zhōu jiāng,jīng shì zhī fù。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
tài sì sì huī yīn,zé bǎi sī nán。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
huì yú zōng gōng,shén wǎng shí yuàn,shén wǎng shí tōnɡ。
惠于宗公,神罔時(shí)怨,神罔時(shí)恫。
xíng yú guǎ qī,zhì yú xiōng dì,yǐ yù yú jiā bāng。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yōng yōng zài gōng,sù sù zài miào。
雍雍在宮,肅肅在廟。
pī xiǎn yì lín,wú shè yì bǎo。sì róng jí bù tiǎn,liè jiǎ bù xiá。
不顯亦臨,無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bù wén yì shì,bù jiàn yì rù。sì chéng rén yǒu dé,xiǎo zǐ yǒu zào。
不聞亦式,不諫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gǔ zhī rén wú yì,yù máo sī shì。
古之人無斁,譽(yù)髦斯士。
?
譯文
雍容端莊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親。賢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婦居周京。太姒美譽(yù)能繼承,多生男兒家門興。
文王孝敬順祖宗,祖宗神靈無所怨,祖宗神靈無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國(guó)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廟里真恭敬。暗處亦有神監(jiān)臨,修身不倦保安寧。
如今西戎不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聞之事亦合度,雖無諫者亦兼聽。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載譽(yù)皆俊秀。
?
注釋
思:發(fā)語(yǔ)詞,無義。齊(zhāi):通“齋”,端莊貌。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京室:王室。
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繼承,繼續(xù)?;找簦好雷u(yù)。
百斯男:眾多男兒。百,虛指,泛言其多。斯,語(yǔ)助詞,無義。
惠:孝敬。宗公:宗廟里的先公,即祖先。
神:此處指祖先之神。罔:無。時(shí):所。
恫(tōnɡ):哀痛。
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御:治理。
雝(yōnɡ)雝:和洽貌。宮:家。
肅肅:恭敬貌。廟:宗廟。
不顯:不明,幽隱之處。臨:臨視。
無射(yì):即“無斁”,不厭倦?!吧洹睘楣拧皵尽弊帧1#罕3?。
肆: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殄:殘害,滅絕。
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與“殄”義同。
式:適合。
入:接受,采納。
小子:兒童。造:造就,培育。
古之人:指文王。無斁(yì):無厭,無倦。
譽(yù):美名,聲譽(yù)。髦:俊,優(yōu)秀。
?
?
【贊美周室三母】
?

皇矣
?
huáng yǐ shàng dì,lín xià yǒu hè。jiān guān sì fāng,qiú mín zhī mò。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
wéi cǐ èr guó,qí zhèng bù huò。wéi bǐ sì guó,yuán jiū yuán duó。
維此二國(guó),其政不獲。維彼四國(guó),爰究爰度。
shàng dì shì zhī,zēng qí shì kuò。nǎi juàn xī gù,cǐ wéi yǔ zhái。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
zuò zhī bǐng zhī,qí zī qí yì。xiū zhī píng zhī,qí guàn qí lì。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qǐ zhī pì zhī,qí chēng qí jū。rǎng zhī tī zhī,qí yǎn qí zhè。
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dì qiān míng dé,chuàn yí zài lù。tiān lì jué pèi,shòu mìng jì gù。
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
dì xǐng qí shān,zuò yù sī bá,sōng bǎi sī duì。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
dì zuò bāng zuò duì,zì tài bó wáng jì。
帝作邦作對(duì),自大伯王季。
wéi cǐ wáng jì,yīn xīn zé yǒu。
維此王季,因心則友。
zé yǒu qí xiōng,zé dǔ qí qìng,zài cì zhī guāng。shòu lù wú sàng,yǎn yǒu sì fāng。
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
wéi cǐ wáng jì,dì duó qí xīn。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
mò qí dé yīn,qí dé kè míng。kè míng kè lèi,kè zhǎng kè jūn。
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zhǎng)克君。
wàng cǐ dà bāng,kè shùn kè bǐ。bǐ yú wén wáng,qí dé mǐ huǐ。
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jì shòu dì zhǐ,yì yú sūn zǐ。
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
dì wèi wén wáng :wú rán pàn yuán,wú rán xīn xiàn,dàn xiān dēng yú àn。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
mì rén bù gōng,gǎn jù dà bāng,qīn ruǎn cú gòng。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wáng hè sī nù,yuán zhěng qí lǚ,yǐ àn cú lǚ。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yǐ dǔ yú zhōu hù,yǐ duì yú tiān xià。
以篤于周祜,以對(duì)于天下。
?
yī qí zài jīng,qīn zì ruǎn jiāng。zhì wǒ gāo gāng,wú shǐ wǒ líng。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
wǒ líng wǒ ē,wú yǐn wǒ quán,wǒ quán wǒ chí。
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
dù qí xiǎn yuán,jū qí zhī yáng,zài wèi zhī jiāng。
度其鮮原,居岐之陽(yáng),在渭之將。
wàn bāng zhī fāng,xià mín zhī wáng。
萬(wàn)邦之方,下民之王。
?
dì wèi wén wáng :yú huái míng dé,bù dà shēng yǐ sè,bù zhǎng xià yǐ gé。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zhǎng)夏以革。
bù shí bù zhī,shùn dì zhī zé。
不識(shí)不知,順帝之則。
dì wèi wén wáng :xún ěr qiú fāng,tóng ěr dì xiōng。
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弟兄。
yǐ ěr gōu yuán,yǔ ěr lín chōng,yǐ fá chóng yōng。
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
lín chōng xián xián,chóng yōng yán yán。zhí xùn lián lián,yōu guó ān ān。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
shì lèi shì mà,shì zhì shì fù,sì fāng yǐ wú wǔ。
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
lín chōng fú fú,chóng yōng yì yì。
臨沖茀茀,崇墉仡仡。
shì fá shì sì,shì jué shì hū。sì fāng yǐ wú fú。
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
譯文
天帝偉大而又輝煌,洞察人間慧目明亮。監(jiān)察觀照天地四方,發(fā)現(xiàn)民間疾苦災(zāi)殃。就是殷商這個(gè)國(guó)家,它的政令不符民望。想到天下四方之國(guó),于是認(rèn)真研究思量。天帝經(jīng)過一番考察,憎惡殷商統(tǒng)治狀況。懷著寵愛向西張望,就把岐山賜予周王。
砍伐山林清理雜樹,去掉直立橫臥枯木。將它修齊將它剪平,灌木叢叢枝杈簇簇。將它挖去將它芟去,檉木棵棵椐木株株。將它排除將它剔除,山桑黃桑雜生四處。天帝遷來明德君主,徹底打敗犬戎部族?;侍旖o他選擇佳偶,受命于天國(guó)家穩(wěn)固。
天帝省視周地岐山,柞樹棫樹都已砍完,蒼松翠柏栽種山間。天帝為周興邦開疆,太伯王季始將功建。就是這位祖先王季,順從父親友愛體現(xiàn)。友愛他的兩位兄長(zhǎng),致使福慶不斷增添。天帝賜他無限榮光,承受福祿永不消減,天下四方我周占全。
就是這位王季祖宗,天帝審度他的心胸,將他美名傳布稱頌。他的品德清明端正,是非類別分清眼中,師長(zhǎng)國(guó)君一身兼容。統(tǒng)領(lǐng)如此泱泱大國(guó),萬(wàn)民親附百姓順從。到了文王依然如此,他的德行永遠(yuǎn)光榮。已經(jīng)接受天帝賜福,延及子孫受福無窮。
天帝對(duì)著文王說道:“不要徘徊不要?jiǎng)訐u,也不要去非分妄想,渡河要先登岸才好?!泵車?guó)人不恭敬順從,對(duì)抗大國(guó)實(shí)在狂傲,侵阮伐共氣焰甚囂。文王對(duì)此勃然大怒,整頓軍隊(duì)奮勇進(jìn)剿,痛擊敵人猖狂侵?jǐn)_。大大增加周國(guó)洪福,天下四方安樂陶陶。
密人憑著地勢(shì)高險(xiǎn),出自阮國(guó)侵我邊疆,登臨我國(guó)高山之上?!安灰惐谀乔鹆?,那是我國(guó)丘陵山岡;不要飲用那邊泉水,那是我國(guó)山泉池塘?!蔽耐鯇彶炷瞧揭?,占據(jù)岐山南邊地方,就在那兒渭水之旁。他是萬(wàn)國(guó)效法榜樣,他是人民優(yōu)秀國(guó)王。
天帝告知我周文王:“你的德行我很欣賞。不要看重疾言厲色,莫將刑具兵革依仗。你要做到不聲不響,天帝意旨遵循莫忘?!碧斓圻€對(duì)文王說道:“要與盟國(guó)咨詢商量,聯(lián)合同姓兄弟之邦。用你那些爬城鉤援,和你那些攻城車輛,討伐攻破崇國(guó)城墻?!?/p>
臨車沖車轟隆出動(dòng),崇國(guó)城墻堅(jiān)固高聳。抓來俘虜成群結(jié)隊(duì),割取敵耳安詳從容。祭祀天神求得勝利,招降崇國(guó)安撫民眾,四方不敢侵我國(guó)中。臨車沖車多么強(qiáng)盛,哪怕崇國(guó)城墻高聳。堅(jiān)決打擊堅(jiān)決進(jìn)攻,把那頑敵斬殺一空,四方不敢抗我威風(fēng)。
?
注釋
皇:光輝、偉大。
臨:監(jiān)視。下:下界、人間。赫:顯著。
莫:通“瘼”,疾苦。
二國(guó):有謂指夏、殷,有謂指豳、邰,皆不確。馬瑞辰《毛詩(shī)傳箋通釋》引或說:“古文上作二,與一二之二相似,二國(guó)當(dāng)為上國(guó)之誤。”此說是,上國(guó)系指殷商。
政:政令。獲:得。不獲,不得民心。
四國(guó):天下四方。
爰:就。究:研究。度(duó):圖謀。
耆:讀為“稽”,考察。
式:語(yǔ)助詞。式廓:猶言“規(guī)?!薄?/p>
眷:思慕、寵愛。西顧:回頭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
此:指岐周之地。宅:安居。
作:借作“柞”,砍伐樹木。屏(bǐng):除去。
菑(zī):指直立而死的樹木。翳: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樹木。
修:修剪。平:鏟平。
灌:叢生的樹木。栵(lì):斬而復(fù)生的枝杈。
啟:開辟。辟:排除。
檉(chēng):木名,俗名西河柳。椐(jū):木名,俗名靈壽木。
攘:排除。剔:剔除。
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柘(zhè):木名,俗名黃桑。以上皆為倒裝句式。
帝:天帝。明德:明德之人,指太王古公亶父。
串夷:即昆夷,亦即犬戎。載:則。路:借作“露”,敗。太王原居豳,因犬戎侵?jǐn)_,遷于岐,打敗了犬戎。
厥:其。配:配偶。太王之妻為太姜。
既:猶“而”。固:堅(jiān)固、穩(wěn)固。
?。▁ǐng):察看。山:指岐山,在今陜西省。
柞(zuò)棫(yù):櫟(lì)樹與白桵(ruí)樹。斯:猶“乃”。拔:拔除。
兌(duì):直立。
作:興建。邦:國(guó)。對(duì):疆界。
大伯:即太伯,太王長(zhǎng)子。次子虞仲,三子季歷。太王愛王季,太伯、虞仲為讓位于季歷,逃至南方,另建吳國(guó)。太王死后,季歷為君,是為王季。
因心:姚際恒《詩(shī)經(jīng)通論》:“因心者,王季因太王之心也,故受太伯之讓而不辭,則是能友矣?!庇眩河褠坌值堋?/p>
則:猶“能”。
篤:厚益,增益。慶:吉慶,福慶。載:則。
錫:同“賜”。光:榮光。喪:?jiǎn)适А?/p>
奄:全。盡。
貊(mò):《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及《禮記·樂記》皆引作“莫”。莫,傳布。
克:能。明:明察是非。類:分辨善惡。
長(zhǎng):師長(zhǎng)。君:國(guó)君。
王(wàng):稱王,統(tǒng)治。
順:使民順從。比:使民親附。
比于:及至。
悔:借為“晦”,不明。
施(yì):延續(xù)。
畔援:猶“盤桓”,徘徊不進(jìn)的樣子。
歆羨:猶言“覬覦”,非分的希望和企圖。
誕:發(fā)語(yǔ)詞。先登于岸:喻占據(jù)有利形勢(shì)。
密:古國(guó)名,在今甘肅靈臺(tái)一帶。
阮:古國(guó)名,在今甘肅涇川一帶,當(dāng)時(shí)為周之屬國(guó)。阻:往,至。共(gōng):古國(guó)名,在今甘肅涇川北,亦為周之屬國(guó)。
赫:勃然大怒的樣子。斯:猶“而”。
旅:軍隊(duì)。
按:遏止。徂旅:此指前來侵阮、侵共的密國(guó)軍隊(duì)。
篤:厚益、鞏固。祜(hù):福。
對(duì):安定。
依:憑借。京:高丘。
陟(zhì):登。
矢:借作“施”,陳設(shè)。此指陳兵。
阿:大的丘陵。
鮮(xiǎn):猶“巘”,小山。
陽(yáng):山南邊。
將:旁邊。
方:準(zhǔn)則,榜樣。
大:注重。以:猶“與”。
長(zhǎng):挾,依恃。夏:夏楚,刑具。革:兵甲,指戰(zhàn)爭(zhēng)。
順:順應(yīng)。則:法則。
仇:同伴。方:方國(guó)。仇方,與國(guó)、盟國(guó)。
弟兄:指同姓國(guó)家。
鉤援:古代攻城的兵器。以鉤鉤入城墻,牽鉤繩攀援而登。
臨、沖:兩種軍車名。臨車上有望樓,用以瞭望敵人,也可居高臨下地攻城。沖車則從墻下直沖城墻。
崇:古國(guó)名,在今陜西西安、戶縣一帶,殷末崇侯虎即崇國(guó)國(guó)君,《尚書大傳》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記載。墉:城墻。
閑閑:搖動(dòng)的樣子。
言言:高大的樣子。
汛:讀為“奚”,俘虜。連連:接連不斷的狀態(tài)。
攸:所。馘(guó):古代戰(zhàn)爭(zhēng)時(shí)將所殺之?dāng)掣钊∽蠖杂?jì)數(shù)獻(xiàn)功,稱“馘”,也稱“獲”。安安:安閑從容的樣子。
是:乃,于是。類:通“禷”,出征時(shí)祭天。祃(mà):師祭,至所征之地舉行的祭祀;或謂祭馬神。
致:招致。附:安撫。
茀茀:強(qiáng)盛的樣子。
仡(yì)仡:高崇的樣子。
肆:通“襲”。
忽:滅絕。
拂:違背,抗拒。
?
?
【周部族的史詩(shī)性頌詩(shī)、周部族的周原創(chuàng)業(yè)史】
?

靈臺(tái)
?
jīng shǐ líng tái,jīng zhī yíng zhī。
經(jīng)始靈臺(tái),經(jīng)之營(yíng)之。
shù mín gōng zhī,bù rì chéng zhī。jīng shǐ wù jí,shù mín zǐ lái。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
wáng zài líng yòu,yōu lù yōu fú。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
yōu lù zhuó zhuó,bái niǎo hè hè。wáng zài líng zhǎo,wū rèn yú yuè。
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于牣魚躍。
jù yè wéi cōng,fén gǔ wéi yōng。wū lún gǔ zhōng,wū lè bì yōng。
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于論鼓鐘,于樂辟雍。
wū lún gǔ zhōng,wū lè bì yōng。tuó gǔ péng péng。méng sǒu zòu gōng。
于論鼓鐘,于樂辟雍。鼉鼓逢逢。蒙瞍奏公。
?
譯文
開始規(guī)劃筑靈臺(tái),經(jīng)營(yíng)設(shè)計(jì)善安排。百姓出力共興建,沒花幾天成功快。開始規(guī)劃莫著急,百姓如子都會(huì)來。
君王在那大園林,母鹿懶懶伏樹蔭。母鹿肥壯毛皮好,白鳥羽翼真潔凈。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滿池魚竄蹦。
鐘架橫板崇牙配,大鼓大鐘都齊備。啊呀鐘鼓節(jié)奏美,啊呀離宮樂不歸。
啊呀鐘鼓節(jié)奏美,啊呀離宮樂不歸。敲起鼉鼓聲蓬蓬,瞽師奏歌有樂隊(duì)。
?
注釋
經(jīng)始:開始計(jì)劃營(yíng)建。靈臺(tái):古臺(tái)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亟:同“急”。
子來:像兒子似的一起趕來。
靈囿:古代帝王畜養(yǎng)禽獸的園林名。
麀(yōu)鹿:母鹿。
濯濯(zhuó):肥壯貌。
翯(hè)翯:潔白貌。
靈沼:池沼名。
於(wū):嘆美聲。牣(rèn):滿。
虡(jù):懸鐘的木架。業(yè):裝在虡上的橫板。樅(cōng):崇牙,即虡上的載釘,用以懸鐘。
賁(fén):借為“鼖”,大鼓?!?/p>
論:通“倫”,有次序。
辟?gòu)b(bì yōng):離宮名,與作學(xué)校解的“辟?gòu)b”不同,見戴震《毛鄭詩(shī)考證》。
鼉(tuó):即揚(yáng)子鱷,一種爬行動(dòng)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聲。
蒙瞍:古代對(duì)盲人的兩種稱呼。當(dāng)時(shí)樂官樂工常由盲人擔(dān)任。公:讀為“頌”,歌?;蛑^通“功”,奏功,成功。
?
?
【周文王建成靈臺(tái)和游賞奏樂的詩(shī)、文王有德使人民樂于歸附】
?

下武
?
xià wǔ wéi zhōu,shì yǒu zhé wáng。sān hòu zài tiān,wáng pèi yú jīng。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wáng pèi yú jīng,shì dé zuò qiú。yǒng yán pèi mìng,chéng wáng zhī fú。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chéng wáng zhī fú,xià tǔ zhī shì。yǒng yán xiào sī,xiào sī wéi zé。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mèi zī yī rén,yīng hóu shùn dé。yǒng yán xiào sī,zhāo zāi sì fú。
媚茲一人,應(yīng)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zhāo zī lái xǔ,shéng qí zǔ wǔ。wū wàn sī nián,shòu tiān zhī hù。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于萬(wàn)斯年,受天之祜。
shòu tiān zhī hù,sì fāng lái hè。wū wàn sī nián,bù xiá yǒu zuǒ。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于萬(wàn)斯年,不遐有佐。
?
譯文
后能繼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靈在天,武王配天居鎬京。
武王配天居鎬京,德行能夠匹先祖。上應(yīng)天命真長(zhǎng)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為人間好榜樣。孝順祖宗德澤長(zhǎng),德澤長(zhǎng)久法先王。
愛戴天子這一人,能將美德來承應(yīng)。孝順祖宗德澤長(zhǎng),光明顯耀好后進(jìn)。
光明顯耀好后進(jìn),遵循祖先的足跡?;鶚I(yè)長(zhǎng)達(dá)千萬(wàn)年,天賜洪福享受起。
天賜洪福享受起,四方諸侯來祝賀?;鶚I(yè)長(zhǎng)達(dá)千萬(wàn)年,那愁沒人來輔佐。
?
注釋
下武:在后繼承。下,后;武,繼承。
世:代。哲王:賢明智慧的君主。
三后: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后,君王。
王:此指武王。配:指上應(yīng)天命。
求:通“逑”,匹配。馬瑞辰《毛詩(shī)傳箋通釋》:“按‘求’當(dāng)讀為‘逑’。逑,匹也,配也?!酝跛耘溆诰┱?,由其可與世德配合耳?!?/p>
言:語(yǔ)助詞。命:天命。
孚:使人信服。
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間。式:榜樣,范式。
孝思:孝順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舉一以概之。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孝者美德之通稱,非謂孝弟之孝?!?/p>
則:法則。此謂以先王為法則。
媚:愛戴。一人:指周天子。
應(yīng)侯順德:吳闿生《詩(shī)義會(huì)通》:“侯,乃也;應(yīng),當(dāng)也。‘應(yīng)侯順德’,猶云應(yīng)乃懿德?!倍端?jīng)注》等書認(rèn)為應(yīng)侯是武王之子,封于應(yīng)(地在今河南寶豐西南)。
昭:光明,顯耀。嗣服:后進(jìn),指成王。馬瑞辰《毛詩(shī)傳箋通釋》:“《廣雅·釋詁》:‘服、進(jìn),行也?!秲x禮·特牲·饋食禮》注:‘嗣,主人將為后者?!侵梅春筮M(jìn)也?!?/p>
茲:同“哉”。馬瑞辰《毛詩(shī)傳箋通釋》:“茲、哉古同聲通用。”來許:同“后進(jìn)”。馬瑞辰《毛詩(shī)傳箋通釋》:“謝沈書引作‘昭哉來御’是也,……許、御聲義同,故通用?!言諄碓S’猶上章‘昭哉嗣服’也?!?/p>
繩:承。武:足跡。祖武,指祖先的德業(yè)。
於(wū):感嘆之詞。斯:語(yǔ)助詞。
祜(hù):福。
不遐:馬瑞辰《毛詩(shī)傳箋通釋》:“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詩(shī)》言遐不者,遐、胡一聲之轉(zhuǎn),猶云胡不也?!?/p>
?
?
【贊美周武王、周成王等能繼承先王德業(yè)而作】
?

文王有聲
?
wén wáng yǒu shēng,yù jùn yǒu shēng。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
yù qiú jué níng,yù guān jué chéng。wén wáng zhēng zāi !
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
wén wáng shòu mìng,yǒu cǐ wǔ gōng。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jì fá yú chóng,zuò yì yú fēng。wén wáng zhēng zāi !
既伐于崇,作邑于豐。文王烝哉!
?
zhù chéng yī xù,zuò fēng yī pǐ。
筑城伊淢,作豐伊匹。
fěi jí qí yù,yù zhuī lái xiào。wáng hòu zhēng zāi !
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
wáng gōng yī zhuó,wéi fēng zhī yuán。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
sì fāng yōu tóng,wáng hòu wéi hàn。wáng hòu zhēng zāi !
四方攸同,王后維翰。王后烝哉!
?
fēng shuǐ dōng zhù,wéi yǔ zhī jì。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jī)。
sì fāng yōu tóng,huáng wáng wéi bì。huáng wáng zhēng zāi !
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
hào jīng bì yōng,zì xī zì dōng,
鎬京辟雍,自西自東,
zì nán zì běi,wú sī bù fú。huáng wáng zhēng zāi !
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
kǎo bǔ wéi wáng,zhái shì hào jīng。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
wéi guī zhèng zhī,wǔ wáng chéng zhī。wǔ wáng zhēng zāi !
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fēng shuǐ yǒu qǐ,wǔ wáng qǐ bù shì ?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
yí jué sūn móu,yǐ yàn yì zǐ。wǔ wáng zhēng zāi !
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
譯文
文王有著好聲望,如雷貫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寧,終見功成國(guó)運(yùn)昌。文王真?zhèn)€是明王!
受命于天我文王,有這武功氣勢(shì)旺。舉兵攻克那崇國(guó),又建豐邑真漂亮。文王真?zhèn)€是明王!
挖好城壕筑城墻,作邑般配實(shí)在棒。不貪私欲品行正,用心盡孝為周邦。君王真?zhèn)€是明王!
文王功績(jī)自昭彰,猶如豐邑那垣墻。四方諸侯來依附,君王主干是棟梁。君王真?zhèn)€是明王!
豐水奔流向東方,大禹功績(jī)不可忘。四方諸侯來依附,大王樹立好榜樣。大王真?zhèn)€是明王!
落成離宮鎬京旁,在西方又在東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沒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zhèn)€是明王!
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鎬京好地方。依靠神龜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頌揚(yáng)。武王真?zhèn)€是明王!
豐水邊上杞柳壯,武王任重豈不忙?留下治國(guó)好策略,庇蔭子孫把福享。武王真?zhèn)€是明王!
?
注釋
遹(yù):陳奐《詩(shī)毛氏傳疏》:“全詩(shī)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為發(fā)語(yǔ)之詞。《說文》……引詩(shī)‘欥求厥寧’。從欠曰,會(huì)意,是發(fā)聲。當(dāng)以欥為正字,曰、聿、遹三字皆假借字?!?/p>
烝(zhēng):《爾雅》釋“烝”為“君”。又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引韓詩(shī)云:“烝,美也。”可知此詩(shī)中八用“烝”字皆為嘆美君主之詞。
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國(guó),故地在今河南沁陽(yáng)。崇為古崇國(guó),故地在今陜西戶縣,周文王曾討伐崇侯虎。
豐:故地在今陜西西安灃水西岸。
淢(xù):假借為“洫”,即護(hù)城河。
棘(jí):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作“亟”,《禮記》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諧聲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義通,此處皆為“急”義。
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有人將其釋為“周武王”,誤。
公:同“功”。濯(zhuó):本義是洗滌,引申有“光大”義。
翰:主干。
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辟(bì):陳奐《詩(shī)毛氏傳疏》認(rèn)為當(dāng)依《經(jīng)典釋文》別義釋為“法”。
鎬(hào):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國(guó)都,故地在今陜西西安灃水以東的昆明池北岸。辟?gòu)b(bì yōnɡ):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禮奏樂的離宮。
無思不服: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云:“無思不服’,無不服也。思,語(yǔ)助耳。”
宅:劉熙《釋名》釋“宅”為“擇”,指擇吉祥之地營(yíng)建宮室?!罢笔秦甭曌?,與“擇”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芑(qǐ):同“杞”。芑、杞都是己聲字,古音同部,故杞為本字,芑是假借字,應(yīng)釋為杞柳。
仕:毛傳釋“仕”為“事”,古通用。
?
?
【西周開國(guó)君主文王、武王的業(yè)績(jī)所起的繼往開來的作用】【成詩(shī)在成、康之際】
?

?????? 我小學(xué)語(yǔ)文不好,所以給詩(shī)經(jīng)注下音,方便自己后續(xù)閱讀。相關(guān)譯文和注釋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果對(duì)你有所幫助的話,麻煩點(diǎn)個(gè)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