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李佳明:生命中的3000天,在新疆
編者按:就在前兩天,小編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央視著名主持人李佳明寫他父親的文章《父親一生的五個決定》,才知道他也是出生在新疆的兒子娃娃。通過援疆干部狄多華我們聯(lián)系到李佳明先生,希望轉(zhuǎn)發(fā)他的文章,他欣然同意。臨了,我們又追加了一個不情之請,請他寫寫自己眼中的新疆,不成想他再次爽快的答應(yīng)了。當(dāng)天下午,我們就收到了這篇特約之作《生命中的3000天,在新疆》,李佳明先生還親自錄制了音頻。這篇美文用“甜、遠(yuǎn)、趣”描述了自己對新疆獨(dú)特的感受,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邊看邊聽,是一種難得的感受。特此與各位小伙伴分享,再次致謝李佳明先生!
人到中年有什么特點(diǎn)?易觸動、易感動、易深思……至少在我身上這“癥狀”比較明顯吧。

我叫李佳明,一位在新疆出生并生活了8年(3000天)的“新疆人”。
一位援疆第三年的朋友問我對新疆的印象,因?yàn)樗牢页錾谀抢?,并且生活了八年?/p>
年輕時,也有人問過我對新疆的印象,我常常一個玩笑就劃過:“八歲前的事,誰還記得?”。如今人到中年,劃不過去了。
盡管是童年,但那里畢竟是自己生命開始的地方。生命的一張白紙,第一筆是從那里開始涂畫的。
“
何況,何謂“童真”?
可能就是朦朦朧朧中,已經(jīng)刻在靈魂里抹不掉的“真”的東西。
何況,八年,浪漫的表述也是3000天啊!
何況,人到中年,易觸動、易感動、易深思……
跳出煽情,插播一個過去發(fā)生、略顯尷尬的小插曲:
尷尬小插曲
回到四川,工作在重慶,安家在北京,
常有朋友興之所至?xí)r突然問我:“新疆生活八年,會啥新疆話?”,然后是很期待的眼神……
我認(rèn)真答:“亞克西!”,
“去!這誰不會!沒去過新疆的都會!”
但我真沒撒謊!
爸媽工作的紅光無線電廠,是三線建設(shè)的單位,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
對了,我爸的維吾爾族學(xué)生阿依古麗,
常叫我“小巴郎!小巴郎!”,就是小男孩的意思。
這句,常常把那些提問者給征服了,他們不知道。
插播完畢,言歸正傳。今年45歲的我如何來回答“你對新疆什么印象?”這個問題呢?
話不多少,我就用三個字,來串聯(lián)我對新疆久遠(yuǎn)又熟悉的回憶吧!
第一個字,新疆的“甜”
這不僅是我對新疆回憶蹦出的第一個字,甚至可以說是我生命伊始的味道。
小伙伴們不要做浪漫聯(lián)想,其實(shí)就是吃出來的味道:新疆水果的味道。

實(shí)話,新疆的水果品種不豐富(至少是在我生活的70年代),但絕對都甜!
哈密瓜、西瓜、葡萄、香梨、蘋果……可以自信的說,我在八歲前不知道什么是酸,都是甜的!

關(guān)于新疆水果,當(dāng)?shù)剡€有一個順口溜:
吐魯番葡萄哈密的瓜,若羌的紅棗人人夸
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蘋果頂呱呱
阿圖什的無花果名聲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
喀什櫻桃賽珍珠,伽師甜瓜甜掉牙
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庫車白杏味最佳
一年四季有瓜果,來到新疆不想家
不要感嘆好幸福啊,其實(shí)我也只知道這些水果,我人生第一次見橙子(四川話叫:廣柑),是八歲回到綿陽,媽媽帶我到綜合市場見到的。
我知道有小伙伴會偷笑,新疆水果的甜,誰不知道,還用你說?同意。
人到中年,總該品出一些不同的味道。其實(shí),新疆的“甜”,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還意味著一張張笑臉。

首先想得到的是阿依古麗,她是西安電訊工程學(xué)院畢業(yè),父親是成都電訊工程學(xué)院畢業(yè)的。
她分在父親負(fù)責(zé)的研發(fā)小組,拜父親為師。其實(shí)她每次叫我“小巴郎”時,總是帶著陽光般甜美的笑容。
新疆人愛笑,而且笑的很燦爛、很甜。這一定是因?yàn)樘焯煊袦嘏年柟庹找?,還能天天吃著甜甜的水果。
如果你身邊有新疆朋友,相信你也感受過新疆人的熱情,新疆特有的“甜”。
第二個字,新疆的“遠(yuǎn)”
新疆的“遠(yuǎn)”。啊、、、感嘆一下,這個字,真的很難用文字的描述。
張張新疆的“遠(yuǎn)景”都是深入腦海的畫面,描述太難了。
簡單的說,就是在新疆,你總能看的很遠(yuǎn)!很遠(yuǎn)!無論在那里。
我出生在美麗的孔雀河邊,孔雀河屬于美麗的博斯騰湖,后來我才知道她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小時候,站在孔雀河邊,總能看的很遠(yuǎn)很遠(yuǎn),山外還有山,山外還有湖、湖外還有山……
還有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戈壁灘上的公路真的感覺是通向天邊,筆直筆直的……
我家離開新疆時,是全家乘坐一輛卡車,從庫爾勒到吐魯番,再乘火車入川。我記得那條戈壁灘的公路好長好長,我們開了三天兩夜。

放眼望去,遠(yuǎn)在天邊,又近在眼前……
多年后到新疆出差,新疆的朋友告訴我:
新疆戈壁灘的路也不是那么直,通常幾十上百公里就有一個彎,
不是為了避開什么,而是人為的設(shè)計,以免司機(jī)犯困出危險。
我信!

第三個字,新疆的“趣”
年輕時還真講不出這個字。沉淀回味后,我可以確定地說:新疆人是很幽默的!
而且新疆人的幽默很獨(dú)特,就是那種干脆、不拖泥帶水、用幽默的方式把你“逼到墻角”無言以對的幽默,而又毫無惡意。
這就是新疆的“幽默特產(chǎn)”!我承認(rèn),我錯了,不狡辯。
但,我幽默地提醒你,你是不是也太挑剔了?生活馬馬虎虎才樂樂呵呵。

這就是新疆人:生活中“抓大放小”,樂觀向上。如同陽光再美也不可能照到所有地方,生活中的不愉快要讓它盡快過去。
新疆人為什么有這種獨(dú)特的幽默感?
這個問題,我還真思考過。
新疆氣候干燥、陽光充足。所以人的性格干脆、直爽、樂觀。
加之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會幾句對方民族的話,但又不太深。

所以交流風(fēng)格追求短、平、快。但生活不能無趣啊,即使短平快,也要有情有趣。兩三個回合,了事!
我還給新疆式的幽默比喻成“回馬槍”式的幽默:先順著你的思路繼續(xù),然后突然殺你個“回馬槍”。
哎呀,人到中年,還有一特點(diǎn),就是啰嗦。寫到這里,就不耽誤大家寶貴時間了。這就是我心中的新疆印象:甜、遠(yuǎn)、趣,與您分享。
至此,也感謝那位給我提問的朋友:一層感謝是您為新疆發(fā)展所做的貢獻(xiàn);另一層,感謝您的這一問對我的激發(fā),沒有這一問,何來這千字的一答。
此時腦海里又浮現(xiàn)出,2013年在克拉瑪依主持《尋寶》時的一幅新疆畫面:驕陽下,戈壁上,一棵胡楊,傲然挺拔。風(fēng)來,舞蹈,風(fēng)靜,思考。我懂她,她似乎也懂我。

XJWDJ——S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