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他們高高在上,現在他們丑態(tài)百出


當曾經的謊言被戳穿時,被蒙蔽的人們就會以憤怒回應,但如果說謊言讓說謊者自食惡果的話,那么除了憤怒之外,人們更愿意以看樂子的方式去看待這場報應。
看樂子,看笑話,是當今社會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這種方式是一種嘲諷,但這種嘲諷本身其實是一種回應。
比如我們說看樂子,樂子本身并非是樂子,也許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亦或是那些看起來很高大上,能夠表現出絕對權威的觀點或是信息。
而之所以成為樂子,是因為嚴肅的謊言被戳穿,以前有多嚴肅,現在就有多荒唐,當初刻意渲染的那種精神尖銳感,
成了如今眾人嘲笑的“籌碼”。

時代不同,環(huán)境不同,心態(tài)不同,不同的東西造成的不確定,會極大程度影響著一些觀念甚至是事實的效果。
但是對于謊言來說,與其說是這些不同的條件越來越多,倒不如說謊言被拆穿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
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盡管這里充斥著許多虛假的新聞,許多明顯帶節(jié)奏的觀點,但也會有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亦或是某種直擊謊言本身的東西,正在讓人們對揭穿謊言這件事,
加速,加速,再加速。
比如人們在工作之中,對于付出這個概念的認知,從“有付出就會有收獲”這樣樸實的信念,轉變變?yōu)榱恕拔以诟冻龆l在收獲我的付出”對自身付出的質疑。
比如某些老板總是一臉嚴肅的談論這個問題,但涉及得利時,他們總是在不經意之間透露著只屬于他們的洋洋得意。
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未必是受到了某種帶有惡意的蠱惑,而是他們切身實際的感受到了這個質疑所帶來的沖擊,
是的,他們不是學者,也不是專家,他們不是視頻里那些西裝革履講述著頭頭是道的權威人士,他們就是普通的打工者,他們繁忙的身影,將信將疑的堅持,還有日漸被壓垮的精神,詮釋著他們在這個社會的地位和價值。
這是一群務實且不得不務實的人,他們所感受到的東西不需要額外添油加醋,因為他們的生活本身已經是五味雜陳,
對于這樣一群人來說,讓他們相信什么,比讓他們不相信什么更難。
所以在對于“付出和收獲的關系”這件事產生質疑的同時,他們會用非常現實的方式去丈量這種質疑的真實性,而當他們發(fā)現“他們已經被騙了太久”這件事有著足夠明確的證據所證實之后,且結合生活所迫(他們不可能砸了自己的飯碗,只為了發(fā)泄什么)的條件影響,最終,他們會對那些曾經堅信不疑的事情,表現出一種既可悲又可笑的態(tài)度。
他們知道他們受騙了,但是他們只能繼續(xù)被騙下去,因為他們要生活,他們很清楚自己生活在謊言之中,但是他們無力改變而且只能接受,盡管那些高亢的聲音試圖讓他們用極大代價去覺醒什么,而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現在的生活,他們所負擔的,所承擔的東西,已經讓他們拿的起放不下了:
我曾經無法理解,為什么有人能夠心甘情愿的活在謊言之下?
后來,當我自己身處謊言之中默不作聲的時候,我才明白,
原來生活所迫這四個字的分量,
實在太重了。

生活所迫這四個字,固然很重,
但這并不會妨礙人們把那些謊言當成是笑料,當成是一種對某種力量的嘲弄,
只不過,在這個問題上,終究要有一個答案出現,
這個答案是一個交待,是對欺騙者的懲罰,是對被欺騙者的補償。
我始終認為,這個交待,并不是某個人所發(fā)出的聲響,
而是這個時代,終將喚醒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