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車企財報,有的還有泳衣,有的下面一涼

在最近幾周,各家車企陸續(xù)公布了2019年財報數據。蔓延至今的疫情,并沒有徹底掩蓋車市連續(xù)兩年的下滑頹勢。對于多數車企而言,2019年的營收和凈利潤都是下滑的,困難一直沒有走遠,如何長遠地過好日子,仍然艱難。
在解讀各家財報之前,我們對各家車企2019年的凈利潤進行了臺階劃分。比如,分為“超過100億”、“超過50億”、“超過10億”、“10億以內”和“凈利潤為負”這5檔,之后進入正文。
★ 已超百億,仍在下滑
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超100億的汽車集團只有2家,分別是上汽集團和東風集團。這恰好是2家國企,其中,合資品牌的份額足夠大,而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成長。
截止發(fā)稿,上汽集團仍沒有正式公布2019年財報數據。只是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對2019年年度業(yè)績進行了預告。在其公告中稱,上汽集團2019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約256億元,同比減少28.9%左右,絕對值居首,但跌幅也達到了兩位數。

具體看業(yè)績,2019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為623.8萬輛,同比減少11.54%。很顯然,銷量下滑,直接影響了公司凈利潤。而且,作為上汽集團的“利潤奶牛”,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2019年,上汽大眾全年銷量達200萬輛,同比下滑3.07%;上汽通用全年銷量共160萬輛,同比下滑18.78%。
至于自主板塊,造血能力仍然不足。2019年,上汽乘用車全年銷量67.3萬輛,同比下滑4.08%;上汽通用五菱(算作自主板塊)全年銷量166.0萬輛,同比下滑19.42%;上汽大通全年銷量15.3萬輛,同比增長21.36%,雖然亮眼,但體量小,對整體影響不大。
另外,不可忽略的是,2019年車市持續(xù)震蕩,所有車企面臨著國五國六的切換壓力,且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終端市場價格戰(zhàn)壓力山大,利潤率進一步下探。
縱使龐大如上汽集團,短期內仍無法扭轉利潤下滑的問題。

另一家是東風集團。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東風集團實現營收1010.87億元,同比下滑3.3%,實現歸母凈利潤128.58億元,同比下滑0.93%,已經優(yōu)于多數車企了。
在銷量方面,東風集團2019年全年銷量為293.2萬輛,同比下滑3.9%。但乘用車和商用車,卻是“冰火兩重天”,2019年乘用車全年銷量為246.36萬輛,同比下滑5.7%,商用車銷量為46.83萬輛,同比增長6.3%。
所以,東風集團也表示,其收入增長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商用車板塊。
如果具體到乘用車板塊,2019年,合資乘用車銷量為214萬輛,同比下滑4.0%,受法系頹勢所累,神龍汽車和雷諾汽車銷售收入大幅下降,但日系崛起,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的銷量創(chuàng)下新高。
2019年,自主乘用車銷量為32.4萬輛,同比下滑15.2%。自主矩陣大而不強,這是東風集團一直以來遇到的問題。

★ 50億爭流,各有千秋
如果列一個凈利潤榜單,吉利汽車可以排在國內第三的位置。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吉利汽車全年營收為974.01億元,同比下滑9%,實現股東應占凈利81.9億元,同比下滑35%。
就銷量而言,吉利擔當得起自主品牌領頭羊的位置。2019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為136萬輛(包含領克品牌),同比下降9.3%。這一跌幅,其實是高于車市整體跌幅的。
吉利汽車在公告中提到,由于需求疲軟及市場競爭激烈,造成產品定價壓力,所以直接影響了凈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中,吉利提到現金流表現良好,與2019年末相比進一步增加23%至193億元,并承諾不裁員、不降薪、不延期支付員工薪酬,也不會下調2020年初設定的141萬輛銷量目標。

華晨中國2019年的財報數據頗有些意思。
據報告顯示,2019年華晨中國收益為38.62億元,同比下滑11.77%,但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為67.62億元,同比增長16.18%,成為唯一利潤大于收益的車企。
至于原因,很多人也可以猜到。華晨中國2019年凈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源于華晨寶馬的利潤分成。2019年,絕對是豪華品牌“吃香喝辣”的一年。
以華晨寶馬為例,全年銷量為54.59萬輛,同比增長17.1%,凈利潤達到76.26億元,同比增長22.1%。
如果除去華晨寶馬的利潤貢獻,華晨中國其他業(yè)務板塊在2019年虧損了10.64億元,主要由于輕型客車、MPV以及汽車零部件銷量減少所致。

3月31日,廣汽集團發(fā)布了2019年財報數據。
據報告顯示,廣汽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597.04億元,同比下滑17.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6.18億元,同比下滑39.3%,同樣超過了50億元。
就銷量而言,2019年廣汽集團合計銷量為206.22萬輛,同比下滑3.99%。其中,廣汽本田貢獻77.08萬輛,同比增長4.0%,廣汽豐田68.20萬輛,同比增長17.6%,兩家公司合計銷量占到總銷量的70.5%。作為自主品牌的廣汽傳祺全年銷量38.46萬輛,同比下滑26.89%,稍顯失意。
“利潤奶?!眮碜杂诤腺Y品牌,未來在新能源領域尋找發(fā)力點,這大概是廣汽集團的財報現狀。

★ 10億之上,生存紅線
再往下數,各家車企的凈利潤開始低于50億元。
據財報顯示,長城汽車2019年實現營收962.1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0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4.97億元,同比下滑13.64%;全年銷量超過105萬輛,同比增長0.69%。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長城汽車的研發(fā)費用增長超一半,同時,海外業(yè)績開始發(fā)力,2019年海外市場營收為55.22億元,同比增長66.61%。
在“走出去”的戰(zhàn)略中,長城汽車布局決絕。
從去年開始,已先后在俄羅斯圖拉建設工廠、收購泰國羅勇工廠、收購印度塔里岡工廠,其擅長的皮卡車型,更容易打開國外市場。唯一可惜的是,受疫情影響,全球汽車行業(yè)停擺,長城汽車難以獨善其身。
目前,長城汽車2020年銷量目標從111萬輛下調至102萬輛。

北京汽車的特點分外鮮明,這也是一家極度依賴豪華品牌的上市車企。
據財報顯示,2019年北京汽車實現營收1746.33億元,同比增長14.95%,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40.83億元,同比下滑7.83%。其中,北京奔馳實現營收為1551.54億元,同比增長14.58%。只要算一下占比,完全可以看出北京奔馳對于北京汽車的意義了。
北京汽車自主板塊也在努力地尋找方向。2019年,北汽紳寶與北汽新能源合并,并開始啟用BEIJING品牌。純電動汽車仍是北京汽車重點發(fā)展的業(yè)務方向,不僅背靠巨大的潛力市場,而且政策相扶持,要說可期,當然可期。

2019年,比亞迪實現營業(yè)收入1277.39億元,同比下降1.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12億元,同比下降42.03%,該凈利潤下滑幅度是所有主流車企中最大的。
至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比亞迪提到,行業(yè)、政策變化以及研發(fā)費用的上升皆影響了凈利潤。比亞迪是一家特別看重新能源發(fā)展的公司,之前也吃到了政策支持的紅利,補貼退坡影響較大。
目前,政策釋放的信號是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將延長2年,對比亞迪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誰在小賺,誰在虧損?
以上提到的上市車企,凈利潤均在10億以上。還有一些車企,掙扎在“小賺”或者“虧損”的邊緣。
行業(yè)寒冬,對這些車企的影響幾乎是致命的。
3月25日,江鈴汽車發(fā)布2019年財報,全年實現營收291.74億元,同比增加3.27%,實現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加60.96%。江鈴汽車整車銷售了29萬輛,同比增長1.75%。
其中,JMC系列卡車是銷量主力,福特牌SUV也增量明顯,提升了其盈利水平。但如果細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2019年為-3.08億元,相比于2018年扣非凈利潤-2.78億元,虧損進一步加大。

3月18日,江淮汽車披露了2019年財報。
數據顯示,江淮汽車在2019年的營收達到了472.86億元,同比下滑5.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元,相比于去年虧損7.86億元,今年扭虧轉盈,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
江淮汽車的特點是“商強乘弱”,2019年全年各品類車型的合計銷量是42.12萬輛,其中狹義乘用車的比例為38.5%。就毛利率而言,江淮商用車為13.59%,客車為16.78%,而乘用車僅有3.52%,商用車板塊成為江淮汽車盈利的主要來源。

3月31日,海馬汽車公布2019年財報,實現營收46.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85億元,出乎意外“扭虧轉盈”。
事實上,海馬一系列自救措施,我們也是看在眼里的。比如年初出售旗下房產,“賣房救廠”。此外,還轉讓了兩家子公司的股權,給公司增加了現金流。
那么,哪些公司明顯在虧損呢?2019年,力帆預計虧損49.81億元,眾泰的虧損額達到了60億至90億元。截止發(fā)稿,這兩家公司仍沒有正式發(fā)布年度財報。

縱觀全局,有合資或豪華品牌作為“利潤奶?!钡钠嚬?,仍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銷量靠前的主力自主品牌,也能夠自力更生;身處邊緣,岌岌可危的汽車公司,可能需要變賣資產才能勉強度日。
樂觀一點想,有淘汰、有篩選也是一件好事。
行業(yè)艱辛,唯有努力。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