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辯病寒熱大方向錯了,常常用之不驗 寒熱和陰陽的概念經(jīng)?;煜?,比如,以為熱就是
中醫(yī)辯病寒熱大方向錯了,常常用之不驗
寒熱和陰陽的概念經(jīng)?;煜?,比如,以為熱就是陽,寒就是陰。在《傷寒論》里面不是這樣。陰陽指的是人體整體的能量。如果說這個人能量是陽,常規(guī)指的是整體的陽,不會說又陰又陽。但寒熱不同,可以胃寒腸熱;腳寒手熱;上焦寒下焦熱;表熱里寒。寒熱是溫度的概念,是局部的,而且,幾乎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整體寒熱。如果一個病人全身上下已經(jīng)無處不寒,或無處不熱,不大可能,那樣的話這個病人可能已經(jīng)留不住了。
一個哪怕極陰寒的病人,也可能會有局部的熱癥,比如咽喉發(fā)炎,眼睛經(jīng)常紅,或者心煩思慮多,這個就是局部的熱造成的。有的人怕冷,腰也涼,腹部也寒,脈也弱,但胃口還可以,那說明在胃這個局部是熱的。
陽證的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寒;陰證的病人也可以有局部的熱。大局是熱證的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寒,大局是寒證的病人也可以有局部的熱。比如說柴胡湯證就是陽證的寒熱夾雜,烏梅丸證就是陰證的寒熱夾雜??傊疅崾蔷植康那也环€(wěn)定的溫度現(xiàn)象,變化也快;陰陽是相對整體的穩(wěn)定的能量狀態(tài),變化相對慢。要想辨證精準,陰陽寒熱這兩個概念要分開來辨識,不可混淆。
處理寒熱問題,在臨證上首先是要依從大方向。大方向是寒,當成寒來處理;大方向是熱,當成熱來處理。輕微的或者局部的寒熱可以不去管。此時若用藥駁雜,寒熱雜投,一旦和大方向相左了,常常用之不驗。
那什么時候可以寒熱藥雜投呢,要以脈的陰陽為準繩。比如說,脈的陰陽偏向不明顯,且同時有寒有熱,可以寒熱藥雜投,比如柴胡湯證里有黃芩也有生姜。
脈若是明顯的陽熱證,就算有一點局部的寒,一般來講不要去管,一管就會影響療效。
脈若是陰,同時又有局部的熱象,熱象若不明顯,也不要去管;若熱象還比較明顯,可以在扶陽建中藥里加少量寒涼清瀉藥,比如五十克以內(nèi)的生石膏和十克以內(nèi)的黃芩和大黃。
原則上是盡量不要用和大方向相左的藥,用也是輕用,決不可帶偏。此處是臨證的關鍵,不可不慎。表里原則也很重要,但表里辨證不那么容易弄錯,而寒熱常常容易偏離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