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漫談與聯(lián)想,第1集內(nèi)核貫穿全季?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回歸啦~
除了討論度最高的第9集《吉巴羅》,第1集和第3集也頗有深意。
《三個機器人:退場策略》作為開篇,第一季中出現(xiàn)過的三個機器人再次登場,背景是人類的末日之后,機器人“故土重游”,嘲諷人類毀滅的原因是貪婪和自我滿足。

這集講的內(nèi)容看似直白,借機器人之口“自白”,老生常談,不過對應到后面的幾集故事,讓獨立的故事之間產(chǎn)生了一些微妙的聯(lián)系。
比如,機器人在地堡中得知,最后的人類透過投票的形式,決定食物是誰,可以看到盤子里的食物殘骸是人骨。
而第2集《糟糕之旅》主角托林也堅持“民主”地抽簽、投票,可事實上,“食物”早就被決定好了。



還有《迷你亡靈之夜》,僵尸出現(xiàn)的起因就是人類對欲望貪婪,一次荒唐的自我滿足而引發(fā)的滅亡;《蟲群》也提到人類的傲慢和貪婪,想著一切都能“為我所用”;《吉巴羅》無論是殖民者or資本主義向解析,或是最直白的愛情解釋,無疑都直指人類的貪婪本性,最終會自取滅亡。
所以三個機器人放在開篇,也起到了揭示主題、串聯(lián)整季核心的作用。

另外第一集的海上家園,也讓我想到了意大利電影《玫瑰島的不可思議的歷史》,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
講述一群人在海面上建造了玫瑰島共和國并宣布獨立,最終被意大利軍方炸毀。玫瑰島是這個世界上真實存在過的烏托邦。圖為電影中的玫瑰島與歷史上真實的玫瑰島。

第一集結(jié)尾非常妙,當觀眾以為成功登上火星的會是0.01上位圈的精英富豪,結(jié)果卻是人類的“主子”~貓貓!

極具創(chuàng)意和幽默的結(jié)尾,正式拉開了第三季的序幕~
另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故事是第3集《恰是那臺機器脈沖的顫跳》,根據(jù)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美式漫畫風格加浪漫詩意的色彩,把抽象的意識幻境具象化,同時有著詩的內(nèi)核,調(diào)性上很像第一季的《齊馬藍》和第二季的《溺斃的巨人》。

意識的流動形成女性的軀體、重新獲得心靈之窗——破碎的眼睛,雖然肉體已死,意識卻成為巨人在宇宙之間行走。一連串美輪美奐的畫面令人驚嘆,這就是動畫存在的意義~
這一集的故事看似玄之又玄,其實看原著小說講得很明白,動畫把重點放在意識的形象表達上,也就是絢麗的想象力呈現(xiàn),卻削弱了人物塑造,強調(diào)的是“喚醒自我”,女主的自我是什么呢?她是個怎樣的人呢?

簡單來說,這個故事講述“木衛(wèi)一”這個星球其實是一個機器,它連接到了死去的波頓的意識,波頓的大腦中存儲了很多的詩句,詩句體現(xiàn)了她的智慧美,木衛(wèi)一把波頓的意識讀取、幻化成具體的形象和聲音。
女主看到的奇異藍色幻象,就是波頓奇妙的意識世界,是女性智慧之美的體現(xiàn)。
最終女主跳下懸崖,她的肉體不復存在,但意識的存在與木衛(wèi)一碰撞產(chǎn)生了耀眼的光芒。
最后一幕很妙的一點是,與它下一集《迷你亡靈之夜》的最后一幕有異曲同工的感覺,都是拉遠到大遠景,一個宏觀的視角,但表達內(nèi)容完全相反。

前者是軀體毀滅,但精神的光芒耀眼,在宇宙之間是有存在感的;后者卻是人類乃至地球的滅亡,在宇宙之間就像放了一個屁,毫無存在感。

《迷你亡靈之夜》用微縮景觀之“小”和全知視角之“大”做對比,形成戲謔的反差感。是本季最有趣、最幽默的一集。

《恰是那臺機器脈沖的顫跳》讓我聯(lián)想到波蘭作家萊姆的《索拉里斯星》和根據(jù)它改編的電影——塔可夫斯基《飛向太空》。
它講述索拉里斯星有一面鏡子般的“大?!保@片大海會讀取、復制人類的意識,把他們內(nèi)心深處執(zhí)念的東西呈現(xiàn)給他們,正如男主在這里,見到了他死去的妻子······

《飛向太空》電影中有這樣一段臺詞,我認為恰好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所表達的內(nèi)核,或許也是整個“愛死機”系列的內(nèi)核,值得思考:
“我們并不想征服任何宇宙,
我們想把地球擴展到宇宙的邊緣。
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其他世界,
我們只需要一面鏡子。
我們?yōu)榱藴贤ń涣鞫Γ?/strong>
但我們永遠找不到方法。
我們正處于人類的愚蠢困境,
努力實現(xiàn)一個我們害怕實現(xiàn)的目標,
一個我們并不需要的目標。
人類需要人類?!?/strong>
公眾號:霧風誌,歡迎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