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商朝脈絡(luò)(一)
契,又名卨,號(hào)閼伯,黃帝四世孫,帝嚳一世孫,成湯十三世祖。父,帝嚳,名俊,號(hào)高辛氏。母,次妃有娀氏女,曰簡(jiǎn)狄(一名簡(jiǎn)易、簡(jiǎn)逷、娀簡(jiǎn)、簡(jiǎn)逖),吞玄鳥卵而孕。及長(zhǎng),帝堯時(shí),掌火正。帝舜時(shí),佐大禹治水有功,賜姓子氏。因與兄弟實(shí)沈不和,帝嚳遷實(shí)沈于大夏,遷閼伯于商。一子,昭明。
昭明,契之子,帝嚳二世孫,成湯十二世祖。在砥石建陪都。一子,相土(又名乘杜)。
相土,昭明之子,帝嚳三世孫,成湯十一世祖。馴六畜、服象虎。一子,昌若。
昌若,相土之子,帝嚳四世孫,成湯十世祖。一子,曹圉。
曹圉,昌若之子,帝嚳五世孫,成湯九世祖。一子,冥(又名季)。
冥。曹圉之子,帝嚳六世孫,成湯八世祖。夏后少康時(shí),任司空。長(zhǎng)子,王亥;次子,王恒。
王亥,冥之子,帝嚳七世孫,成湯七世祖。興農(nóng)經(jīng)商,在一次貿(mào)易中,被有易國綿臣所殺。一子,上甲微。
王恒,王亥之弟,冥之子,帝嚳七世孫,成湯七世祖。后留居于有易國。
上甲微,王亥之子,帝嚳八世孫,成湯六世祖。滅有易國,定地中于嵩山。子,報(bào)乙。
(水神河伯于心不忍,把幸免于難的有易族人集合起來,遷到另一地居住。這就是搖民,也叫嬴民。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中記載:“河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于獸,方食之,名曰搖民?!保?/p>
報(bào)乙,上甲微之子,帝嚳九世孫,成湯五世祖。子,報(bào)丙。
報(bào)丙,報(bào)乙之子,帝嚳十世孫,成湯四世祖。子,報(bào)丁。
報(bào)丁,報(bào)丙之子,帝嚳十一世孫,成湯三世祖。子,主壬(一作示壬)。
主壬,報(bào)丁之子,帝嚳十二世孫,成湯二世祖。子,主癸(一作示癸)。
主癸,主壬之子,帝嚳十三世孫,成湯一世祖。子,履,又名天乙、大乙、唐、商湯、武湯、成湯。
成湯,主癸之子,帝嚳十四世孫。父,主癸。母,扶都。妃有莘氏,生太?。ㄒ幻置蠖。?;妃有妊氏,名有孂,統(tǒng)領(lǐng)九嬪,后宮有序,生外丙(一名勝,又名卜丙)、仲壬(一名庸,又名中壬)。將都城從商丘遷至亳,任伊尹(己姓,伊氏,名摯)為右相,任仲虺(任姓,薛氏,名萊朱,字仲虺,號(hào)中壘。)為左相。先滅葛國(夏后啟,封伯益之子大廉于葛,建葛國。)、滅豕韋國(夏后少康,封伯靡之子元哲于豨韋,國豕韋,賜風(fēng)姓包氏。①)、滅昆吾國、滅顧國。后興兵伐夏,與夏桀戰(zhàn)于鳴條。滅夏建商,定都亳,國號(hào)商。封墨臺(tái)氏(又作墨胎氏、墨夷氏、目夷氏、明夷氏)于孤竹國。子三,太丁、外丙、仲壬。
太丁,成湯之子。成湯一世孫。子,太甲(名至)。
外丙,成湯之子,太丁之弟。成湯一世孫。
仲壬,成湯之子,外丙之弟。成湯一世孫。
太甲,太丁之子,仲壬之侄。成湯二世孫。繼位之初,伊尹輔政,遵照祖先法制。第三年,暴虐百姓,朝政混亂,破壞法規(guī)。伊尹勸諫而不聽,遂放逐于桐宮,史稱“伊尹放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zé),伊尹還政。子二,沃?。k,一作羌丁)、太庚(名辯,一作大庚)。
沃丁,太甲之子。成湯三世孫。篤行湯法,發(fā)揚(yáng)祖制,以德治商。
太庚,太甲之子,沃丁之弟,成湯三世孫。履行湯法。子三,小甲(名高)、雍己(名密)、太戊(名伷。一作大太戊、天戊)。
小甲,太庚之子。成湯四世孫。
雍己,太庚之子,小甲之弟。成湯四世孫。昏庸無能,荒廢政事,許多諸侯不來朝貢。
①?? 注:帝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吳回。重黎,帝嚳命居火正,為祝融。吳回,復(fù)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子。長(zhǎng)子昆吾(己姓,名樊,世居昆吾),其后昆吾氏、顧國、溫國(溫平)、有蘇氏、蘇國(蘇忿生)。次子參胡(董姓,名惠連,世居董地)其后董氏。三子彭祖(籛姓,名鏗,封于彭),其后豕韋國、諸稽。四子會(huì)人(妘姓,名求言封于鄶),其后鄔、路、偪陽。五子晏安(曹姓,封曹官),其后邾國。六子季連(羋姓),其后楚國、夔、荊。
籛鏗生通(彭伯通),通生壽(彭伯壽),壽生靡(彭伯靡),靡生元哲。
重溫商朝脈絡(luò)(一)的評(píng)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