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數(shù):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這些名字的來源是什么?
第零日
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圓,有規(guī)矩的人多了,才有了圓。
第一日
上帝說要有線,于是就有了弦。
直線與圓相交的線段為弦
第二日
過單位圓心做與弦的三角形,就有了一個直角三角形
第三日
薛定諤說,另外兩個角是混沌的,當觀察到正角后,才能確定另一個角的狀態(tài)。
正角:正在觀察研究的角
余角:垂角減去正角后剩余的角
第四日
白居易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正弦:正角對著的弦
余弦:余角對著的弦
第五日
顧少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去看看。
切線:在交點處做直徑的垂線
第六日
(編不下去啦)
正切:正角對著的切線。易證:正切=正弦 / 余弦,即 tanx=sinx/cosx
正割:正角對應的割線。易證:正割=1/ 余弦,即 secx=1/cosx
第七日
用同樣的方法,創(chuàng)造余切余割
余切:余角對著的切線。易證:余切=1/ 正切,即 cotx=1/tanx
余割:余角對著的割線。易證:余割=1/ 正弦,即 cscx=1/sinx
有空再講講 sin,cos 等數(shù)學符號的命名。各位看官,記得追更,點贊,收藏哦。
2023 年 1 月 31 日補充
正余切割弦的英文命名
在三角學中,線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弦,切線,割線;
角有兩種,分別是正角,余角。
對角和線進行排列組合,就有六種情況,數(shù)學上用英文符號來表示,如圖:
是不是對這些符號一頭霧水?初高中的時候,只學了 sin,cos,tan,其他的總是混起來;特別是 sec 和 csc,到底是切還是割,這是一個問題?
正弦英文
正弦的英文是 sine,英文詞源來自 sinew,意思是肌腱,筋腱。無論是東西方都有用牛筋做弓弦的歷史,兜來轉去,原來這根弦指的是弓弦。
余弦英文
余弦的英文是 cosine,就是在 sine 前加了一個 co 的前綴。co 這個前綴表示共同、相互、聯(lián)合之意。所以 cosine 表示連接著正弦的那根弦,自然就是余弦。相似的余切,余割的英文前綴也都是 co-。
正切英文
正切的英文是 Tangent。是由 T-angle 演變的,意為 T 的角度。顯然 T 這個字母有直角。
余切英文
余切也是在 tangent 詞根前加了一個前綴變成了 Cotangent,簡寫為 cot。
另外兩個正切拼在一起,就是一個矩形,所以將 Tangle 重復一次(加上前綴 re),就變成了 Rectangle——矩形。有意思吧。
正割英文
正割的英文是 secant,詞源是 section:分開,割開。顯然圖中的割線將圓分開了
余割英文
余割的英文是 Cosecant,也是加了 co 的前綴。但他的簡寫不是 cos,因為已經(jīng)用來表示余弦了。所以另外選取第 1,3,5 位的字母,用 csc 來表示余割。
總結:
我橫豎睡不著,熬夜寫著這篇文章,來回檢查好幾遍,畫了好些圖,仔細看了一晚,絞盡腦汁總結出了兩張圖,字里行間透露著兩個字:精華!
————————————————————————————————————————
魯迅曾說過:你應該點贊收藏
——————————————
2023/02/26
評論區(qū)有人提到正矢,余矢。這兩個函數(shù)其本棄置不用了。
讀者就是上帝,那我就說說這兩個冷門的吧。
先說說這矢,矢就是箭,箭就是矢。
看看過商朝的矢,就是一個箭的形狀。
有矢必有弓。
三角函數(shù)中的弓又在哪里呢?
我們先畫一個單位圓,再畫一個半徑為 1 的大圓;
在小圓隨意找一點 D,連接線段,就有了正余弦。
延長正弦和余弦分別交大圓于,并且與交點連接線段。
看到?jīng)],出現(xiàn)了弓(?。?,弦,矢(箭)。古人用弓箭的部件來表示三角函數(shù)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從圖中就很容易看出正矢=1- 余弦,即 versinx=1-cosx
對余角做同樣的操作,就可得余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