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病院 | “杏壇”之“杏”不是“銀杏樹”
◎辜良仲
《光明日報》2017年1月22日《光明講壇》載有一篇《孔子的社會生活觀》,其中《仁愛萬物,樂山樂水》一節(jié)是這樣介紹“杏壇”的:“孔子一生愛樹,他在自家的院落中筑了一個土壇,壇前栽有幾棵銀杏樹,就在自家的院落里領(lǐng)著同學(xué)們邊彈琴邊講課,和學(xué)生一起研討學(xué)問。銀杏樹結(jié)果特別多,孔子是想以銀杏的多果實(shí),寄寓弟子滿天下?!薄靶訅毕鄠鳛榭鬃又v學(xué)之處,其壇有杏樹,而非銀杏樹。
“杏壇”典見《莊子·漁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后人附會杏壇在今山東曲阜市孔廟大成殿前。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一:“今之杏壇,乃宋乾興間四十五代孫道輔增修祖廟,移大殿于后,因以講堂舊基,甃石為壇,環(huán)植以杏,取杏壇之名名之耳。”后杏壇也泛指聚徒講學(xué)處。王禹偁《贈浚儀朱學(xué)士新知貢舉》詩:“潘岳花陰覆杏壇,門神參謁絳紗寬?!?/p>
那么,“杏壇”之“杏”到底是不是“銀杏”呢?
杏和銀杏是兩種不同的植物。杏,落葉喬木,開淡紅色或白色花。果實(shí)也稱杏,圓形,皮金黃微紅,肉暗黃色,味酸甜。銀杏,也是落葉喬木,樹體生長緩慢,樹齡可達(dá)千余年。銀杏樹,也稱白果樹、鴨腳樹。李時珍《本草綱目》:“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笨芍?,“銀杏”之名始于宋,而“杏壇”見于先秦,“杏壇”之“杏”不可能指“銀杏”。在古今漢語中,“杏”即“杏”,“銀杏”即“銀杏”,兩者各有所指,從未混為一談?!靶訅奔础靶訅保恰般y杏壇”,其“杏”是“杏”而非“銀杏”,無疑也。古人留下許多吟誦曲阜孔廟“杏壇”的詩句,如明代郭正域《謁圣廟恭記》:“壇上杏花紅,林前洙水黑?!鼻宕桌^汾《六十代贈衍圣公題杏壇》:“獨(dú)有杏壇春意早,年年花發(fā)舊時紅?!钡鹊?。這也可以證明,“杏壇”之“杏”是“杏”而非“銀杏”,因?yàn)椤般y杏”是不會開紅花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7年第4期《文章病院》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