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帝國興亡史(三)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并非嚴謹的歷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未經授權,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本文作者:謝伊寇馬克
危機浮現前的馬里帝國
1337年曼薩穆薩去世后,他的兒子穆罕默德馬加加冕為曼薩,但他統(tǒng)治馬里四年后,王位就被他的叔叔蘇萊曼奪取。
和穆薩一樣,蘇萊曼也是一個有才能的君主。但不同的是,蘇萊曼并沒有受到人民的愛戴。蘇萊曼統(tǒng)治馬里的24年間留下了大量的信息記錄,遠超以往。這一時期,著名的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白圖泰于1352—1353年訪問了馬里。
蘇萊曼在位時與北非建立密切文化聯系,重新征服了叛離的屬國,唯馬加執(zhí)政時分離出去的桑海地區(qū)未能收復。但他在位時,馬里帝國的統(tǒng)治危機已悄然浮現。其中一個征兆就是王后卡薩參與的宮廷政變。
卡薩是蘇萊曼的第一位妻子,也是蘇萊曼舅舅的女兒。根據當地習俗,卡薩還是蘇萊曼的統(tǒng)治伙伴。但卡薩與他的堂兄賈塔串通,企圖推翻蘇萊曼的統(tǒng)治。于是蘇萊曼將卡薩投入監(jiān)獄,并讓他的杰利杜加向群臣公布了這一重罪。最后卡薩遁入清真寺,以逃避被處死的命運。
雖然蘇萊曼任內殫精竭慮緩和馬里王室內部的各種矛盾,并以鐵腕粉碎了王后參與的宮廷政變。但他死后不久,馬里王室還是爆發(fā)了血腥內戰(zhàn)。
帝國內亂
1360年蘇萊曼去世后他的兒子坎巴繼位,旋即,內戰(zhàn)爆發(fā),穆薩的后代和蘇萊曼的后代為了曼薩之位而開戰(zhàn)??舶彤斄司艂€月曼薩便死于非命。接著穆薩的孫子,當政僅四年便去世的馬加之子馬利?賈塔二世奪取了王位。
馬利?賈塔二世腐敗專橫,揮霍無度。在位期間施行暴政,使人民飽受痛苦。他最令人發(fā)指的行為是以低價將一塊從加納帝國時代就存在,加納和馬里歷代君主代代相傳的巨大天然金塊賣給了一個埃及人。他在1373年死于昏睡病后,很多馬里人為此感到振奮。

馬利?賈塔二世死后,他的兒子穆薩二世繼位。他是一個公正、智慧、體貼的君主,這與他的父親截然不同。但他大權旁落,他的助手馬利?賈塔三世實際掌握了政權。盡管和先帝同名,但沒有人認為他是王室成員。他將穆薩二世當做傀儡,獨攬馬里大權。雖然馬利?賈塔三世并不是真正的曼薩,但他卻把竭盡全力復興馬里帝國視為己任。他執(zhí)政期間為了控制塔卡達地區(qū)的鹽銅資源而派兵進攻當地的圖阿雷格人,同時他也恢復了對除加奧地區(qū)以外的東部疆域的控制。
穆薩二世去世后,他的兄弟馬加二世繼承主位,他與穆薩二世一樣都是沒有實權的曼薩,但僅在位一年,王位就被帝國議事會成員,財政大臣桑達基篡奪。桑達基弒殺馬加二世并與他的母親結婚 。但他篡位不及二年就遭到駐節(jié)南疆,自稱為松迪亞塔后裔的馬加聲討,于是王位又回到松迪亞塔世系手中,即馬加三世。以后繼位的穆薩三世和烏利二世統(tǒng)治時期,馬里帝國已搖搖欲墜,他們在位的確實年限史已不載。
土崩瓦解的帝國
馬里帝國建立的是一種奴隸制經濟基礎上的軍事封建國家體制。這種體制依靠由氏族組織為紐帶而形成的血緣宗族關系,來維護帝國統(tǒng)治權。馬里中央政府把戰(zhàn)敗的部落和王國分區(qū)羈糜,或派王族去充當統(tǒng)治者,或從戰(zhàn)敗者中擢升效忠者為統(tǒng)治者,形成封國和藩邦林立,中央和屬國的從屬等級關系十分嚴密的網絡。這些封國和藩邦在馬里帝國中央統(tǒng)治力量強大時,按規(guī)定納貢(黃金、奴隸或其他特產)、朝覲,起了拱衛(wèi)主室的作用;中央力量因內證而遭削弱時,它們便率先叛離,或擁兵自重成了分裂、瓦解帝國的力量。
而馬里帝國頻繁發(fā)生的宮廷政變嚴重地削弱了中央統(tǒng)治力量,使臣股馬里的各個邊遠屬國蠢蠢欲動。十四世紀八十年代,東部諸省首舉叛旗,雖然穆薩二世依靠手下能征善戰(zhàn)的武將迪阿塔收復部分省區(qū),但塔特麥卡銅礦區(qū)和加奧還是永遠脫離了馬里的統(tǒng)治。接著,十四世紀末莫西人從尼日爾河套地區(qū)侵入尼日爾河中游谷地,形成對馬里帝國最繁榮的商業(yè)城市——廷巴克圖的嚴重威脅。莫西人一度攻進該城,大掠而返。后來馬里雖收復廷巴克圖,但已無力確保經過廷巴克圖的商路的安全,北部行省和藩邦又紛紛脫離馬里版圖。十五世紀初,麥馬、迪亞拉脫離馬里。1433年,圖阿雷格人占領廷巴克圖、瓦拉塔和阿拉萬。1439年馬里完全喪失對廷巴克圖的影響力,從此失去了對長途貿易商路的控制。商稅的停征使馬里帝國的經濟收入遭受嚴重損失,繁榮的經濟基礎消失。
但這些并不是對馬里帝國最致命的打擊,最致命的打擊來自于一個和加納帝國同樣古老的國家——加奧王國。自十三世紀以來,馬里帝國一直依靠加奧王國的桑海人維持從杰內通往加奧的尼日爾航道和橫貫撒哈拉與通往豪薩的兩條道路。但桑海人乘馬里內訌,叛離馬里,宣布從此不再上貢。桑海的叛離使帝國失去了聯系中心地區(qū)的紐帶。1465-1468年桑海人又先后占領了廷巴克圖和杰內,在原先加奧王國的基礎上,索尼·阿里建立了桑海帝國,在東部地區(qū)完全取代馬里,稱雄一時,成為西蘇丹的霸主。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桑海帝國揮師西進,直抵塔克魯爾,征服原馬里帝國的西部諸省,又揮戈北上征服了幾乎整個薩赫勒草原。到十六世紀,桑海帝國完全控制了北部和東北部的商業(yè)中心地區(qū)。馬里帝國自此衰落,喪失了西蘇丹的霸主地位。

落日悲歌
馬里在北部國土淪喪以后,逐漸退往南疆,依靠南方自給自足的地方農業(yè)經濟,封土固守,偏安南疆。馬里派到西部邊疆鎮(zhèn)守的“費爾巴”也都劃地自守,成了獨立自主的小國王。馬里國王在效忠馬里的馬林凱人聚居區(qū)腹地重辟新的經濟來源,并通過岡比亞河維持著通往大西洋的通道。迪奧拉商人在柯拉果產區(qū)的商業(yè)活動和阿肯金礦,給馬里王室提供了新的收入。但十五世紀末以后馬里不過只是一個偏安一隅的曼丁戈人王國,再也不能恢復當年的霸權。
十六世紀的馬里王國雖然還是富庶的,但并不安寧。桑海人占領帝國北部地區(qū)后仍不斷南下進攻。只是憑靠巴馬科附近索圖巴瀑布的天險,馬里才阻遏了桑海人強大水軍對馬林凱人腹地的長驅直入。在國勢危急之時,馬里國王馬馬杜二世甚至向已侵入幾內亞灣沿岸,向馬里派出第一個官方代表團的葡萄牙人呼救,但葡萄牙人立足未穩(wěn),不敢插手西非事務。1542年和1545年,桑海人屢攻馬里,一度攻占馬里首都。

1591年,腐朽的桑海軍隊在湯比迪被摩洛哥火槍部隊擊敗后,桑海帝國滅亡。由于摩洛哥軍事統(tǒng)帥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加上桑海人民的反抗,摩洛哥軍隊實力大減。于是1599年一1603年,馬里國王馬馬杜三世同馬西納的富爾貝王國哈馬杜國王結盟,聯合進攻占領著杰內城的摩洛哥人,企圖恢復昔日馬里帝國的榮光,但未能攻下。而此時馬里的暫時同盟者富爾貝人不久卻背刺了馬里王國,同班巴拉人的塞古王國結盟,于1630-1640年間一再進攻馬里。1645年,已經衰弱至極的馬里王國的末代國王馬馬加孤注一擲對塞古王國進行反擊,但被擊敗,退守康加巴。不久,班巴拉人便攻陷康加巴,并占領馬里王國的殘剩領土。自此,馬里帝國,這個延續(xù)了400多年的西蘇丹大國,自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參考資料
(1)鄭家馨:烜赫非洲中古史的馬里帝國
(2)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國
(3)戴維?C?康德拉:中世紀西非諸帝國
(4)F. 富威爾-艾馬爾:金犀牛:中世紀非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