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無悔之大唐風云錄》第四章章尾畫影——蹀躞帶。
蹀躞(dié xiè )二字皆從足字旁,本義和腿腳行走有關。西漢才女卓文君一首《白頭吟》中有詩句寫到“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逼渲羞@一詞的詞義應可理解為是小步行走或碎步疾走的意思。

至隋唐時期,蹀躞則另指代一種用于佩戴的腰帶,也就是文中所說的蹀躞帶。這是一種集合使用功能、審美品位、身份標志為一體的配飾,在當時不難推測出其應該是大受歡迎的,還曾一度作為高級的賞賜禮物。

在實用性上,就本人所查到的資料來看,“蹀躞帶”的原型應是受到胡人的影響較多。馬背民族逐水草而居,因此常需要隨身攜帶各式工具和生活必備品,所以有記載說其源于牲口股后革帶。由圖可見,帶間有小環(huán)扣,可以用作佩掛如刀劍、弓矢、礪石等各種隨身物件,方便日常取用,甚至于所帶物件也有“蹀躞七事”的說法。

而蹀躞帶的配件用材,精致工藝,更直接和身份掛鉤?!缎绿茣ぼ嚪尽肪陀杏涊d“腰帶者,搢垂頭以下,名曰?尾,取順下之義。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銀,庶人以鐵。”除此之外,還會在帶銙數(shù)量上有所限制,通過帶玉、鑲金、佩銀等金石價值、數(shù)目多少的不同,用于象征身份貴賤區(qū)別。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于創(chuàng)作的資料整理,并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出。 作品首發(fā)平臺:愛發(fā)電個人主頁https://afdian.net/@YXWH20200603,歡迎交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