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晴教育丨科普知識丨多胎家庭,父母該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關系呢?


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開放,作為父母如何平衡幾個孩子間的關系,已經(jīng)成了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很多時候,大人在育兒時會有一種慣性思維:大的要讓著小的。
這種固化的社交思維方式大人還會給孩子解釋這叫謙讓,為了小朋友之間的和諧,發(fā)生發(fā)生矛盾時,作為年齡大的一方進行謙讓使得彼此愉快的玩耍下去。這樣的處理方法,表面上看似孩子們關系相處很融洽,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對老大心理帶來的傷害。
?01
委屈無人訴說,壓抑內(nèi)心
"你是哥哥,當然要讓著妹妹!"
"弟弟還小不懂事,你就不能讓讓他嗎?"
......
?
很多老大都是聽多了父母的這種話,漸漸的不敢反抗,只是一味的遷就弟弟/妹妹,長久下去內(nèi)心便容易變得壓抑。
?
這時候本該安撫他們內(nèi)心的父母卻忽視了老大的內(nèi)心需求,以"大讓小"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讓老大無法訴說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
?
而且,老二習慣了之后,就會覺得自己被謙讓是理所當然,越發(fā)以自我為中心,狂妄不講道理。
02
引發(fā)老大的仇恨情緒
有一個新聞報道:幾個小學生悄悄成立了"反弟弟妹妹聯(lián)盟"。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談論弟弟妹妹,互相訴說對父母的不滿。
?
他們覺得弟弟妹妹的到來,占有了原本屬于他們的所有關注和愛,本身就不太情愿。
?
在老大的世界里,如果失去了"公平",他們的安全感將不復存在。從而代替的是一種怨恨,通常都會持續(xù)很多年,甚至到成人之后。
?
他們會覺得:年齡大,是我的錯嗎?憑什么我稍微大一點,就要變得成熟、懂事、忍讓,我也只是一個孩子而已啊。
?
不管你將會擁有幾個孩子,但是對于老大,父母都不該忽視他的情緒,很多時候他們也還是一個成長期的孩子,需要你的耐心和關愛。

?那應該怎么處理孩子之間的關系呢?
1、培養(yǎng)孩子間的感情
有一次和一個阿姨聊天,聊到姐妹的話題,她說自己和姐姐基本不會見面,上次見面還是父親過世的時候,這讓我感到吃驚,現(xiàn)在的親情都這么寡淡了嗎?
?
后來了解到原來這個阿姨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姐姐心中不滿,兩人從小就感情不好,成人后更是除了因為父母的事情其他情況基本不見面,和陌生人差不多。
?
其實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公平其實是讓孩子們之間疏遠的最重要原因。
?
人的本性里情感都是自私的,而成長期的孩子更為敏感。
?
父母的偏愛會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感覺的,被偏愛的孩子是幸福的,而另外的孩子會漸漸感到孤獨,被遺棄。
?
等到長大獨立了,這個孩子就不愿意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親近,自然就會疏遠而冷漠。
?
希望父母能夠重視這一點,公平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老大年齡大就忽略他的感受,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公平,培養(yǎng)孩子之間的手足之情,讓他們在長大之后依然能夠珍視這份親情。
2、謙讓,不應該以年齡為前提
謙讓是美德,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傳了幾千年。但謙讓要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礎上,不能以大人的意志為準。
?
成長期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需要父母的公平對待。
?
如果大人以哥哥年齡的為由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了弟弟,還不允許老大有反抗和委屈,那真是太不公平了。
?
很多時候小孩之間發(fā)生矛盾,其實和年齡無關,父母要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老二年齡小就一味的遷就,而老大年齡大就應該謙讓。
?
這容易讓老大對父母沒有信任感,也會讓老二變得自私,不利于孩子之間親密感情的建立。
3、公平對待
當年齡小的老二犯錯誤、甚至要欺負老大時,父母要及時地制止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要向哥哥/姐姐道歉。
同樣老大有了錯,也要給弟弟妹妹道歉,可能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太懂得父母這樣做的用意,但父母要讓孩子覺得他們在父母心中是一樣重要的。
?
成長期的孩子對家庭氛圍的感覺會影響到他以后的價值觀的形成,生活在父母公平、有愛的環(huán)境里,長大后的孩子會更加自信從容,內(nèi)心安全感十足。

父母要給每個孩子足夠、公平的愛,讓孩子懂得愛不會因為分享而變少,而會多個弟弟妹妹的陪伴,會變得更多。
讓老大在感受到父母的愛的同時,更有擔當和責任感。兄弟姐妹互相促進、相互進步,彼此之間相親相愛,家庭也會更加幸福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