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少與快船隊磨合已經(jīng)達成初步階段,還存一隱患,少爺可以做更好
盧指導頂住巨大壓力和外界輿論將威少放入首發(fā)陣容的勇氣是值得尊重的,畢竟大部分人還都是不看好這一組合能夠取得成功,但盧指導清楚快船隊的問題,看到了可能的收益。
快船隊需要威少為他們提供急需的組織進攻能力,124比112戰(zhàn)勝近況出色的芝加哥公牛隊應該是威少加盟船隊以來最流暢的比賽之一,當然威少還是威少,他全場11投6中,三分球3中0,他投不進三分,但在12分之外,送出了10次助攻,這就算是達成了球隊需要他加盟的目的。
喬治的缺陣對球隊的外線是個重大的損失,可正是因為喬治的缺陣,威少在這場比賽中擁有了絕對的外線持球機會,之前的比賽他在這方面是要與喬治去分享的,更像是球隊新老持球核心的交接,喬治也許是更加出色的得分手,但他組織進攻這方面的能力不如威少。
威少的問題是,作為一位低效的得分手,他在掌握球權的同時,也擁有了無限開火權,一個大量出手的威少,在絕大多數(shù)比賽中,對于球隊都是負面影響。威少即將年滿35歲,實際一點說,他的整個職業(yè)生涯都不會是一個高效的得分手,以前不是,以后也不會是,未來能夠三分命中達標的可能性也很低。
他與球隊都應該更加務實一些,繼續(xù)降低出手欲望,利用個人牽制力為隊友制造機會。有一個非常好的樣例,就是詹姆斯哈登,大胡子完美詮釋了一個MVP、得分王、助攻王如何轉型的故事,而這三樣頭銜恰好威少都有,兩人年齡相仿,又兩次成為隊友,應該有比較好的借鑒意義。
哈登本季投出了接近生涯最好的三分命中率,真實命中率也是生涯最好之一,而威少的真實命中率還在50%這樣的極低位徘徊,少爺總是能得到三分線外的超級大空位,湖人隊與快船隊都鼓勵他投籃,但他真的沒有必要出手,有沒有可能那并不是機會?而是陷阱?他的每一次出手都意味著拉低球隊的整體效率,這不是他應該做的。
威少的另一問題則是愛打情緒球,打得好就連續(xù)出手,打得不好時甚至能交出球權站底角,他既不能連續(xù)出手,也不能交出球權,多持球少出手,像保羅和哈登一樣打球才是威少的發(fā)展方向,快船隊有大量能得分的人,將終結機會交到祖巴茨、戈登、鮑威爾、小卡和喬治等人的手里,你只需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就可以。
這兩個賽季的威少有點在原地打轉,打得好兩場就重新找回了MVP的自信,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然后重新找狀態(tài)。
已經(jīng)開始了流浪,個人定位最重要,威少的能力都在,但青春不在,更務實些對他和球隊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