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山西永濟上村東漢壁畫墓清理簡報

2021-09-06 10:18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山西永濟上村東漢壁畫墓清理簡報

選自《文物季刊》1997年02期,運城行署文化局 永濟市博物館

1992年3月上旬,永濟市常青鄉(xiāng)上村農(nóng)民耕作時,發(fā)現(xiàn)一座東漢墓,當時墓頂坍塌出一個直徑70余厘米的破洞,少數(shù)村民入內(nèi)將部分隨葬品帶至家中。市文化局與博物館得知后,立即上報運城地區(qū)行署文化局。行署文化局當即派員,與市文化局、博物館聯(lián)合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發(fā)掘,并回收了散存文物。現(xiàn)將情況簡報于下。

一 墓葬形制

該墓位于上村西南約200米處。磚室墓,由墓道、墓門、前室、后室、側(cè)室等組成。座西朝東,墓向正東(圖一)。

墓道為長方形,長3.10、寬1.10米,平底。墓道底部距地表深5.04米,未發(fā)掘,僅作鏟探處理。

墓門為拱券頂,進深0.91米。下部為臥磚錯縫平砌,距底1.05米處起券。東側(cè)墓門起券處立砌三磚,三磚之上前端立砌一磚,后側(cè)為臥磚平砌。封門磚砌于墓門口內(nèi)0.18米處,為“人”字形臥磚豎砌,殘存四排,高0.62米,上部缺磚,系塌于封門里側(cè)淤土中,應(yīng)為早年失盜所致(圖二)。

前室與墓門相接,長方形,南北長2.75、東西寬1.67米,四角攢尖頂,底至頂高2.53米。四壁為臥磚錯縫平砌。從墓門里端頂部開始起券,南北兩壁距底1.96米處臥磚豎砌兩磚,用以承托向上隆起0.17米的三角狀錯縫斜砌券磚,券磚向上依次遞減收頂。墓底為抹角雙磚橫、豎交錯平鋪(圖二)。

后室呈方形,邊長3.21、高4.18米,四角攢尖頂,與前室以單臥磚平砌券門連接。四壁辟券門,形制與高度大體相同。西、北二門為假門,取死者居室四通八達之意,寬度略同。以北門為例,三層,外券只有上部,距墓底0.60米處起券;中券與墓壁平齊,通寬2.04、高2米;下券縮壁0.18米,通寬即為中券內(nèi)寬,寬1.69、高1.83米。券洞寬1.33、高1.65、進深0.38米(圖二)。二假門用條磚于下券門齊平橫向錯縫平砌封閉,封閉磚上部脫落0.3米至0.8米不等。東、南二券門寬度小于假券門8厘米。室內(nèi)四角設(shè)三角形燈臺,通高1.50米,下部疊砌19層邊長18.5厘米的方磚,其上斜平砌雙磚,平磚上砌雙層立磚,立磚上砌單層上寬下窄的替木形磚,上部砌雙層抹角臺面磚。墓室四壁為臥磚錯縫平砌,于券門頂部向上45層磚斜砌依次遞減收頂。墓頂東西向豎砌三磚封口。

墓底為條磚南北向錯縫鋪設(shè)(圖三)。

后室與南側(cè)室以甬道相接,甬洞寬1.25、進深2.08、高1.82米,洞壁下部為條磚錯縫平砌,距底1.10米以上為條磚立砌起券。

側(cè)室南北長2.85、東西寬2.84米,基本呈方形。四角攢尖頂,底至頂高3.04米。四壁為臥磚平砌,南壁中部距底1.60米高處立砌兩磚,承托上部斜砌的券磚。四角設(shè)燈臺,通高1.34米,下部疊砌22層邊長18.5厘米的方磚,其上砌雙層抹角臺面磚。墓底為東西向條磚錯縫鋪設(shè)。整個墓內(nèi)用泥漿作粘和劑(圖三)。

由于此墓早年失盜和群眾澆地滲水,墓底淤土厚達0.5米,葬具和骨架朽壞散亂,失去原位。清理過程中于后室與側(cè)室分別發(fā)現(xiàn)頭骨各一個和部分零散肢骨,應(yīng)為合葬的墓主夫婦。另外,還發(fā)現(xiàn)有朽棺殘木塊和一枚鐵棺釘及一些隨葬器物。

二 壁畫

壁畫主要繪于后室頂部與四壁中上部,少量繪于前室與后室相接的券壁中下部。后室墓頂用朱紅繪出一朵八瓣垂蓮,四壁中心與四角各垂一瓣,對應(yīng)瓣尖直徑約達0.9米(見圖二、三)。每瓣垂蓮之下又用朱紅繪出寬2.5厘米的一條垂線至券門頂部。墓壁四角于券門頂部等高處向上用白粉各繪出一條長1.28、寬0.02米的白線。

星象圖是該墓壁畫的主要內(nèi)容,分別繪于后室四壁中上部,星點設(shè)色皆為粉白。南壁,繪于券門上方0.4~0.9米高,東西1.4米寬范圍之內(nèi)(圖四,1)。東西向繪七星。觀其排列位置,應(yīng)為北斗七星,斗勺在東,斗柄指西。依其勺形,由東向西,名稱依次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搖光。前四星為斗魁,后三星為斗柄,合之為斗,以上稱為大熊星座。該圖除下兩星稍偏右位移外,斗柄三星排為一直線,又極似小北斗,即小熊星座。若為小北斗,則斗柄最后一星便是北極星。屬何星?請方家論定。

北壁,繪于券門上方0.75~1.14米高,東西1.5米寬范圍之內(nèi)(圖二)。由西向東排列五星,西側(cè)兩星斜下橫列,東側(cè)三星為不等距斜上橫列。觀其形,似與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之間的天龍星座尾部五星接近,故暫定為天龍星座。

西壁,繪于券門上方0.5~1.0米高,南北1.2米寬范圍之內(nèi)(圖四,2)。分散排列七星,觀其形,似與天龍星座附近的武仙星座接近,雖與今武仙座排列位置差異稍大,但與其它星座對比則更不著邊,在此亦暫定為武仙星座。

東壁,繪于券門上方東北隅(圖四,3)。僅繪一星。浩浩天體,繁星眾多,孤此一星,難以定名。在前室與后室相接券門中下側(cè)內(nèi)壁上,距墓底0.6米高處,南北兩壁對應(yīng)部位各繪有少量紅彩壁畫。南壁繪有一只似龜之類的動物圖案(圖四,4),頭東尾西,四肢舒展作爬行狀,體長19.5、寬4.5厘米;北壁繪有長32、間隔6厘米的三條橫線(圖四,5)。寓意皆不明。

三 隨葬器物

隨葬品多已失去原位,清理過程中曾于前室西南角發(fā)現(xiàn)陶盒1件;后室中部發(fā)現(xiàn)陶耳杯2件,陶盤、器蓋與殘?zhí)瞻父?件;側(cè)室東北角發(fā)現(xiàn)陶罐1件,陶倉1件和貨幣9枚。群眾發(fā)現(xiàn)的陶壺、陶井、陶盒及其它陶器,據(jù)說多出于后室淤土中。陶器中以綠釉陶居多,灰陶較少,茲分述如下。

陶壺4件。3件釉陶,1件灰陶。其中1件釉陶壺僅殘存頸部;灰陶壺殘存底部,形制不清。另兩件較完整。分二式。

Ⅰ式盤口,平唇,腹較圓,高足平底,足壁較直,口沿下與腹上部有凹弦紋。高41、口徑14.4、腹徑23.2、底徑14.5厘米(圖五,1;封三,1)。

Ⅱ式侈口,圓唇,扁圓腹,足壁較弧,口沿與腹部有凹弦紋。高40、口徑15、腹徑25、底徑15厘米(圖五,2;封三,3)。

陶盒2件。皆釉陶,分二式。

Ⅰ式長方形,內(nèi)箱外蓋合口,蓋上有皿頂,四角有乳釘。內(nèi)箱長26.7、寬11.6、高11、厚1.5厘米,外蓋長30、寬15.5、高14.2厘米(圖五,5;封三,2)。

Ⅱ式圓形,僅存蓋,外壁施釉??趶?9.3、高9.3厘米(圖五,6;封三,4)。

陶罐3件。1件釉陶,2件灰陶,形制基本相同。圓口,鼓腹,最大徑靠上,平底。釉陶罐和其中1件灰陶罐殘破不全,難以復(fù)原。另一件灰陶罐保存完整,圓唇??趶?5.7、腹徑23.8、底徑12.5、高20厘米(圖五,7)。

陶倉1件。釉陶,長方體,倉體中部開長方形倉門,門周刻凹線,線內(nèi)刻三角或豎線花紋,倉足呈羊首人身狀,雙角卷曲,肥鼻,雙乳高凸,肚臍內(nèi)凹,形象生動。通高43、腿高9.2、寬28、厚12厘米(圖五,3;封三,6)。

陶耳杯4件。皆釉陶,形制相同,1件大,3件小。較大者底部有兩個支燒痕,長13.8、寬10.3、高4.3厘米(圖五,10)。較小者3件尺寸相同,皆為長9.8、寬7.7、高3.1厘米。

陶井1件。釉陶,通高38.1、寬19.8厘米。井亭為四阿頂,亭內(nèi)設(shè)轆轤且有凹繩槽;井架斜撐,井圈上放一提水瓶;圈壁內(nèi)弧,底徑12.6厘米(圖五,4;封三,5)。

陶奩1件。釉陶,圓唇直筒狀,口部與腹部有凹弦紋,口部有流釉,獸蹄形三足。高13、口徑20、腹深8.5厘米(圖五,8)。

陶魁1件。釉陶,圓形,龍首柄,平底??趶?3.5、高5.5、柄長5、底徑6.8厘米(圖五,9)。

陶甑1件。釉陶,圓唇上有流釉,小箅底,箅上有五個漏孔??趶?2.8、底徑5.3、高6.8厘米。應(yīng)為陶灶上之配器,惜灶未見。陶案 2件。釉陶,一件基本呈方形,案底有兩條長方形實足。長13.4、寬11.5、厚1.5、高5.3厘米(圖五,11)。另一件殘,殘長40、厚1.3厘米,難以復(fù)原。

陶盤3件。釉陶,淺盤平底。分二式。

Ⅰ式1件。壁較直,內(nèi)底平整??趶?8.2、底徑9.5、高3.2厘米(圖五,13)。

Ⅱ式2件。內(nèi)底凸,底壁相接圓弧,大小略異。較大者口徑12.6、底徑7.5、高2.1厘米(圖五,12)。

陶器殘底1件。釉陶,長方形板下連一柱狀矮足。殘長14.5、寬6.9、板厚1.7、高3.7厘米,用途不詳。

鐵棺釘1枚。斷面方形,厚1、長15厘米。

貨幣 9枚。貨泉3枚,余皆五銖。

貨泉3枚,大小依次遞減。一枚面徑2.3、方穿邊長0.75厘米,外郭寬大,內(nèi)郭突出,錢文工整清晰,銅質(zhì)較好,鑄造精細(圖六,1)。另一枚面徑2.1、方穿邊長0.75厘米,體薄質(zhì)輕,外郭細如線,略高于肉,內(nèi)郭較寬,錢文清晰度稍差(圖六,2)。第三枚面徑1.8、穿邊長0.7厘米,體薄質(zhì)差,無內(nèi)、外邊郭,錢文略高于肉(圖六,3)。

五銖6枚,分三種。一種有3枚,形制基本相同。內(nèi)、外郭齊全,銅質(zhì)較好,字體清晰,“五”字兩斜筆彎曲,“銖”字之“金”字頭呈三角狀,“朱”字頭圓折。面徑2.55~2.6、方穿邊長0.9~1厘米(圖六,4)。第二種為剪邊五銖,有1枚。面徑2.3、穿邊長0.95厘米,銅質(zhì)較差,剝蝕嚴重,“五”字僅存靠周邊的右半部分,左半部分與“銖”字皆剝落無存。第三種為董卓小五銖,有2枚,大小相同。錢小質(zhì)薄不規(guī)整,內(nèi)郭也不方正,鑄造粗糙,面徑1.7、穿邊長0.9~1厘米?!般彙弊謨H?!爸臁?圖六,5)。

四 結(jié)語

關(guān)于該墓的年代,從墓葬形制看,與陜西韓城芝川鄉(xiāng)芝西村發(fā)現(xiàn)的兩座東漢晚期墓相似①,芝西村漢墓的前、后室均為方形,四角皆設(shè)燈臺;前室四壁的真假券門設(shè)置與形制,以及前、后室的連接方法等,均與該墓基本相同。從隨葬品觀察,陶壺與《洛陽燒溝漢墓》②第四、五期流行的陶壺相似;陶方盒亦與東漢中晚期同類器物形制相同;尤其是陶魁,更是東漢晚期的典型器物。結(jié)合董卓小五銖的出土,我們認為,該墓的年代應(yīng)定為東漢晚期獻帝時期。

漢墓壁畫,出現(xiàn)于西漢中晚期。就規(guī)模而言,西漢壁畫主要是表現(xiàn)日月星辰天象和山川地理等內(nèi)容,反映墓主人希冀死后升天的迷信夙愿。而東漢壁畫則多是表現(xiàn)墓主人生前生活情景,如農(nóng)耕、田舍宅院、莊園經(jīng)濟、車馬出行等,有濃郁的生活寫實特色。而該墓的壁畫內(nèi)容,與以前發(fā)現(xiàn)的同期壁畫內(nèi)容迥然有別。給我們提供了兩漢天文學(xué)發(fā)展變化,尤其是東漢晚期天文學(xué)研究的新資料。

據(jù)群眾提供,距該墓以西約60余米處,70年代平田整地曾發(fā)現(xiàn)過一座漢代磚室墓,墓內(nèi)所出陶器皆灰陶,并出有五銖錢。據(jù)此判斷,此處可能還有漢墓。另外,距該墓以南1000米,相傳有春秋晉時的智伯墓與豫讓墓,現(xiàn)墓葬附近尚有智家堡村。因此,這一帶今后應(yīng)引起考古工作者的注意。

執(zhí)筆:張國維

攝影:樊旺林

繪圖:張國維 王立中 胡良仙

山西永濟上村東漢壁畫墓清理簡報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陆川县| 西丰县| 福建省| 南郑县| 双辽市| 青河县| 道真| 富平县| 加查县| 廉江市| 来安县| 桂林市| 新野县| 九龙县| 乌海市| 阳谷县| 邛崃市| 鹤壁市| 库尔勒市| 奈曼旗| 沙田区| 土默特左旗| 汉中市| 榆社县| 渑池县| 清河县| 临澧县| 伊通| 峨眉山市| 巍山| 莫力| 灵璧县| 梁山县| 筠连县| 宁晋县| 保定市| 金昌市| 旺苍县| 大荔县| 宜阳县|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