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海遺珠——《奇幻兒童》(2004)觀感
昨夜補完最后一話,我關上平板,不禁仰天長嘆。。。代入想象自己像最后一話銀發(fā)碧眼的貝弗魯孩子的一員一般,站在海邊,仰望天空:何處是自己的歸宿?我是使命是什么?我存在的價值何在?前世今生的輪回是為了什么?。。。。。伴隨著這些問題,劇情中的一幕幕,一個個人物重又浮現(xiàn)在眼前:最想回家卻最終命喪他鄉(xiāng)的西斯馬、有著復雜情感和羈絆關系的賽斯與索蘭、選擇放棄轉(zhuǎn)世留在今生的帕魯薩。。。。
相信在一段時間內(nèi),這部番劇會讓我回味良久。。

這部2004年的老番也是知名度極低的冷番。偶遇這部作品,第一印象是極簡風格的人物面部線條與今天的主流截然不同,很快適應之后,我覺得這種帶有歐式風格的人物“開臉”有著令人驚異的表現(xiàn)力。后續(xù)再看,有點古怪的劇情、雖然交織在一起但又似乎完全不搭界的幾條故事線索,讓人不禁好奇: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路看了七、八話,發(fā)現(xiàn)心中的疑問并沒有解開,但劇情的發(fā)展依然充滿吸引力,各種未知像誘餌一樣誘使觀眾不斷跟隨敘事線索前進,然而未來會是怎樣的“真相”,還是一無所知。
終于,在全部26話的劇情走到將近一半的時候,各條線索的來龍去脈開始有了眉目。作為觀眾的我,這才發(fā)現(xiàn),每條故事線上的人物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這些不同線索會交織在一起。。。原本以為,走到這一步,整部劇也差不多該結(jié)束了,可是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剩余竟然還有將近十話,這么長的篇幅,還能做怎樣的展開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繼續(xù)觀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后半部分才是全劇真正意義的高潮,各種苦情催人淚下,同時又不斷讓人沉思,其中的因緣糾葛又表達了什么。。
整部作品看完,我覺得這個劇本的編寫水準是異乎尋常得出類拔萃。前期所有伏筆,后期都完美回收??b密鋪墊之后,一步步帶領觀眾走向劇情高潮。在觸動觀眾感情的同時,還能催化觀眾對劇情主旨進行反思回味。這樣的水準,真是鳳毛麟角。
靈魂
靈魂問題始終是不少日漫中關注的焦點,我始終認為,對此問題討論最好、最透徹的是攻殼,它用一個剃刀排除法來提出這個問題:假如科技發(fā)達到一定程度,可以將人體所有部分都替換為人工制品,那么,替換到哪一步可以說,這個“人”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機器”人了呢?無限接近人類的高仿人造人,和真人之間的最后一點區(qū)別在哪里?高AI的機器人是否有可能具有靈魂呢?等等。。這些問題在此暫不討論。我想說的重點是,無論你對靈魂存在說接受與否,都不可否認這種提法至少已經(jīng)存續(xù)了幾千年。在這幾千年之中,相信靈魂存在的人們對這一問題不斷思索,積累傳續(xù)下來諸多看法,例如靈魂不滅、輪回轉(zhuǎn)世、前世今生等等。這些看法的存在跨越時間、跨越空間、跨越不同種族和文化,本身就奇跡般地證明了自身的“合理性”。
被近現(xiàn)代科學OO的很多現(xiàn)代人,將這些看法視為迷信的糟粕加以絕對排斥,但也有一些人,相信這些理論一定有其內(nèi)在的道理。在此,不討論孰是孰非,我只想說,這部《奇幻兒童》也提示觀眾再次思考前世與靈魂等問題。

悲劇
人生本來就是以悲劇為基底的。這一觀念有著不計其數(shù)的表達。
文學藝術作品中的悲劇成分由此也就變得異常重要?!镀婊脙和愤@部番,最后的八九話,將整個劇情中的悲劇元素做了很好的提煉與升華。每個人物的遭遇、命運,都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這里既有讓人哀嘆的,最后敵不過的宿命,也有通過毅然做出選擇,來打破定數(shù),靠自己努力展開新的人生。無論怎樣的選擇,無論怎樣的結(jié)局,都伴隨著血與淚,都飽含了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掙扎、撕扯與沖突,因此,每個人的“果”都顯得是那樣的沉甸甸。觀眾獲得的這種感受,正是悲劇的力量,或者準確地說,正是我們每個人在自己時間線生命線上,與那些人物之間產(chǎn)生的深刻共鳴,因為,這就是人生??!

這部番劇上映的2004年距今已經(jīng)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就如同演唱ED的Origa大神早已隨風而逝一樣。。《奇幻兒童》也仿佛夜空中的一顆星,隨著天體運動,而離地球越來越遙遠。。但總會有個別喜愛探索的人,在浩瀚的星海之中冒險,在遙遠的彼方見到這顆藍色的星球,見到這顆宛如深海中的明珠一般的作品,然后發(fā)出一聲感嘆:いいなぁ...

PS:
全劇最后的最后,發(fā)了一顆糖,這讓我感到不完美。難道是監(jiān)督怕被寄刀片?這個點留白就好了。
*寫于2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