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人物志5:史家難留三變名,歌女淺唱柳七曲?!?/h1>
南唐舊臣子,北宋新朝人。
讀書為致仕,卻詠蓬萊清淺。
繁華錢塘里,漫漫揚州路。
綺陌紅樓宴歡處,低吟柳七曲。

南唐舊臣子,北宋新朝人
崇安柳氏因地處福建(今福建武夷山市崇安街道),五代時期并沒有被中原的戰(zhàn)亂所波及。柳永的祖父柳崇就在武夷山下靜心修學。一日,南唐官員來到這個人跡罕至小地方想要征辟柳崇為官,柳崇答道“家有高堂恐無人奉養(yǎng),柳子高不能奉詔!”。柳崇雖然不愿意出仕,在當?shù)剡€是積累了相當?shù)拿?,當時的大學者王禹偁(chēng)就曾這樣評價柳崇“以行義著于鄉(xiāng)里,以兢嚴治于閨門?!?。盡管柳崇一生都生活在武夷山下,他的六個兒子卻都選擇了廟堂之路,其中也包括了柳永的父親柳宜,而此時仍是南唐時期。后來南唐被宋所滅,柳宜也被打包收進了北宋朝廷任沂州費縣令(今山東臨沂費縣),柳永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生的,大概是太平興國九年(公元984年)。
大家經(jīng)常有一個誤區(qū)都以為柳三變是柳永的別名,實際上柳三變才是柳永的本名,柳永才是藝名,他的兩個哥哥分別叫柳三復和柳三接,都是取自傳統(tǒng)典籍的句子中的。

現(xiàn)在的我們想要厘清柳永的一生多少有些困難,北宋時期,詞還不是一種上得了臺面的文學形式。例如同時代的文學家錢惟演就曾經(jīng)說過“平生唯好讀書,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詞,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詞在當時的地位可見一斑。因此在元朝脫脫修撰宋史的時候,以詞見長的柳永就沒有被收錄進宋史。直到清末時期,我國著名學者王國維才將唐詩宋詞元曲相提并論,宋詞才漸漸被大眾接受。我們目前了解柳永的生平都是從一些野史中尋得的蛛絲馬跡,因此可信度大打折扣,但是我們大致還是能了解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讀書為致仕,卻詠蓬萊清淺
柳永出生后的第六年,即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其父被授全州通判(今廣西桂林全州縣)。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又以贊善大夫的身份調(diào)任揚州,柳永也隨著父親行走在中國的大江南北。盡管柳永的童年顛沛流離,柳宜對柳永的教育卻沒有一絲松懈,柳永也開始展露出自己在文學上的天賦,年僅十一歲就寫出了《勸學文》。
勸學文
父母養(yǎng)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是亦不愛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學,是子不愛其身也。雖學而不勤,是亦不愛其身也。是故養(yǎng)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其父入京任國子博士。這一次柳永沒有再跟隨父親的腳步,而是回到了在崇安的家中,這次回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柳永的一生。當他讀到《眉峰碧》的時候深深地被這首詞所打動,將這首詞題在墻上反復研讀。
眉峰碧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zhí)。鎮(zhèn)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只!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柳永填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詞《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
巫山一段云五首其一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穩(wěn)破非煙。何處按云軒。
昨夜麻姑陪宴。又話蓬萊清淺。幾回山腳弄云濤。仿佛見金鰲。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十八歲的柳永決定赴京趕考,博取一個功名。此時的柳永似乎已經(jīng)成婚,而他妻子的名諱已不可考。我們只能從柳永留下的詩詞中瞥見一眼,例如《斗百花》中就寫了他和妻子逗趣的故事。出發(fā)前的柳永自信心爆棚,表示考取功名不是手拿把攥的事嘛,便告別了自己的新婚妻子??墒窃谥蟮母鞣N記載里,我們再也沒能找到關于柳永結發(fā)妻子的記載了。后來,柳永又寫了一首《鵲橋仙》來懷念他的妻子。
鵲橋仙
屆征途,攜書劍,迢迢匹馬東去。慘離懷,嗟少年易分難聚。佳人方恁繾綣,便忍分鴛侶。當媚景,算密意幽歡,盡成輕負。
此際寸腸萬緒。慘愁顏、斷魂無語。和淚眼、片時幾番回顧。傷心脈脈誰訴。但黯然凝佇。暮煙寒雨。望秦樓何處。

繁華錢塘里,漫漫揚州路
離開了故鄉(xiāng)的柳永一路北上,在杭州柳永停下了腳步,被杭州繁華迷住了雙眼的柳永就這樣在杭州玩了兩年,其間到也不算是什么正經(jīng)事都沒干。根據(jù)南宋末年柳永的崇安老鄉(xiāng)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中的記載,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當時的柳永想要和杭州知州孫何(一說孫沔)搭上關系,但是孫何門禁非常的嚴格,柳永又沒什么名聲。柳永就寫了一首詞找到了當時杭州名妓楚楚讓她把這首詞唱給孫何聽,孫何要是問是誰寫的你就說柳七。孫何聽后對這首詞大加贊賞,從此和柳永成為了朋友。而這首詞大家也都學過,就是著名的望海潮。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關于這首詞的解讀以及欣賞已經(jīng)有太多版本,我也不再贅述了。當一百年后的金國皇帝完顏亮讀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币痪涞臅r候就開始尋思要把杭州打下來看看這樣的美景,于是出兵四路意圖滅亡南宋。可以說柳永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宋的滅亡。
在杭州玩了兩年的柳永仍然不知道收斂,他又順著汴河來到了蘇州寫下了《雙聲子·晚天蕭索》。
雙聲子
晚天蕭索,斷篷蹤跡,乘興蘭棹東游。三吳風景,姑蘇臺榭,牢落暮靄初收。夫差舊國,香徑?jīng)]、徒有荒丘。繁華處,悄無睹,惟聞麋鹿呦呦。
想當年、空運籌決戰(zhàn),圖王取霸無休。江山如畫,云濤煙浪,翻輸范蠡扁舟。驗前經(jīng)舊史,嗟漫哉、當日風流。斜陽暮草茫茫,盡成萬古遺愁。
柳永在蘇州并沒有呆太久就沿著長江向西來到了揚州,回到故地的柳永又停下了腳步,在揚州玩了兩年,直到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才離開揚州,次年即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終于抵達了東京汴梁,此時距離他離開故鄉(xiāng)已經(jīng)過了六年。我要是柳宜看見他這么玩物喪志高地得把他腿打折。此時的柳永在當時已經(jīng)有了不小的名聲,信心滿滿寫出了“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真宗在考試之前說了“‘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因此柳永連初試都沒過。如果是我們普通人沒考中進士多半是從頭來過,繼續(xù)刻苦讀書,明年再來。但是,柳永不是普通人,憤懣的他又寫了一首詞來表達心中的不滿。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游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傳說中仁宗讀到這首詩后看到“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一句就和別人說“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詞”,自此之后柳永就自號奉旨填詞。當然,這短故事完全沒有可信性,此時還是真宗朝,仁宗還沒有登基,而且以仁宗仁慈的性格,也不會作出這種事情。

流離一生終入仕,回首方悔韶華逝
柳永之后的二十幾年人生相對撲朔迷離,沒有太明確的記載,應該是依靠填詞來生活,也應該又參加過幾次科舉,畢竟此時的柳永雖然沒有功名也已然是聲名在外。其間所寫的《雨霖鈴》似乎是和情人分別后所寫。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直至仁宗親政后的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仁宗特開恩科,要求錄取五十歲以上,多次科舉不中的讀書人的情況下,柳永才勉強中得進士能夠為官入仕。前文中提到柳永大概生于公元984年也是由此推斷來的。入仕后的柳永先被任命為睦州團練(今浙江杭州淳安縣),高興的柳永寫下了一首《滿江紅》。
滿江紅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游宦區(qū)區(qū)成底事,平生況有云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傳說此后睦州祭祀神明的時候就是唱的這首詞。北宋僧人文瑩在他的《湘山野錄》中就記載了“范文正公謫睦州,過嚴陵祠下。會吳俗歲祀,里巫迎神,但歌《滿江紅》,有‘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絕送神?!唬骸疂h包六合網(wǎng)英豪,一個冥鴻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臺爭似釣臺高?’吳俗至今歌之?!?。這里的范文正公就是對北宋造成了深遠影響的范仲淹。
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柳永調(diào)任余杭縣令。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jiān)(今浙江舟山定海區(qū))。在這三任上柳永的表現(xiàn)都不錯,還被稱為“名宦”。按照北宋吏制,完成了三任九年地方官生涯的柳永理應升遷,但在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他僅僅被調(diào)任泗州判官。朝中有人愛惜柳永的才華,讓他上一份詞來得到升遷的機會,柳永又寫了一首《醉蓬萊》來夸耀仁宗以求升遷。
醉蓬萊
漸亭皋葉下,隴首云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游,鳳輦何處,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
宋代的楊湜評價道“此詞一傳,天下皆稱妙絕?!薄Ec柳永的其他作品不同,《醉蓬萊》一詞中沒有了常見的市井俚語,多了幾分莊重的味道,哪怕忽略掉他是為了拍仁宗馬屁的目的,這首詞也寫得相當不錯。但是仍然有人不喜歡這首詞,這個人就是仁宗本人,他看到開頭以“漸”字為首,“宸游鳳輦何處”又對應上了真宗的挽詞,后面還有一句“太液波翻”,于是大怒,永不進用柳永。好在八月范仲淹改革吏治,重新審閱官員升遷,柳永才得以昭雪,出任著作佐郎。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轉(zhuǎn)官著作郎?;实v元年(1049年),轉(zhuǎn)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大約在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
柳永在晚年曾寫過一首《戚氏》,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柳永對于自己少年時的輕狂輕佻頗為后悔。站在現(xiàn)代人的角度,我們大概會認為他從年少成名,詞曲唱遍各地也應該對此感到滿意。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一生碌碌無為,年過五十才在恩科中得了一個進士,此后仕途路上也多坎坷,《戚氏》一詞應該是他對年少時所作所為后悔的真情流露。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凄然,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jīng)歲遷延。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shù)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正如之前文中所說,柳永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從野史中拼湊出來的,里面還有很多的傳說,例如他和當時曲妓的關系等等。一方面限于篇幅,另外一方面,我還是希望以介紹人物生平為主,如果對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柳永的其他故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下方的視頻。
從柳永筆下到《夢華錄》,北宋歌伎歌舞佐宴皆是身不由己?【千秋一面|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