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性”撒謊還不承認怎么辦?
誠實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人重要的精神品質(zhì)。每個家庭都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做人要誠實守信,做一個有信用的人。
?

但發(fā)展心理學相關(guān)研究表明:“?3歲時,兒童便開始顯示出些許掩飾真實感受的能力。”換句話說,3歲左右的孩子就懂得如何“撒謊”,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撒謊的技巧還會不斷“精進”。
那么,當你發(fā)覺孩子撒謊時,你會怎么辦呢?是直接動手,進行一場“愛的教育”,還是苦口婆心勸孩子“改邪歸正”?打罵肯定是不可取的,說不定還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越來越愛撒謊。但只是言語教導的話又起不到太好的效果。
?

?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孩子的謊言呢?
?
1.以引導為主,柔和教育
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不要相信也不要采用“打一頓”就好了這種“粗暴”教育方法。因為這種方式看似簡單有效,實則很容易讓孩子“記恨”在心,反而會加劇孩子說謊的現(xiàn)象。?????????一定要找到孩子說謊的緣由,再引導孩子主動承認錯誤,避免孩子采取錯誤和過激的方式反抗父母。
2.不明知故問,冷言譏諷
其實孩子說謊成年人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破綻”,但部分家長這時候會采取明知故問或者冷言譏諷的方法“逼問”孩子。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語言暴力”。孩子其實能察覺到家長話里的質(zhì)疑與責怪,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變得敏感多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在孩子的教育上同樣適用。用溫和的話語去引導孩子遠比“逼問”、“譏諷”有用得多。
?
3.給予改正機會,彌補過錯
大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說話都是為了逃避責罰。而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從嚴發(fā)落”就能讓孩子“長記性”,這樣下次ta就不會再犯了。但不留情面的責罰,并不是對每個孩子都有作用,還可能會讓孩子撒一個“更大更完美”的謊言。給孩子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并讓ta學會如何去彌補自己造成的后果,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從而收獲成長。
?

?
4.父母,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研究表明在充滿謊言的家庭下長大,成年以后說謊的概率與次數(shù)都會數(shù)倍于普通人。而父母以身作則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很多時候大人當在孩子面前的失信行為,就很容易讓孩子理解為說謊,從而加以“模仿”。我們時常要求孩子在父母面前不能說謊,卻忘了自己有時候也會在孩子面前“說話不算話”,教育孩子需要以身作則。
5.不要忽略孩子內(nèi)心感受
在孩子有一定的自主判斷能力后,家長就不要完全憑自己的意志替孩子做主。若孩子對某件事物的認知沒有原則性錯誤,那就讓ta學會承擔后果。家長一直替孩子做決定會讓孩子產(chǎn)生即使自己不喜歡不愿意也要按父母的話去做這種心理。而這樣的孩子“看似”聽話,其實很多時候都在用“謊言”討好父母,一旦達到“情緒閾值”,很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
6.明確獎懲制度,形成約束
賞罰分明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還能讓孩子養(yǎng)成積極的生活習慣。如果孩子說出實話,可以給孩子一個抱抱或者親親,告訴孩子,父母會喜歡誠實的孩子,希望他繼續(xù)做個誠實的人。如果孩子習慣說謊且屢教不改,可以給予一些適當?shù)男土P。例如沒收玩具、減少零花錢等。
?

?
央視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里面有句經(jīng)典的臺詞:“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么樣,關(guān)鍵要看父母?!?/p>
?
所以,孩子能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的教育尤為的重要,正確的教育方法,被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注明:文章以科普為目的,部分內(nèi)容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涉及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