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二七”犧牲先烈,傳承先烈精神 參觀二七紀念館,回顧“二七慘案”歷史
在 7月9日上午9點,在強調好安全問題后,團隊成員步行,并乘坐公交2個小時自發(fā)的來到了位于鄭州市鄭州市二七廣場的二七紀念館,并逐層攀登,來參觀二七紀念館。
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中犧牲的烈士,發(fā)揚“二七”革命傳統(tǒng)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筑物。
1923年2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代表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召開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遭到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武力阻撓。為爭人權、爭自由,總工會2月4日從鄭州開始,舉行京漢鐵路全線總罷工,2月7日罷工慘遭鎮(zhèn)壓,林祥謙、施洋等英勇就義。京漢鐵路罷工工人領袖汪勝友、司文德在鄭州同時被害,并在長春橋(位于原鄭州西門外,現(xiàn)二七塔所處位置)頭懸首示眾7天。新中國成立后,汪勝友、司文德被追認為“二七烈士”。
探尋二七大罷工,緬懷先烈事跡
“不到二七塔,就等于沒到過鄭州?!弊阋姸呒o念塔在鄭州人心中的地位。而二七區(qū)、二七路、二七廣場、二七商圈……這一個個名稱似乎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城市與一段歷史割不斷的聯(lián)系。
1923年2月1日清晨,各地代表齊集鄭州,從鄭州火車站出發(fā),向總工會成立大會會場——普樂園挺進。2月1日晚,總工會秘密召開緊急會議,為爭人權爭自由,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
面對京漢鐵路總工會的成立,軍閥吳佩孚決定用武力鎮(zhèn)壓工人。2月7日,吳佩孚在列強的支持下調動兩萬多軍警對罷工工人進行血腥鎮(zhèn)壓,施洋、林祥謙、高斌等52位同志英勇犧牲,工人運動領袖林祥謙、施洋、高斌等先烈,用生命和鮮血喚起了四萬萬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精神。
這次的活動不僅是一次參觀二七英烈事跡的活動,也是一次生動形象的的黨史教育
參觀過后后,大家懷著更崇敬的心默默向前走去,腳步放的很輕,希望以這種方式寄托我們的哀思。大家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和"二七"烈士,并且回顧黨的歷史和先烈的英勇事跡,深刻體會革命先烈堅定的理想信念。
學習“二七”精神,傳承英烈意愿
二七慘案”阻擋不了工人運動的腳步。1925年2月7日,全國鐵路總工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鄭州召開。1926年10月初,吳佩孚下令逮捕鄭州分工會委員長汪勝友、工務處工人總代表司文德,并于15日將二人殺害在鄭州的長春橋。
“二七”大罷工以工人的頭顱和鮮血,進一步喚醒了中國工人。二七精神指引工人前仆后繼,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歷史不會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二七英烈們。
青山有幸埋忠骨,銘記歷史祭英魂。為紀念二七先烈的豐功偉績,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長春路更名為二七路,將發(fā)生過流血慘案的長春橋舊址擴建為二七廣場,以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和"二七"烈士。1951年,鄭州市政府在"二七"廣場中央修建了一座21米高的木塔,隨著歲月流逝,這座木塔成為鄭州人心目中的“二七紀念塔”。
1963年,鄭州市政府規(guī)劃重新修建二七紀念塔,雙塔于1971年7月1日正式動工。在當時物資匱乏,技術落后的條件下,經過200多建筑工人的百日奮戰(zhàn),一座嶄新的二七紀念塔屹立在二七廣場中央,成為鄭州的地標性建筑和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