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還是看“電影”?:從電影推薦題材漫畫開始的思考——


? ? 由于種種因素影響,春節(jié)期間大概是電影電視劇等等話題最獲得關(guān)注度的時期之一了。
? ? 我也在最近莫名撿起了之前看過一點就沒接著看下去的一部漫畫——《R15+又怎樣?》,簡單地說這就是一部以推薦電影為引子展開的戀愛漫畫,這兒就不過多劇透了。

? ? “電影”在假期更容易讓我們討論,有一個原因便是它實在是要完全占用一部分時間的——《鈴芽之旅》在國內(nèi)定檔到非假期時間就已經(jīng)足夠讓很多人悲痛了。
? ? 不過想必當(dāng)我們談起電影時,另一個很大的在近些年會被反復(fù)提到的方向便是“電影解說”了,在《R15+又怎樣》這部漫畫里頭我們也看到了這樣“完整的電影”與“短視頻中的電影”的對立,似乎有更多的人是從后者來認識一部電影的。

? ? 而我個人也在這時意識到了一個事情:
? ? 當(dāng)我閱讀到這部漫畫中的電影推薦文本時,我會想去看這部電影;
? ? 當(dāng)我看完一段講解電影/漫畫/小說的短視頻時,我會覺得自己已經(jīng)看過這部電影/漫畫/小說了。
為啥呢?
? ? 我們可以用很寬泛的“碎片化閱讀”云云來解釋“電影解說”類視頻的興起,但是這么說顯然無法解釋其與電影推薦之間感受上的差異。
? ? 畢竟如果說起電影解說這個東西本身的話,在電影的早期發(fā)展階段就有過“電影解說員”這種在放電影前與中進行解說的職業(yè)存在,但這也不會讓人覺得你聽過解說員的解說就看過這部電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這不是一個“碎片化閱讀”可以解釋的。

? ? 就我個人而言,簡單地說,對于《R15+又怎樣?》里頭短短數(shù)十或者幾百字的電影推薦而言,它是讓我們?nèi)?strong>有興趣“看”這個推薦的對象的;
? ? 而對于現(xiàn)在我們所知道的電影解說短視頻來說,我們更多地是去通過這些視頻看它所描述的對象本身。
? ? 這或許就是讓我們對介紹的對象產(chǎn)生不同觀感的原因之一了。

? ? 實際上電影或者說長篇故事這個在現(xiàn)在看起來很冗長的消費形式已經(jīng)有很多將其縮短的解讀方式了。
? ? 除了電影解說之外,我們也能看到比如“XX作品原作是怎么完結(jié)的”“X分鐘的XX超燃片段”等等可能在我們熟悉的ACG領(lǐng)域出現(xiàn)的更多的視頻存在。
? ?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我們這些用戶高漲的內(nèi)容獲取欲望與現(xiàn)實生活的重壓這樣的對立之下,這樣的對于長篇故事原作的剪裁、拼接、融合與再創(chuàng)作也是會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越發(fā)多元而誕生的。
? ? 這些解讀視頻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且尤其在“X分鐘看電影”這一類型上容易看到將電影的角色抽象成臉譜化的名字這樣的行為存在,這可以說是電影解說與電影推薦之間最顯而易見的差別了。

? ? 對于電影推薦而言,我們可能更像是在看一道將一整篇文章精簡后挖空的完形填空題,這總會讓我們有了解這篇文章是啥的欲望;
? ? 而對于電影解說來說,我們可能更像是在看一本說明書,同樣的時長之下說明書能夠給我們帶來的信息總是比完形填空題帶來的更多的。
? ? 既然獲取的信息更多了,那我們或許也會理直氣壯地說:
“我看過這部作品了!”
? ? 但是看過電影解說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看過這部作品”的自豪感了嗎?
恐怕還真是。
? ? 最近二次元婆羅門這個詞又通過種種方式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之中。
成為所謂“婆羅門”很重要的一點便是閱片無數(shù)
? ? 但是有時間閱片無數(shù)的人并不多,這樣的解說視頻便讓閱片無數(shù)的門檻更低了一點,而推薦類內(nèi)容則沒法給予這一體驗。
? ? 但這樣的所謂“閱片無數(shù)”其實并沒有什么意義,二次元與婆羅門(正面詞義)的關(guān)系可能更多地有一點像電影中“影迷”(moviegoer)和“迷影”(cinéphile)之間的關(guān)系。
? ? 無論是影迷、迷影還是二次元、婆羅門都對于所觀看的內(nèi)容充滿了興趣,而婆羅門與迷影們則更多地會因為更深度的熱愛去將這樣的內(nèi)容推廣成為文化,進而對內(nèi)容本身造成影響。

? ? 這種這種推廣所需要的絕對不是簡單的“電影解說”或者“電影推薦”能夠給予的。
想要寫出點啥歸根到底還是得實打?qū)嵉乜催^。
? ? 但說到底,一味地肯定或者批判這兩者其中之一都沒啥意思。
? ? 畢竟如果沒有電影解說和其他大數(shù)據(jù)推給我的東西,我或許連那部電影的名字都不會認得;
? ? 而如果沒有電影推薦所帶來的填空題般的引誘,我也不一定會只憑借一部電影的第一印象而對之感興趣。
? ? 在這些內(nèi)容的背后,那位解說者或是推薦人都在將其個人對這部作品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并給剪裁、拼接后的作品烙上自己的印記。
? ? 而受這些內(nèi)容影響的我們也自然地將他們的印記聯(lián)系到了這部作品之上。
? ? 對于我個人而言,無論是“看”電影還是看“電影”,我還是會去花上一點時間把這些長篇故事看完的,畢竟現(xiàn)在我還算有時間嘛。
? ?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當(dāng)《R15+又怎樣?》中那位從短視頻了解電影而對電影本身興趣寥寥的人完整地體驗完整部電影之后,漫畫用巧妙的焦點讓我們意識到了這意味著什么:

看完一部好作品之后,眼里是有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