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和沒車真的是兩種生活嗎?
警告:此文微醺(也有可能是重醺)時寫的,有點飄,隨便看看就好。
距離擁有人生第一臺車已經(jīng)過去挺久遠了。

關(guān)于有車,個人覺得絕對是一個不會錯的選擇,絕對能夠提高生活幸福度,夸張點說,有車其實一定程度上是打開了生活的另外一扇大門。但前提是能夠不要承擔(dān)太大杠桿和壓力的前提下去擁有一臺車。(這個放到最后說)。
而為什么說有車是一個不會錯的選擇,有兩點:
1.把車當(dāng)作一個交通工具的話,有車能夠提供隨時隨地出發(fā)停止的可能+生活半徑的極大擴大,由此衍生出挺多生活中的小幸福;
2.對極度愛車的人來說,哪怕只是擁有了一臺18手的奧拓,也是從此有了一個伙伴。
由此生活變得不再孤單。
分開來說說。提供隨時隨地出發(fā)停止+生活半徑的極大擴大
“提供隨時隨地出發(fā)停止”+“生活半徑的極大擴大”這兩個定語下,可能確實只有私家車能夠提供。
有了一臺屬于自己的車的話,能夠一定程度上擁有出行自由:

上班不用再擠地鐵,卡點等公交了。
有一定的時間安排自由度了。
而且某條線路走膩味了的話可以隨時選擇換一條回家的線路。
有自己選擇的權(quán)力,多珍貴啊。
領(lǐng)導(dǎo)突然想買個包,換套時裝的時候。
揣上鑰匙就往最近的奧特萊斯奔去。
讓領(lǐng)導(dǎo)開心,比讓誰開心都重要啊。
或,某個閑暇的午后,你突然想去城市的另一端嘗嘗那家盛名在外的小吃,駕車穿梭在熟悉的街頭巷尾。
最終嘗到了美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夠讓自己隨時嘗到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車可以是一個載體,承載下屬于一整個家庭在一個沉浸式私人空間中的所有家長里短。
天倫之樂,在繁忙的搬磚間隙,不要太治愈
如:
周末,駕著車帶著家人去海邊度個假,曬曬太陽、游泳、堆沙堡。
如果娃說一句今天是最開心的一天,也許也就是我最開心的一天
一臺車理論上可以帶你去任何想去的有路的地方,只要有時間只要有車,即使沒什么錢,詩和遠方就可以觸達。
保留有美好的希望的可能,不會眼睛失去神采
而,原本要規(guī)劃好行程的或旅行或出行,因為有了車會把門檻降得極低,生活半徑的極度擴大就在這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甚至,都可以就出發(fā),除非遇到死胡同,不然就一直往前開。
從早上的薄霧中穿過蜿蜒的山路,到傍晚時分欣賞壯美的日落,沿途發(fā)現(xiàn)各種風(fēng)景和美食,生活充滿了驚喜。
未知的突然出現(xiàn)的美景,才是更美好吧
然后,朋友們或頻繁或偶爾地一聲招呼。
在有了車以后都有可能隨時殺到他面前,然后灌下一杯黃湯以后,大罵他一聲。你丫還記得我啊,但感情確實需要維護的啊。
車不僅僅是一臺車
對于極度愛車的人(恬不知恥如我),車其實是一個伙伴,甚至是一個精神寄托。
寄托著某種自己對生活的向往或生活方式,映射到車上。哪怕是一臺4MT的上古奧拓,也可以點燃少年制霸山路的火苗。

從駕駛開始說起:對于許多人來說,駕駛汽車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駕駛過程中,享受駕駛的掌控感、速度的刺激以及技術(shù)進階的自豪感。
人馬一體的快樂,可能跟是不是汗血寶馬關(guān)系不是特別的大
從陪伴說起:
當(dāng)你心情低落,一個人駕車漫無目的地行駛在公路上,那輛車仿佛是你的知己,陪著你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
雖然車不說話,但是車也不吵架
每到一個新地方,找一個寧靜的地方,為愛車拍照留念,紀錄你們一同走過的足跡。
從養(yǎng)車說起:
花一整個周末的下午,給愛車打個蠟,擦得閃閃發(fā)光,再去附近的咖啡店坐下,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心愛的座駕。
浪費了時間,卻恢復(fù)不少精神內(nèi)耗
所以,說回車轱轆話:
如果有能力買車的話就盡快買吧,沒什么好猶豫的。
而如果,買車會成為一個極大的負擔(dān)的話,就先別勉強硬上了。
杠桿太大。壓力太大都有可能導(dǎo)致人生會爆掉,這樣就不好玩了。因為,人生可能一次都經(jīng)歷不起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