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第二章 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

2023-06-23 15:34 作者:達瓦里希CCCP烏拉  | 我要投稿

生產資本循環(huán)的總公式是:P…W′—G′—W…P。這個循環(huán)表示生產資本職能的周期更新,也就是表示再生產,或者說,表示資本的生產過程是增殖價值的再生產過程;它不僅表示剩余價值的生產,而且表示剩余價值的周期再生產;它表示,處在生產形式上的產業(yè)資本不是執(zhí)行一次職能,而是周期反復地執(zhí)行職能,因此,過程的重新開始,已由起點本身規(guī)定了。W′的一部分(在某些場合,在產業(yè)資本的某些投資部門內)可以直接再作為生產資料,進入把它當作商品生產出來的同一勞動過程;這樣,它的價值就不用轉化為實在貨幣或貨幣符號,或者它只是取得計算貨幣這種獨立表現(xiàn)。這部分價值不進入流通。這樣,有的價值不進入流通過程,但進入生產過程。W′中被資本家作為剩余產品部分以實物形式消耗的那一部分,也是這樣。不過,這種情況對于資本主義生產來說并不重要,最多在農業(yè)上值得注意。
  在這個形式上,有兩點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在第一種形式G…G′中,生產過程,即P的職能,使貨幣資本的流通中斷,只是在G—W和W′—G′這兩個階段之間充當媒介;而在這里,產業(yè)資本的總流通過程,它在流通階段的全部運動,只是發(fā)生在作為始極使循環(huán)開始的生產資本,和作為終極以同一形式即以循環(huán)重新開始的形式使循環(huán)結束的生產資本這二者之間,使二者中斷,從而只是充當二者之間的媒介。真正的流通,只是表現(xiàn)為周期更新的和通過更新而連續(xù)進行的再生產的媒介。
  第二,總流通表現(xiàn)的形式和它在貨幣資本循環(huán)中具有的形式相反。在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中,撇開價值規(guī)定不說,總流通的形式是G—W—G(G—W.W—G);在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中,同樣撇開價值規(guī)定不說,總流通的形式卻是W—G—W(W—G.G—W),所以是簡單商品流通的形式。

Ⅰ.簡單再生產


  我們首先考察P…P二極之間在流通領域內進行的過程:W′—G′—W。
  這個流通的起點是商品資本W′=W+w=P+w。商品資本的職能W′—G′(這就是實現(xiàn)商品資本中包含的資本價值=P,在這里就是商品組成部分W,以及實現(xiàn)商品資本中包含的剩余價值,在這里就是同一商品量中價值等于w的那一組成部分),已經(jīng)在循環(huán)的第一種形式中考察過了。但是在那里,它形成被中斷的流通的第二階段和整個循環(huán)的結束階段。在這里,它形成循環(huán)的第二階段,但又形成流通的第一階段。第一次循環(huán)以G′告終;因為G′和原來的G一樣,可以重新作為貨幣資本開始第二次循環(huán),所以包含在G′中的G和g(剩余價值)是繼續(xù)在同一條軌道上運行,還是走上不同的軌道,起初沒有必要作進一步的研究。假如我們進一步探討第一次循環(huán)怎樣更新,那就有必要來研究這個問題了。但是在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中,這一點是必須確定的,因為它的第一次循環(huán)的性質就要取決于這一點,而且在這個循環(huán)中,W′—G′表現(xiàn)為流通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要由G—W來補充。這個公式代表簡單再生產還是代表規(guī)模擴大的再生產,就取決于這一點是怎樣確定的。因此,循環(huán)的性質隨著這種確定而變化。
  現(xiàn)在,我們首先考察生產資本的簡單再生產。在這里,和在第一章一樣,假定一切條件不變,又假定商品是按照它們的價值買賣的。根據(jù)這些假定,全部剩余價值進入資本家的個人消費。商品資本W′一旦轉化為貨幣,貨幣總額中代表資本價值的那一部分就在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中繼續(xù)流通;另一部分,即已經(jīng)轉化為金的剩余價值,則進入一般的商品流通,這是以資本家為起點的貨幣流通,不過是在他的單個資本的流通之外進行的。
  用我們的例子來說。商品資本W′是10000磅紗,價值500鎊。其中422鎊是生產資本的價值,它作為8440磅紗的貨幣形式,使那個由W′開始的資本流通繼續(xù)進行下去;78鎊的剩余價值,即商品產品的超額部分1560磅紗的貨幣形式,則退出這個流通,而在一般商品流通內走一條分離的軌道。


  g—w是一系列用貨幣進行的購買。資本家或是用這個貨幣購買真正的商品,或是用來支付他自己的尊體或家庭的服務費用。這種購買是分散的,是在不同期間進行的。因此,這種貨幣暫時采取專供日常消費之用的貨幣儲備或貯藏貨幣的形式,因為流通中斷的貨幣就處在貯藏貨幣的形式上。這種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也包含貨幣暫時充當貯藏貨幣的形式——不進入貨幣形式G上的資本的流通。這種貨幣不是預付的,而是花掉的。
  我們曾經(jīng)假定,預付的總資本總是全部由一個階段轉到另一個階段。在這里,我們也假定,P的商品產品代表生產資本P的總價值422鎊+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78鎊。在我們的例子中,我們考察的是一種可分離的商品產品,按照我們的例子,剩余價值以1560磅紗的形式存在;以一磅紗作單位計算,就是以2R496盎斯紗的形式存在。相反,如果商品產品比如說是一臺價值500鎊并具有同樣價值構成的機器,那末,雖然這臺機器的價值的一部分=78鎊是剩余價值,但是這78鎊只存在于總機器中;它不可能分成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除非把機器敲碎,而這樣就連同它的使用價值一起把它的價值也毀掉了。因此,價值的兩個組成部分只能觀念地用商品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來表示,而不象每一磅紗都是10000磅紗的可分離的獨立的商品要素那樣,表現(xiàn)為商品W′的互相獨立的要素。在這種場合,總商品,商品資本,機器必須全部賣出,g才能進入它的特殊流通。在相反的場合,只要資本家賣出8440磅紗,其余1560磅紗的出售就以w(1560磅紗)—g(78鎊)—w(消費品)的形式,表現(xiàn)剩余價值的一個完全分離的流通。但是產品10000磅紗的每一部分的價值要素,可以象表現(xiàn)在總產品上那樣,表現(xiàn)在產品的各個部分上。10000磅紗可以分為:不變資本價值(c),紗7440磅,價值372鎊;可變資本價值(v),紗1000磅,價值50鎊;剩余價值(m),紗1560磅,價值78鎊。同樣,每一磅紗也可以分為:c=紗11R904盎斯,價值8R928便士;v=紗1R600盎斯,價值1R200便士;m=紗2R496盎斯,價值1R872便士。資本家也可以在10000磅紗的逐次出售中,逐次消費包含在逐個部分中的剩余價值要素,并由此逐次實現(xiàn)c+v之和。但是,這種做法的前提歸根到底是要把10000磅紗全部賣出,從而要由8440磅紗的出售來補償c+v的價值(第1卷第7章第2節(jié))。
  不管怎樣,W′中包含的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通過W′—G′總會分開,分成不同的貨幣額;在這兩種場合,G和g實際都是價值的轉化形式,這個價值原來在W′中只是具有商品價格這種獨特的僅僅觀念上的表現(xiàn)。
 ?。鳌纭魇呛唵蔚纳唐妨魍?。它的第一階段w—g包含在商品資本的流通W′—G′中,從而包含在資本的循環(huán)中;相反,它的補充階段g—w卻在這個循環(huán)之外,成為同這一循環(huán)相分離的一般商品流通的行為。W和w即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的流通,在W′轉化為G′之后分開了。由此可見:
  第一,當商品資本由W′—G′=W′—(G+g)而實現(xiàn)時,在W′—G′中還是共同進行并由同一商品量承擔的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的運動,就變成可以分離的運動,因為現(xiàn)在二者都是貨幣額,具有獨立的形式。
  第二,如果發(fā)生這種分離,就是說g作為資本家的收入花掉,而G作為資本價值的職能形式繼續(xù)沿著它的由循環(huán)決定的軌道運行,那末,第一個行為W′—G′和相繼發(fā)生的行為G—W和g—w聯(lián)系起來看,就可以表現(xiàn)為兩個不同的流通:W—G—W和w—g—w;就一般形式來說,這兩個流通序列都屬于普通商品流通。
  此外,就不可分割的具有連續(xù)性的商品體來說,它的價值的各個組成部分實際上是觀念地分割開來的。以倫敦的建筑業(yè)為例,這種營業(yè)大部分依靠信用經(jīng)營,建筑業(yè)主依照房屋建造的各個階段取得墊款。其中任何一個階段都不是整座房屋,而只是將要建成的房屋的一個現(xiàn)實存在的部分。因此,不管這個部分多么現(xiàn)實,也只是整座房屋的一個觀念上的部分。但是,作為取得追加墊款的保證,它已經(jīng)是足夠現(xiàn)實的了。(關于這一點,可參看后面的第12章[注:見本卷第260—261頁?!幷咦ⅲ荨#?br>  第三,如果在W和G中還是共同進行的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的運動,只是部分地分離(以致剩余價值的一部分不是作為收入花掉),或者根本不分離,那末,資本價值本身還在它的循環(huán)中,還在它的循環(huán)完成以前就發(fā)生一種變化。用我們的例子來說,生產資本的價值等于422鎊。假定這個資本以480鎊或500鎊繼續(xù)通過G—W,它就作為一個比原來價值增長58鎊或78鎊的價值,通過循環(huán)的后面各個階段。這種變化同時還可能和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結合在一起。——
 ?。住洹恰?,在循環(huán)I(G…G′)中是流通的第二階段和這個循環(huán)的終結階段;在現(xiàn)在這個循環(huán)中,卻是這個循環(huán)的第二階段和商品流通的第一階段。因此,從流通來看,它必須用G′—W′補充。但是,W′—G′不僅發(fā)生在價值增殖過程(在這里是P執(zhí)行職能,是第一階段)之后,而且價值增殖過程的結果,商品產品W′也已經(jīng)實現(xiàn)。因此,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和體現(xiàn)了已經(jīng)增殖的資本價值的商品產品的實現(xiàn),都是以W′—G′結束的。
  我們已經(jīng)假定是簡單再生產,也就是假定g—w和G—W完全分開。由于w—g—w和W—G—W這兩個流通就一般形式來說都屬于商品流通的范圍(因此,也沒有表示出兩極之間的價值差別),所以很容易象庸俗經(jīng)濟學那樣,把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看作單純的商品生產,看作用于某種消費的使用價值的生產,而資本家生產這些商品,照庸俗經(jīng)濟學的錯誤論斷,不過是為了用具有別種使用價值的商品來代替或者交換這些商品。
 ?。住鋸囊婚_始就是作為商品資本出現(xiàn)的,而全部過程的目的,發(fā)財致富(價值增殖),決不排斥資本家的消費量隨著剩余價值量(從而也隨著資本量)而增大,倒是正好包含這種增大。
  實際上,在資本家的收入的流通中,生產出的商品w(或商品產品W′中在觀念上相當于w的部分)的作用不過是使收入先轉化為貨幣,再由貨幣轉化為一系列可供個人消費的其他商品。但是,在這里,我們不要忽略這件小事:w是資本家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得到的一個商品價值,是剩余勞動的化身,因此,它原來就是作為商品資本W′的一個組成部分出場的。所以,這個w本身按它的存在來說,就和處在過程中的資本價值的循環(huán)聯(lián)結在一起。循環(huán)一旦停頓或受到某種干擾,那時不僅w的消費,而且一系列用來代替w的商品的銷售,都會受到限制,甚至完全停止。當W′—G′不能完成或者W′中只有一部分能賣出時,情形就是這樣。
  我們講過,w—g—w,作為資本家的收入的流通,只有在w是W′這個處于商品資本職能形式的資本的一個價值部分的時候,才進入資本的流通;但是,收入的流通一旦通過g—w,用完整的形式來說就是通過w—g—w而獨立出來,就不會進入資本家所預付的資本的運動,雖然它是從這種運動中出來的。它和這種運動聯(lián)系起來,只是由于資本的存在以資本家的存在為前提,而資本家的存在又以他消費剩余價值為條件。
  在一般流通中,W′(例如紗)只是執(zhí)行商品的職能;但是作為資本流通的要素,它是執(zhí)行商品資本——資本價值交替采取和拋棄的一種形式——的職能。紗賣給商人以后,就離開把它生產出來的那個資本的循環(huán)過程,盡管如此,它還是作為商品繼續(xù)處在一般流通的范圍內。同一個商品量在繼續(xù)流通,雖然這個流通不再是紡紗廠主的資本的獨立循環(huán)中的要素。因此,資本家投入流通的商品量的現(xiàn)實的最終的形態(tài)變化,W—G,商品量的最后進入消費,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同這個商品量作為資本家的商品資本執(zhí)行職能時所經(jīng)歷的形態(tài)變化完全分離開來。在資本流通中完成的同一個形態(tài)變化,還要在一般流通的領域內繼續(xù)完成。
  如果紗再進入另一個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事情也不會有所改變。一般的流通既包括社會資本各個不同獨立部分的循環(huán)的互相交錯,即各個單個資本的總體,也包括那些不作為資本投入市場而進入個人消費的價值的流通。
  作為一般流通的一個部分的資本循環(huán)和作為一個獨立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的資本循環(huán)之間的關系,在我們考察G′或G+g的流通時,就進一步表示出來。G,作為貨幣資本,使資本循環(huán)繼續(xù)進行。g,作為收入花掉(g—w),則進入一般的流通,而退出資本循環(huán)。只有執(zhí)行追加貨幣資本職能的那一部分,才進入資本循環(huán)。在w—g—w中,貨幣只執(zhí)行鑄幣的職能;這個流通的目的是資本家的個人消費。庸俗經(jīng)濟學把不進入資本循環(huán)的流通,即價值產品中作為收入消費的那個部分的流通,說成是資本特有的循環(huán),這就典型地說明他們是多么癡呆。
  在第二階段G—W中,資本價值G=P(即在這里開始了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生產資本的價值)又出現(xiàn)了,不過已經(jīng)和剩余價值分離,因此,它的價值量也和它在貨幣資本循環(huán)第一階段G—W中一樣大。盡管位置不同了,但現(xiàn)在由商品資本轉化成的貨幣資本的職能還是一樣:轉化為Pm和A,生產資料和勞動力。
  可見,資本價值在商品資本的職能W′—G′,中,和w—g同時經(jīng)過W—G階段,然后出現(xiàn)在補充的階段

中;因此,它的總流通是W—

。
  第一,在形式I(G…G′循環(huán))中,貨幣資本G以資本價值預付時的原有形式出現(xiàn);在這里,它從一開始就是商品資本在第一流通階段W′—G′中轉化成的貨幣額的一部分,所以它從一開始就表示,生產資本P已通過商品產品的出售轉化成貨幣形式。在這里,貨幣資本從一開始就不是作為資本價值的原有形式和結束形式而存在,因為只有再拋棄貨幣形式,那個使W—G階段結束的G—W階段才能夠完成。因此,G—W中那個同時又是G—A的部分,現(xiàn)在也不再表現(xiàn)為購買勞動力時的單純的貨幣預付,而是表現(xiàn)為這樣一種預付:把勞動力創(chuàng)造的商品價值中的一部分,價值50鎊的1000磅紗,以貨幣形式預付給勞動力。這里預付給工人的貨幣,只是工人自己生產的商品價值的一部分轉化成的等價形式。因此,G—W行為,就它是G—A行為來說,已經(jīng)不僅是用使用形式的商品代替貨幣形式的商品,而且包含其他一些與一般商品流通本身無關的因素。
 ?。恰浔憩F(xiàn)為W′的轉化形式,W′本身又是P過去執(zhí)行的職能即生產過程的產物;因此,貨幣總額G′是過去勞動的貨幣表現(xiàn)。用我們的例子來說,紡紗過程的產物10000磅紗=500鎊;其中7440磅紗=預付的不變資本c=372鎊;1000磅紗=預付的可變資本v=50鎊;1560磅紗=剩余價值m=78鎊。假定G′中只有原有的資本422鎊重新預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那末下周在G—A中預付給工人的,只是工人本周生產的10000磅紗的一部分(1000磅紗的貨幣價值)。貨幣,作為W—G的結果,總是過去勞動的表現(xiàn)。如果補充的行為G—W立即在商品市場上完成,G和市場上現(xiàn)存的商品相交換,那仍然是過去勞動由一種形式(貨幣)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商品)。但是從時間上說,G—W和W—G是不同的。這兩種行為,在例外情況下,也可以同時發(fā)生。例如,完成G—W的資本家和把這一行為作為W—G來完成的資本家,同時互相交付商品,而G只是用來平衡差額時,情形就是這樣。W—G和G—W的實現(xiàn)在時間上可以有相當顯著的差異。雖然G作為W—G行為的結果,是代表過去勞動,但是對于G—W行為來說,G可以代表在市場上還根本沒有出現(xiàn),將來才會出現(xiàn)的商品的轉化形式,因為G—W要到W重新生產出來以后才進行。G還可以代表這樣一些商品,這些商品和以G為貨幣表現(xiàn)的W是同時生產出來的。例如,在G—W交換(購買生產資料)中,煤炭在開采出來之前,就可以被買去。在g不是作為收入花掉而是作為貨幣積累時,它可以代表要在明年才生產出來的棉花。在資本家花費他的收入即g—w時,也有這種情形。50鎊工資A也是這樣;這個貨幣不僅是工人過去勞動的貨幣形式,同時還是取得正在實現(xiàn)的同時勞動或將來實現(xiàn)的未來勞動的憑證。工人可以用這個貨幣購買一件要到下周才制成的上衣。一生產出來要馬上消費才不致壞掉的大多數(shù)必要生活資料,特別是這樣。因此,工人在作為工資付給他的貨幣上得到的,是他自己的或其他工人的未來勞動的轉化形式。資本家用工人過去勞動的一部分,作為工人取得自己未來勞動的憑證付給工人。工人自己的同時勞動或未來勞動,形成還不存在的儲備,對工人過去勞動就是用這種儲備支付的。在這里,儲備形成的概念完全消失了。
  第二,在W—

流通中,同一個貨幣兩次變換位置;資本家先作為賣者得到貨幣,然后再作為買者付出貨幣;商品轉化為貨幣形式,只是為了由貨幣形式再轉化為商品形式;因此,資本的貨幣形式,它作為貨幣資本的存在,在這種運動中,只是一個轉瞬即逝的因素;或者說,只要運動是流暢的,貨幣資本充當購買手段時就只表現(xiàn)為流通手段;在資本家互相購買,因而只須結清支付差額時,它才表現(xiàn)為真正的支付手段。
  第三,貨幣資本不論是充當單純的流通手段,還是充當支付手段,它的職能只是充當媒介,使A和Pm來代替W,也就是使紗的各種生產要素來代替紗,代替由生產資本生產出來的商品產品(除掉用作收入的剩余價值),從而使資本價值從它的商品形式再轉化為這個商品的各種形成要素;因此,歸根到底,貨幣資本的職能只是商品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資本的媒介。
  循環(huán)要正常進行,W′就必須按它的價值全部賣掉。其次,W—G—W不僅是一種商品由另一種商品代替,而且是按同一價值比例來代替。我們假定這里的情況就是這樣。但是生產資料的價值實際上是會變動的;勞動生產率的不斷變動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因此,價值比例的不斷變動,正好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固有現(xiàn)象。關于生產要素的價值變動,我們以后[注:見本卷第317—326頁?!幷咦ⅲ菰僬撌觯@里只是提一下。生產要素轉化為商品產品,P轉化為W′,是在生產領域進行的,W′再轉化為P,則是在流通領域進行的。這種再轉化是以簡單的商品形態(tài)變化為媒介的。但它的內容是作為整體來看的再生產過程的一個要素。W—G—W,作為資本的流通形式,包含一種職能上確定的物質變換。其次,W—G—W這樣一個交換,要求W和商品量W′的各種生產要素相等,并要求這些生產要素互相之間維持原有的價值比例;這就是假定,商品不僅按照它們的價值購買,而且在循環(huán)中不發(fā)生價值變動;不然的話,過程就不能正常進行。
  在G…G′中,G是資本價值的原有形式,資本價值拋棄這種形式,是為了再取得這種形式。在P…W′—G′—W…P中,G只是在過程中取得的形式,還在過程中就又被拋棄。貨幣形式在這里只表現(xiàn)為資本的轉瞬即逝的獨立的價值形式;作為W′的資本,渴望取得這種形式,而作為G′的資本,一旦蛹化為這種形式,則渴望放棄它,以便再轉化為生產資本的形式。資本只要停留在貨幣形式上,就不執(zhí)行資本的職能,從而不增殖價值;這個資本就閑置起來。在這里,G是起流通手段的作用,但是,它是起資本的流通手段的作用。[注:在馬克思的手稿中這里有一個注:“駁圖克”。——編者注]資本價值的貨幣形式在它的循環(huán)的第一種形式(貨幣資本循環(huán))中具有的獨立性這種外觀,在這第二種形式中消失了,因此,這第二種形式就是對形式I的批判,并且把它歸結為不過是一個特殊的形式。如果第二形態(tài)變化G—W遇到障礙(例如市場上缺乏生產資料),循環(huán),再生產過程的進行,就會中斷,這和資本凝結在商品資本形式上的情形一樣。但有一個區(qū)別:資本在貨幣形式上,比在易逝的商品形式上,能堅持較長的時間。資本如果不執(zhí)行貨幣資本的職能,它仍然可以是貨幣;但資本如果過久地停留在商品資本的職能上,它就不再成為商品,甚至不再成為使用價值。其次,資本在貨幣形式上能夠不采取它原有的生產資本的形式,而采取另一種形式,但作為W′,則根本不能離開原位。
 ?。住洹恰洹字皇菍Γ住鋪碚f,就它的形式來看,包含作為它的再生產的要素的各種流通行為;但是,要完成W′—G′—W,就要有W′所要轉化成的W的現(xiàn)實的再生產;而這種再生產又要以W′所代表的單個資本的再生產過程之外進行的一些再生產過程為條件?!?br>  在形式I中,

只是準備了由貨幣資本到生產資本的第一個轉化;在形式Ⅱ中,它準備了由商品資本到生產資本的再轉化;也就是說,只要產業(yè)資本的投資不變,就是準備了商品資本到把它生產出來的各種相同的生產要素的再轉化。因此,它在這里和在形式I中一樣,表現(xiàn)為生產過程的準備階段;不過,它是表現(xiàn)為生產過程的復歸,生產過程的更新,從而表現(xiàn)為再生產過程的先導,也就是反復進行的價值增殖過程的先導。
  這里要再次指出,G—A不是簡單的商品交換,而是購買可用來生產剩余價值的商品A,同樣,G—Pm只是為實現(xiàn)這個目的在物質上所不可缺少的一種手續(xù)。
  

完成時,G再轉化為生產資本P,循環(huán)又重新開始。
  因此,P…W′—G′—W…P的詳細形式是:


  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就是為生產商品而購買商品。只有消費是這種生產消費,它才進入資本本身的循環(huán);而這種消費的條件是,通過這樣消費掉的商品生產出剩余價值。這和以維持生產者的生存為目的的生產,甚至商品生產,是很不相同的。這樣一種由剩余價值的生產所決定的用商品代替商品,和本來的產品交換(只是以貨幣為媒介)完全不同。可是,經(jīng)濟學家們竟以此證明生產過剩是沒有可能的。
  除了轉化為A和Pm的G的生產消費,循環(huán)還包含第一個環(huán)節(jié)G—A。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工人來說,就是A—G=W—G。在A—G—W這一包含工人消費在內的工人的流通中,只有作為G—A結果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進入資本的循環(huán)。第二個行為G—W不進入單個資本的流通,雖然它是從這個流通出來的。不過,對于資本家階級來說,工人階級的經(jīng)常存在是必要的,因此,工人通過G—W而進行的消費,也是必要的。
  要使資本價值的循環(huán)繼續(xù)下去,要使資本家消費剩余價值,W′—G′行為所要求的只是W′轉化為貨幣,被賣掉。當然,W′被購買,只是因為這種物品是一種使用價值,可供某種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但是如果W′繼續(xù)流通,比如在購買紗的商人手中繼續(xù)流通,那對于把紗生產出來并賣給商人的單個資本的循環(huán)的繼續(xù)進行,起初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整個過程繼續(xù)進行,與此同時,由此決定的資本家和工人的個人消費也繼續(xù)進行。這一點在考察危機時很重要。
 ?。住湟坏┵u出,轉化為貨幣,就可以再轉化為勞動過程的從而再生產過程的各種現(xiàn)實因素。因此,W′是由最后的消費者購買,還是由想轉賣的商人購買,這都沒有什么直接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所生產出的商品量的多少,取決于這種生產的規(guī)模和不斷擴大生產規(guī)模的需要,而不取決于需求和供給、待滿足的需要的預定范圍。在大量生產中,直接購買者除了別的產業(yè)資本家外,只能是大商人。在一定的界限內,盡管再生產過程排出的商品還沒有實際進入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再生產過程還可以按相同的或擴大的規(guī)模進行。商品的消費不進入這個商品從中出來的資本循環(huán)。例如,紗一旦賣出,不論賣出的紗起初變成什么,紗所代表的資本價值的循環(huán)便可以重新開始。產品只要賣出,在資本主義生產者看來,一切就都正常。他所代表的資本價值的循環(huán)就不會中斷。如果這種過程擴大了,——這包括生產資料的生產消費的擴大,——那末隨著資本的這種再生產,工人的個人消費(需求)也可能擴大,因為這個過程是以生產消費為先導和媒介的。這樣,剩余價值的生產,從而資本家的個人消費,可以增長起來,整個再生產過程可以處在非常繁榮的狀態(tài)中,但商品的一大部分只是表面上進入消費,實際上是堆積在轉賣者的手中沒有賣掉,事實上仍然留在市場上。這時,商品的潮流一浪一浪涌來,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以前涌入的潮流只是表面上被消費吞沒。商品資本在市場上互相爭奪位置。后涌入的商品,為了賣掉只好降低價格出售。以前涌入的商品還沒有變成現(xiàn)金,支付期限卻已經(jīng)到來。商品持有者不得不宣告無力支付,或者為了支付不得不給價就賣。這種出售同需求的實際狀況絕對無關。同它有關的,只是支付的需求,只是把商品轉化為貨幣的絕對必要。于是危機爆發(fā)了。它不是表現(xiàn)在消費需求,即個人消費需求的直接縮減上,而是表現(xiàn)在資本對資本的交換,即資本再生產過程的縮減上?!?br> ?。且瓿伤鳛樨泿刨Y本,作為要再轉化為生產資本的資本價值的職能,就要轉化為商品Pm和A。如果這些商品要在不同的時期購買或支付,因而G—W是代表一系列相繼進行的購買和支付,那末,當G的一部分完成G—W行為時,它的另一個部分就停留在貨幣狀態(tài)中,要到由過程本身的條件所規(guī)定的時期,才在那些同時進行或相繼進行的G—W行為中發(fā)生作用。G的這個部分暫時從流通退出,只是為了到一定的時候發(fā)生作用,執(zhí)行職能。在這種情況下,它的貯存本身就是一種由它的流通并且為了流通而規(guī)定的職能;它作為購買基金和支付基金的存在,它的運動的中止,它的流通中斷狀態(tài),就是貨幣作為貨幣資本借以執(zhí)行貨幣的一種職能的狀態(tài)。它是作為貨幣資本,因為這里暫時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貨幣本身,就是貨幣資本G(G′—g=G)的一部分,是商品資本中同作為循環(huán)起點的生產資本價值P相等的那部分價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切從流通退出的貨幣,都是處在貯藏貨幣的形式中。因此,貨幣的貯藏形式在這里成了貨幣資本的職能,正如在G—W中貨幣作為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職能成為貨幣資本的職能一樣,這是因為資本價值在這里是以貨幣形式存在,貨幣狀態(tài)在這里是由循環(huán)的聯(lián)系所規(guī)定的、產業(yè)資本在它的一個階段上所采取的狀態(tài)。但在這里,同時再一次證明了,貨幣資本在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中,除執(zhí)行貨幣職能外,不執(zhí)行其他任何職能,并且這種貨幣職能只是由于它和這種循環(huán)的其他階段的聯(lián)系,才同時具有資本職能的意義。
  把G′表現(xiàn)為g對G的關系,表現(xiàn)為資本關系,直接地說,不是貨幣資本的職能,而是商品資本W′的職能;商品資本W′本身,作為w和W的關系,又只是表示生產過程的結果,只是表示資本價值在生產過程中自行增殖的結果。
  如果流通過程的繼續(xù)進行遇到障礙,G由于市場狀況等等這類的外部情況而不得不中止它的G—W職能,因而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停留在貨幣狀態(tài)中,這時貨幣便又處于貯藏貨幣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在簡單商品流通中也會發(fā)生,如果由W—G到G—W的轉變因外部情況而發(fā)生中斷。這是非自愿的貨幣貯藏。因此在我們考察的場合,貨幣具有閑置的、潛在的貨幣資本的形式。不過,我們現(xiàn)在不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但是,在兩種場合,貨幣資本停留在貨幣狀態(tài)中,都是運動中斷的結果,不管這種運動中斷是合乎目的的還是違反目的的,是自愿的還是非自愿的,是與職能相適應的還是與職能相違背的。

Ⅱ.積累和規(guī)模擴大的再生產


  生產過程可能擴大的比例不是任意規(guī)定的,而是技術上規(guī)定的,因此,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剩余價值雖然要資本化,但往往要經(jīng)過若干次循環(huán)的反復,才能增長到必要的規(guī)模(也就是要積累到必要的規(guī)模),這時它才能實際執(zhí)行追加資本的職能,即進入處在過程中的資本價值的循環(huán)。因此,這個剩余價值凝結為貯藏貨幣,并在這一形式上形成潛在的貨幣資本。這種貨幣資本所以是潛在的,因為在它停留于貨幣形式時,不能作為資本發(fā)生作用。[注:《latent》〔“潛在”〕一詞,是從潛熱這個物理學概念借用來的。這個概念現(xiàn)在差不多已為能量轉化理論代替了。因此,馬克思在第三篇(晚些時候的修訂稿)中采用了《potentiell》〔“可能的”〕這個從《potentielle Energie》〔“位能”〕這一概念中借用來的名詞;或者仿效達蘭貝爾的《virtuelle Geschwindigkeit》〔“虛速度”〕,稱作《virtuelles Kapital》?!ァざ鳌ぃ菘梢?,在這里,貨幣貯藏表現(xiàn)為一種包含在資本主義積累過程中,隨著它發(fā)生,但同時又和它有本質區(qū)別的要素。因為潛在的貨幣資本的形成并不使再生產過程本身擴大。正好相反,潛在的貨幣資本在這里形成,倒是因為資本主義生產者不能直接擴大他的生產的規(guī)模。如果他把他的剩余產品賣給一個把新的金或銀投入流通的金或銀的生產者,或者——結果是一樣的——賣給一個用一部分本國剩余產品從外國換進追加的金或銀的商人,那末,他的潛在的貨幣資本就在本國金或銀的貯藏中形成一個增長額。在所有其他場合,例如,原來在買者手中充當流通手段的78鎊,現(xiàn)在在資本家手中則只是取得貯藏貨幣的形式;就是說,只是本國的金或銀的貯藏在分配上發(fā)生變化。
  如果貨幣在我們這個資本家的交易中執(zhí)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其方式是商品要經(jīng)過或長或短的時期才由買者支付),那末,要資本化的剩余產品就不轉化為貨幣,而轉化為債權,也就是對買者或許已經(jīng)到手或許可望到手的等價物的所有權。這個貨幣和投在有息證券等等上面的貨幣一樣,不進入循環(huán)的再生產過程,雖然它可以進入其他單個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
  資本主義生產的全部性質,是由預付資本價值的增殖決定的,就是說,首先是由生產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決定的;其次(參看第1卷第22章)是由資本的生產,即由剩余價值到資本的轉化決定的。積累或規(guī)模擴大的生產,是剩余價值生產不斷擴大,從而資本家發(fā)財致富的手段,是資本家的個人目的,并且包含在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趨勢中,但是后來,如第一卷指出的,由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fā)展,它對于任何單個資本家都成為一種必要。他的資本的不斷增大,成為保存他的資本的條件。不過以前已經(jīng)說明的問題,我們不再重復。
  我們先是考察簡單再生產,假定全部剩余價值作為收入花掉。實際上,剩余價值在正常情況下總要有一部分作為收入花掉,另一部分則資本化,至于一定期間內生產的剩余價值是否有時全部消費掉,有時全部資本化,這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從運動的平均情況——總公式也只能代表這個平均情況——來看,這兩種情形都會發(fā)生。為了不使公式復雜化,最好還是假定剩余價值全部積累起來。公式P…W′—G′—


…P′表示這樣一個生產資本,它按更大的規(guī)模,以更大的價值被再生產出來,并且又作為已經(jīng)增大的生產資本,開始它的第二次循環(huán),或者說,更新它的第一次循環(huán)。一旦這第二次循環(huán)開始,P就又成為起點;不過,這個P,和第一個P相比,已經(jīng)是一個更大的生產資本。正如在G…G′公式中當G′開始第二次循環(huán)時,G′是作為G,作為一定量的預付貨幣資本執(zhí)行職能;它和用來開始第一次循環(huán)的貨幣資本相比,是一個更大的貨幣資本,但是,一旦它作為預付貨幣資本執(zhí)行職能,它由剩余價值資本化而增大的一切關系便都消失了。這個起源在它用來開始循環(huán)的貨幣資本的形式中消失了。一旦P′作為一個新循環(huán)的起點執(zhí)行職能,情形也是這樣。
  我們拿P…P′和G…G′即第一種循環(huán)比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二者的含義完全不同。G…G′作為一個孤立的循環(huán)來看,不過表示:貨幣資本(即作為貨幣資本進行循環(huán)的產業(yè)資本)G是會生出貨幣的貨幣,會生出價值的價值,它會生出剩余價值。而在P的循環(huán)中,價值增殖過程本身在第一階段即生產過程結束時已經(jīng)完成,在第二階段(流通的第一階段)W′—G′完成之后,資本價值+剩余價值就已經(jīng)作為實現(xiàn)了的貨幣資本,作為G′存在了,而G′在第一種循環(huán)中是作為終極出現(xiàn)的。剩余價值的生產,在前面考察的P…P形式(參看第47頁的詳細公式[注:見本卷第87頁。——編者注])中,由w—g—w表示出來,w—g—w的第二階段不屬于資本流通,而表示作為收入的剩余價值的流通。因此,在全部運動由P…P表示,因而兩極之間不存在價值差額的這個形式中,預付價值的增殖,即剩余價值的生產,是和在G…G′中一樣被表示出來的;不過,W′—G′行為在G…G′中是表現(xiàn)為最終階段,在P…P中則表現(xiàn)為循環(huán)的第二階段,流通的第一階段。
  在P…P′中,P′所表示的,不是剩余價值生產出來,而是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已經(jīng)資本化,就是說,資本已經(jīng)積累,因此,P′和P不同,它是由原有的資本價值加上在這個資本價值的運動中積累起來的資本的價值構成的。
  作為G…G′的單純終結的G′,以及在這一切循環(huán)中出現(xiàn)的W′,就其自身來看,不是表現(xiàn)運動,而是表現(xiàn)運動的結果,即以商品形式或貨幣形式實現(xiàn)的資本價值的增殖,因而是把資本價值表現(xiàn)為G+g或W+w,表現(xiàn)為資本價值和它的幼仔剩余價值的關系。它們把這個結果表現(xiàn)為已經(jīng)增殖的資本價值的不同的流通形式。但是不論在W′形式上,還是在G′形式上,所發(fā)生的價值增殖本身,既不是貨幣資本的職能,也不是商品資本的職能。作為與產業(yè)資本的特殊職能相適應的不同的特殊形式或存在方式,貨幣資本只能完成貨幣的職能,商品資本只能完成商品的職能,二者的區(qū)別只是貨幣和商品的區(qū)別。同樣,生產資本形式的產業(yè)資本,也和任何別一種形成產品的勞動過程一樣,只能由這樣的要素構成:一方面是物化的勞動條件(生產資料),另一方面是生產地(有目的地)發(fā)揮作用的勞動力。產業(yè)資本在生產領域只能存在于和一般生產過程,從而也和非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相適應的構成中,同樣,它在流通領域也只能存在于兩種和流通領域相適應的形式,即商品形式和貨幣形式中。但是,由于勞動力是別人的勞動力,資本家要從勞動力所有者那里購買勞動力,就象要從其他商品所有者那里購買生產資料完全一樣,所以各種生產要素的總和從一開始就表現(xiàn)為生產資本,因而生產過程本身也表現(xiàn)為產業(yè)資本的生產職能,同樣,貨幣和商品也表現(xiàn)為同一產業(yè)資本的流通形式,因而,它們的職能也表現(xiàn)為產業(yè)資本的流通職能,這些職能或者是生產資本的職能的先導,或者是從生產資本的職能產生。在這里,貨幣職能和商品職能所以同時又是貨幣資本的職能和商品資本的職能,只是由于它們作為產業(yè)資本在循環(huán)過程不同階段上所要完成的職能的形式是互相聯(lián)系的。因此,企圖從貨幣和商品的資本性質得出表明貨幣所以是貨幣,商品所以是商品的特征的那些屬性和職能,是錯誤的;反過來,企圖從生產資本采取的生產資料這一存在方式得出生產資本的屬性,同樣是錯誤的。
  一旦G′或W′作為G+g或W+w固定下來,即作為資本價值和它的分蘗剩余價值的關系固定下來,這種關系就會在兩種形式上表示出來,一次是在貨幣形式上,一次是在商品形式上,不過這對問題本身沒有什么影響。因此,這種關系既不是來源于貨幣本身所有的屬性和職能,也不是來源于商品本身所有的屬性和職能。在這兩個場合,表明資本特征的屬性,即資本是生出價值的價值,只表現(xiàn)為結果。W′始終是P的職能的產物,G′始終只是W′在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中的轉化形式。因此,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貨幣資本,只要重新開始執(zhí)行它作為貨幣資本的特殊職能,就不再表現(xiàn)那種包含在G′=G+g中的資本關系。當G…G′已經(jīng)完成,G′重新開始循環(huán)時,G′中所包含的剩余價值即使全部資本化了,G′也不是作為G′,而是作為G出現(xiàn)。用我們的例子來說,第一次循環(huán)是用422鎊的貨幣資本開始,第二次循環(huán)則用500鎊開始。開始第二次循環(huán)的貨幣資本比從前增大78鎊;這種區(qū)別是在一次循環(huán)和另一次循環(huán)相比較時才存在的;但是,這種比較在任何一次循環(huán)內部都是不存在的。作為貨幣資本預付的500鎊,雖然其中有78鎊以前是剩余價值,但是所起的作用同另外一個資本家用來開始第一次循環(huán)的500鎊沒有什么不同。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也是這樣。已經(jīng)增大的P′在重新開始時是作為P出現(xiàn),和簡單再生產P…P中的P沒有什么兩樣。
  在G′—

階段上,已經(jīng)增大的量只是由W′表示出來,而不是由A′和Pm′表示出來。因為W是A和Pm之和,所以W′已經(jīng)表示出,其中包含的A和Pm之和大于原來的P。其次,如果使用A′和Pm′這樣的符號,那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知道,在資本增大時,資本的價值構成也會發(fā)生變化,隨著這種變化,Pm的價值增大,A的價值總是相對地減少,甚至往往是絕對地減少。

Ⅲ.貨幣積累


 ?。邕@個轉化為金的剩余價值,能否立即再加入處在過程中的資本價值,從而和資本G一起,形成G′量而進入循環(huán)過程,這要取決于一些和g的單純存在無關的情況。如果g作為貨幣資本投入與第一個企業(yè)并存的另一個獨立的企業(yè),那很明顯,它只有達到這個企業(yè)所需要的最低限量時,才能用于這個企業(yè)。如果它是用來擴大原有的企業(yè),P的各種物質要素的比例和它們的價值比例,也要求g具有一定的最低限量。在這個企業(yè)中所使用的一切生產資料,不僅互相間有質的關系,而且有一定的量的關系,一種比例量。加入生產資本的各種要素的這些物質比例,以及它們所承擔的價值比例,規(guī)定了一個最低限量,g必須達到這個最低限量,才能作為生產資本的增長部分轉化為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或者只轉化為前者??梢?,紡紗廠主不同時購置相應數(shù)量的梳棉機和粗紡機,就不能增加紗錠的數(shù)目,且不說企業(yè)的這種擴大還要求增加棉花和工資的支出。因此,要實行企業(yè)的這種擴大,剩余價值必須已經(jīng)達到相當?shù)臄?shù)額(通常是每新安裝一個紗錠按一鎊計算)。在g沒有達到這種最低限量以前,資本的循環(huán)必須多次反復,直到由資本逐次生產出的g的總額能夠和G合在一起執(zhí)行職能,就是說,在G′—

中執(zhí)行職能。哪怕紡紗機發(fā)生細小的變化,只要這種變化會提高機器的效率,就要增加紡紗材料的消耗,就要增加粗紡機,等等。因此,g就在這個間歇期間積累起來,這種積累,不是g本身的職能,而是P…P反復進行的結果。g本身的職能是停留在貨幣狀態(tài)中,直到它由價值增殖的反復循環(huán)即由外部得到充分的追加,達到它為了能動地執(zhí)行職能而必須具有的最低限量。g只有達到這種最低限量,才能實際作為貨幣資本,在這里就是作為正在執(zhí)行職能的貨幣資本G的積累部分,同G一道執(zhí)行職能。在這個間歇期間,它積累著,只是存在于一個正在形成、正在增長的貯藏貨幣的形式中。因此,貨幣積累,貨幣貯藏,在這里表現(xiàn)為隨著現(xiàn)實積累即產業(yè)資本作用規(guī)模的擴大而暫時發(fā)生的過程。這個過程所以是暫時發(fā)生的,是因為貯藏貨幣只要停留在貯藏狀態(tài)中,就不執(zhí)行資本的職能,不參加價值增殖過程,它仍然是一個貨幣額,這個貨幣額所以會增大,只是因為那種沒有它的作用而存在的貨幣被投到同一個錢柜中去。
  貯藏貨幣形式只是不處在流通中的貨幣的形式,這種貨幣的流通中斷了,因此就保存在貨幣形式上。至于貨幣貯藏的過程本身,它是一切商品生產所共有的,而只有在不發(fā)達的、資本主義以前的商品生產形式中,才為貯藏貨幣而貯藏貨幣。而在這里,貯藏貨幣表現(xiàn)為貨幣資本的形式,貨幣貯藏表現(xiàn)為隨著資本積累暫時發(fā)生的過程,這是因為而且只是因為貨幣在這里充當潛在的貨幣資本;這是因為,貨幣貯藏,即以貨幣形式存在的剩余價值的貯藏狀態(tài),對于剩余價值轉化為實際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來說,是一個在資本循環(huán)之外進行的、職能上確定的預備階段??梢姡菨撛诘呢泿刨Y本,就是由于它的這種使命;因而,它為了進入過程而必須達到的數(shù)量,每一次都是由生產資本的價值構成決定的。但只要它停留在貯藏狀態(tài)中,它就還不是執(zhí)行貨幣資本的職能,而是閑置的貨幣資本;不是象前面所說的那種職能中斷的貨幣資本,而是還不能執(zhí)行職能的貨幣資本。
  我們這里考察的貨幣積累,是它的本來的實在的形式,是實際的貨幣貯藏。貨幣積累也能存在于出售W′的資本家的單純的貸款即債權的形式上。這種潛在的貨幣資本,在間歇期間還會以會生出貨幣的貨幣的形式而存在,例如成為銀行的有息存款,換成某種票據(jù)或有價證券,不過這些形式不屬于這里研究的范圍。在貨幣上實現(xiàn)的剩余價值,在那種場合下,是在產生這一剩余價值的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之外,執(zhí)行著某些特殊的資本職能;這些職能,首先和這個循環(huán)本身無關,其次,是以一些和產業(yè)資本職能不同的、這里還沒有闡述的資本職能為前提的。

Ⅳ.準備金


  在以上考察的形式上作為剩余價值存在形式的貯藏貨幣,是貨幣積累基金,是資本積累暫時具有的貨幣形式,并且就這一點來說,它本身是資本積累的條件。不過,這種積累基金還可以完成特殊的附帶的職能,也就是可以進入資本的循環(huán)過程,而并沒有使這個過程具有P…P′的形式,即沒有使資本主義的再生產擴大。
  如果W′—G′過程超出了正常時間,商品資本不正常地停滯在它向貨幣形式轉化的過程中;或者,在這種轉化完成之后,比如說,貨幣資本必須轉化成的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超過了循環(huán)開始時的水平,這種起著積累資金作用的貯藏貨幣,就可以用來代替貨幣資本或它的一部分。這樣,貨幣積累基金就充當準備金,來消除循環(huán)中出現(xiàn)的干擾。
  它作為這樣的準備金,和我們在P…P循環(huán)中看到的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的基金是不同的。這種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執(zhí)行職能的貨幣資本的一部分(因而是處在過程中的資本價值的一部分的存在形式),這個資本的各部分只是在不同的時期相繼執(zhí)行職能。在生產過程連續(xù)進行中,準備貨幣資本不斷形成,因為今天收進貨款,以后才需要再把它支出;今天賣出大量商品,以后才需要再買進大量商品;因此,在這期間,流動資本的一部分不斷以貨幣形式存在。相反,準備金不是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的組成部分,確切地說,不是執(zhí)行職能的貨幣資本的組成部分,而是處在積累的預備階段中的資本的組成部分,是還沒有轉化為能動資本的剩余價值的組成部分。此外,不言而喻,資本家在急需的時候會不顧他手中的貨幣的規(guī)定職能,而動用他擁有的一切,來保證他的資本的循環(huán)過程照常進行。例如,用我們的例子來說,G=422鎊,G′=500鎊。如果422鎊資本中有一部分是作為支付手段和購買手段的基金,作為貨幣儲備而存在,那末,它是打算用來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全部加入循環(huán),而為此它也足夠用了。準備金卻是78鎊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它只有在422鎊資本的循環(huán)不是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時,才能進入這個循環(huán)過程;因為它是積累基金的一部分,而它在這里的作用并沒有使再生產的規(guī)模擴大。
  貨幣積累基金已經(jīng)是潛在的貨幣資本的存在;從而,已經(jīng)是貨幣到貨幣資本的轉化。
  把簡單再生產和規(guī)模擴大的再生產總括在內的生產資本循環(huán)的總公式是:

  如果P=P,(2)項的G就=G′—g;如果P=P′,(2)項的G就大于G′—g;這就是說,g是全部或部分地轉化為貨幣資本。
  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是古典經(jīng)濟學用來考察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過程的形式。


第二章 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永宁县| 玉环县| 台前县| 道孚县| 克山县| 济南市| 阿城市| 桂林市| 桦南县| 邵阳县| 会宁县| 莎车县| 上栗县| 阳曲县| 杭锦后旗| 玉林市| 怀化市| 岳普湖县| 丰原市| 新竹市| 万年县| 赤水市| 来凤县| 鱼台县| 常德市| 惠安县| 柳林县| 合山市| 蒲江县| 凤山县| 江口县| 玉山县| 涿州市| 息烽县| 台州市| 泰兴市| 五台县| 楚雄市| 安乡县| 兴安盟|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