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清照詞札記
【轉載】發(fā)布時間:2018年10月18日
來源:南京市大學報
作者:唐圭璋
改嫁說再議
關于李清照改嫁之說,自宋七家著錄,似成定論。明徐【左火右勃】首揭其偽,清盧雅雨、俞理初、陸心源、李莼客、況蕙風諸家反復研討,皆辨此說為偽。乃近人復翻舊案,據(jù)謝綦崇禮偽啟,憑主觀臆測,多方羅織,橫加誣蔑,以為李清照確曾改嫁。余以為,自來社會上婦女,因夫死而改嫁,原屬常事,但必須實事求是,確有明證,方足以令人信服。清照果有改嫁之事,自不必為之隱諱;若實無其事,誤信市井小人之謠言,誣蔑賢媛,亦系巨謬。余不揣愚昧,特再述淺見,以供參考。
清照為有宋一代杰出之女詞人,品格高尚,心靈純潔,文采精妙。自十八歲與趙明誠結婚以來,二人愛好金石書畫,志同道合,考訂不倦,日常節(jié)衣縮食,專心治學,出入必偕,奇文共賞,自古閨房之樂,未有勝于此者。不幸敵人入侵,國破家亡,舉家出逃,金石書畫大都散失。當明誠臥病建康之時,清照自池州乘舟,日夜行三百里往視,伉儷之情,一何深厚!觀其所為詩如《浯溪中興頌》及上韓肖胄、胡松年詩,皆悲憤郁勃,大義凜然。至其詞之沉哀入骨,尤為世所稱道。夫以如此堅強明智,素抱“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之人,何致有“猥以桑榆之暮景,配茲駔儈之下材”之語,更何致因病而改嫁,因對方誘惑而改嫁,因媒婦巧言勸說而改嫁。
清照才高遭忌,市井小人慣于不樂成人之美,好騰說浪言以資笑樂,以改嫁足以為清照致命之傷,于是廣泛流傳;人皆訕笑。此小人行徑原不足道,不圖一時文人亦不信清照自撰之生平實錄,而反信小人讕言,其亦不思之甚矣?!督鹗浐笮颉窞榍逭兆宰髦?,真情流露,千古傳誦,此為清照最詳盡最真實最可信最可貴之生平實錄,讀其文,察其人,亦可知清照斷非忘恩忘義、棄舊戀新之人。觀其詞如"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其凄苦之情正與《后序》相符。情深一往,生死不渝,清照絕不致忘懷明誠,另結新歡。
愛國詞篇
一般以為李清照詩,如“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具有愛國思想,而詞則較少。實則其《永遇樂》一詞,亦富于愛國思想,后來劉辰翁讀此詞為之淚下,并依其聲以清照自喻,可見其感人之深,而二人痛心亡國,懷念故都,先后亦如出一轍。詞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籠,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上片寫首都臨安之元宵現(xiàn)實,景色好,天氣好,傾城賞燈,盛極一時,而己則暗傷亡國,無心往觀,下片回憶當年汴都之元宵盛況,婦女多濃妝艷飾,出門觀燈,轉眼敵人侵入,風流云散,萬戶流離失所,慘不可言,而己亦首如飛蓬,無心梳洗,再逢元宵佳節(jié),更不思夜出賞燈,正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最后,從聽人笑語,反映一己之孤獨悲哀,默默無言,吞聲飲泣,實甚于放聲痛哭。后來白石詞云:“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眽舸霸~云:“笑聲轉、新年鶯語。”皆以旁人之笑語反襯己之悲哀,其表現(xiàn)手法,正與此同。
《全芳備祖》可糾正《樂府雅詞》之誤
《樂府雅詞》卷下載李清照《醉花陰》云:“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但《全芳備祖》前集卷十二則作“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卑?“似”,意是相等;“比”,意是勝過。故比字顯示人更消瘦,情更凄苦?!对~綜》據(jù)以作似,后人皆從之,非是。又如《樂府雅詞》卷下載清照之《如夢令》云: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全芳備祖》卷十一荷花門載此詞,“?!弊鳌皣L”,當從之改?!巴怼弊鳌坝?,亦是,上句己言“日暮”,下句不應又復出“晚”字,故“晚”字顯然為“欲”字之誤。鷗鷺原穩(wěn)穩(wěn)眠宿于荷花深處,由于爭渡之人聲槳聲打破寧靜之荷塘,故驚起一行鷗鷺飛去?!秱渥妗纷鳌靶小?,亦較“灘”字為勝,杜甫詩有“一行白鷺上青天”句。至二書對于“爭渡”二字俱無異文,或謂“爭渡”當作“怎渡”解,其實亦可不必,爭作怎,詩詞中雖是常語,但清照此詞,正因爭渡喧嚷驚起鷗鷺,固勿須另作怎字解釋,妄生枝節(jié)。
“曉來”與“晚來”
清照名詞《聲聲慢》云: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此詞自明楊滇《詞品》卷二作“晚來”,以后選本大多從之。案:此詞上片既言“晚來”,下片如何可言“到黃昏”。雨滴梧桐,前后語言重復,殊不可解。若作“曉來”,自朝至暮,整日凝愁,文從字順,豁然貫通?!恫萏迷娪鄤e集》和《詞的》等均作“曉來”。清浙派朱彝尊《詞綜》卷二十五,亦作“曉來”,可謂有識。其后常州派張惠言《詞選》,并作“曉來”,晚清梁令嫻《藝蘅館詞選》,王闿運《湘綺樓詞選》俱作“曉來”,則己知晚來之非而不從,但終未引起重視,仍有盲從明人舊說,不加更正者。觀今出版之李清照詞,什九仍作“晚來”,無論注清照詞者或治清照詞者,皆未嘗認真研讀,于此等不能解釋處,往往避而不談,此誠治詞之一弊,必須從今改正,絕不能再以訛傳訛,厚誣清照。
鋪敘與頓挫
清照《聲聲慢》詞以鋪敘見長,《武陵春》詞以頓挫見長,二詞比較,覺《武陵春》更顯得頓挫,回腸蕩氣,凄惋動人?!堵暵暵芬黄鹣率寞B字,總言心情凄慘,以下接寫曉風送寒,小飲遣愁;然后敘聞雁傷心。下片寫懶摘黃花,繼又寫雨滴梧桐,最后結束終朝凝愁,無計消釋。再看《武隴春》云: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案:此為紹興五年,清照在金華時作,通首血淚交織,令人不堪卒讀。首寫花事闌珊,極目生愁,繼寫日高懶起,無心梳洗。下二句尤沉痛,人亡物在,睹物懷人,重重往事,不堪回首,千言萬語,無從說起。下片寫內心活動,正是“腸一日為九回”?!奥務f”只是從旁人口中說出,可見自己則整日獨處,無以為歡。“尚”字說明雙溪猶有殘春可賞?!耙矓M”是心中一霎凝思,欲往一游;“只恐”則直道心情沉哀,無法排遣,虛字轉折傳神,頓挫有致,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詞林萬選》誤收清照詞
明楊慎《詞林萬選》卷四,誤收李清照一首《點絳唇》詞云: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據(jù)《花草粹編》卷一收此詞乃無名氏作,非清照詞。趙萬里輯《漱玉集》亦以為此詞淺薄,不予采錄。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云:“按一九五五年出版之北京大學學生編寫之《中國文學史》第五編第四章,斷定此首為李清照作,詳價頗高,恐未詳考?!对~林萬選》中不可靠之詞甚多,誤題作者姓名之詞,約有二三十首,非審慎不可也。”余謂趙王二氏之說,皆確有見地。清初賀裳《皺水軒詞筌》云:“至無名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庇谩娍腿雭砗托ψ?,手搓梅子映中門’(韓偓詩)二語演之耳。”亦以為此詞非清照作,且清照名門閨秀,少有詩名,亦不致不穿鞋而著襪行走。含羞迎笑,倚門回首,頗似市井婦女之行徑,不類清照之為人,無名氏演韓偓詩,當有可能。
南宋非亡于金
王學初撰《李清照集校注》于一九七九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引書至一百六十三種,注釋亦極詳盡,誠為研究李清照者不可不備之參考資料,其治學態(tài)度謹嚴,尤堪敬仰。惟后記中謂鄧光薦、劉辰翁抗金,可謂千慮一失。文云:“鄧中甫剡,字光薦,又號中齋,一直抗拒金人,到厓山復滅時被俘,與文天祥一起被押到金陵,后來才被釋放的。他與劉辰翁一樣,也是時刻不忘宋朝,痛恨金人的遺民。他們都賞識李清照這一首《永遇樂》詞。不言而喻,這一首詞在思想內容上,必須和他們有著共鳴的地方,說出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卑?李清照痛恨金人,鄧光薦、劉辰翁痛恨元人,此為歷史常識,作者偶然失之眉睫,誤以為鄧光薦、劉辰翁亦痛恨金人,編輯者于此處亦忽略過去,未加訂正,實為憾事,希望重印時予以改正,應不負作者畢生著述之苦心。
“綠肥紅瘦”與孟浩然詩同妙
唐孟浩然詩云: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此婦孺皆知之千古名篇。詩寫春晨濃睡,忽被啼鳥驚醒,想起一夜風雨,定有無數(shù)花片零落,將外界風雨與惜花內心打成一片,吐屬自然,不假雕飾,可稱神品。李清照《如夢令》云: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此詞與詩所寫,一樣濃睡初醒,一樣回憶夜來風雨,一樣關心小園花朵,二人時代雖不同,詩與詞之體格雖不同,樸素與凝練之表現(xiàn)手法雖不同,但二人愛花心靈之美則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
(來源:《南京市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責任編輯: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