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來訪者,有哪些共同的心理活動呢?
1
抑郁癥在春季是高發(fā)期,很多人在春天到來后,整個人的情緒狀態(tài)是比較糟糕的,心情是極度低落的。
這種感受其實是比較讓人難以接受的,身邊的人都會覺得厭煩和煩躁。
其實有抑郁癥的人,自己也不想這樣擁有,但是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一直往壞的方向去發(fā)展。這是自己無法去控制的。
一旦自己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么整個人的心境就會變得比較平淡。
在臨床咨詢過程中,也接觸了不少的抑郁癥來訪者,那么這些抑郁癥來訪者有哪些共同的心理活動呢?

2
首先:開心不起來。自己不缺吃、不缺穿,物質生活也是比較富足的,但是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是開心不起來,這種不開心的狀態(tài)持續(xù)的時間很長,就是無論如何去進行調整,自己的心境就是開心不起來,甚至會影響身邊的人。
其次:缺乏了生活的目標。抑郁癥的來訪者每天專注的就是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就是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對于生活目標很少去想,甚至都不知道生活目標到底是什么?只想讓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變得好受一些,僅此而已。
其三:不愿意與人交往。人是群居性動物,是喜歡和外界去多多交往的,在交往的過程中,可以增進彼此的情感鏈接,獲取真誠的友誼。
但對于抑郁癥的人來說,與人交往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甚至是消耗自己心力的一件事。那么能夠避免交往就去避免交往。

3
其四:覺得活著挺累。其實生活是挺不容易的,每一天都有很多的麻煩事要去處理,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新挑戰(zhàn)去進行,當一件件去完成后,自身的成就感也是滿滿的。
我們正常人都覺得活得挺累,對于抑郁癥的人來說,那更是度日如年,每天過的日子就是水深火熱。
其五:內心極度痛苦。一個人身體的痛苦可以忍受,但是內心的痛苦猶如針扎。內心的痛苦程度只有自己去細細品嘗,甚至品嘗出來的感受也只有自己清楚。抑郁癥的人內心是沒有安全感的,內心是空落落的,內心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其實每一個抑郁癥來訪者都不希望抑郁癥這件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很不巧,這件事就發(fā)生在了自己身上。既然發(fā)生了,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就好。
人生當下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的獲得或者失去,往往是之前的累積形成的。一個人能夠抑郁,并不是當下就抑郁,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困惑,無法找到答案。

4
我們都想要有安全感、穩(wěn)定感、信任感、責任感、自主感,但最后發(fā)現,很多的感覺并不是說有就有的,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否能夠明白一個道理:當下的自己就應該要有這種感覺。
其實每一個抑郁癥來訪者的內心都是善良的,都是溫柔的,都是比較包容的;只不過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造成了當下的困擾,我們需要把當下的這些困擾統統消滅掉,這樣自己才能夠有一種自在的感覺。
自在對于抑郁癥來訪者的康復是很重要的,自在就是做自己,就是放下了很多的現實壓力,放下了很多的牽絆,只關注于當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