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菌菇玫克微朵:說菇論菌D37 | 菌菇這11個活性成分,癌癥患者太需要了
癌癥是發(fā)病率極高的疾病,而目前抗腫瘤藥物大多為非特異性、副作用較強的化療藥物。
但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要藥食兩用的菌菇,具有提升機體免疫,阻止和防御疾病的功能作用。
是一種新型,毒副作用較小的天然抗腫瘤藥物。

此圖與本文無關(guān)
不同菌菇所含有的生物活性組分不同,主要有:多糖類、蛋白類、藥類、生物硫類等,大多具有營養(yǎng)膳食補充劑、抗氧化、抗腫瘤、免疫調(diào)節(jié)、抗炎癥反應、抗心血管疾病、抗細菌、抗輻射及抗糖尿病等功效。
其中對于菌菇抗腫瘤作用研究居多,發(fā)現(xiàn)其分子作用機制,主要通過調(diào)控細胞信號通路中相關(guān)因子表達水平,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

?
藥食兩用菌菇的11種抗腫瘤活性成分
菌菇的抗腫瘤生物活性組分大多為多糖類,多糖-蛋白質(zhì)復合物類、蛋白質(zhì)類、脂肪類、有機酸、糖苷類、萜類、生物堿類、揮發(fā)性油類及酚醛類化合物等。
01
多糖類
Facchini等從中獲取一種為B-葡聚糖結(jié)構(gòu)的多糖DSM1833,可顯著抑制艾氏瘤及肉瘤S-180細胞的生長。
Tong等通過體外細胞毒理試驗進一步證明Pleurotusostreatus(平菇)子實體中的多糖POPS-1對宮頸癌HeLa細胞具有高效抑制作用,對人胚腎293T細胞毒性較小:POPS-1 有潛力開發(fā)成為一種新型低毒副作用的抗腫瘤藥物。

Masuda 等證實從 Gfrondosa(灰樹花)獲取的B葡聚糖,也可增強順鉑抗腫瘤功效。
Julia 等從不同食用菌如 Ganoderma lucidum(靈芝),A.bisporus(雙孢蘑菇),A.blazeiMurrill(巴西菇),Coprinus comatus(雞腿菇) 和 Phellinus linteus(桑黃) 分別提取多糖組分,大多為 B葡聚結(jié)構(gòu),作用于骨髓巨噬細胞(BMMs)和結(jié)腸腺癌 Caco-2細胞,結(jié)果表明Agaricus bisporus(雙孢蘑菇)多糖可刺激 BMMs胞中化合物和TNF-a的產(chǎn)生,Coprinus comatus(雞腿菇),Ganodermalucidum(靈芝) 的多糖組分刺激能力很小;并且均可以降低NF-KB的轉(zhuǎn)錄活性,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
因此證實含有 B葡聚糖結(jié)構(gòu)的多糖組分,同樣具有抗腫瘤功效。

Lia 等發(fā)現(xiàn)靈芝多糖中富含海藻糖成分,能夠誘導小鼠肺癌細胞中的抗體產(chǎn)生,增強抗體介導的細胞毒性能力,阻止腫瘤相關(guān)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的生成。
Inonotus obliquus(樺褐孔菌)作為一種珍稀藥食兩用真菌,其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病毒等作用。Song 等17證實從Inonotusobliquus(樺褐孔菌)中提取的多糖主要通過刺激免疫系統(tǒng)從而影響抗腫瘤效果。
總結(jié):菌菇多糖可通過誘導細胞凋亡,調(diào)控細胞周期蛋白,刺激免疫因子等途徑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從而達到抗腫瘤功效。
02
多糖—蛋白復合物
云芝 Tversicolor 乙醇提取物現(xiàn)已開發(fā)為一種膳食補品藥物,Hsieh 等發(fā)現(xiàn)它可以抑制前列腺癌LNCaP細胞的生長,Tversicolor 中多糖-蛋白復合物顯著提高云芝功效,為云芝可開發(fā)為治療前列腺癌藥物提供了可能性依據(jù)。

從 Grifola frondosa GF9801分離得到的一種新型多糖-蛋白復合物GFPPS1b,2007 年研究證實GFPPS1b 具有抗腫瘤效果,能夠顯著抑制胃癌SCC7901 細胞增殖。
Hsieh 等發(fā)現(xiàn)云芝、靈芝中的多糖-蛋白復合物均對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 HL-60 細胞具有抑制增殖,誘導凋亡的作用。
菌菇多糖—蛋白復合物有前景開發(fā)為輔助化療藥物的一種新型天然型治療藥物。
03
蛋白質(zhì)類
FVE 是從 Flammulina velutipes(金針菇) 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免疫調(diào)節(jié)蛋白,常作為人T 淋巴細胞的激活劑。

試驗證明 10 mg/kg的FVE 能夠顯著增強生命活力,抑制肝細胞瘤 BNL小鼠腫瘤的大小,對小鼠巨細胞及腫瘤特異性脾細胞有很高的殺傷破壞能力。
04
脂肪與激素類
Peng 等將 Antrodia camphorata 子實體獲取的粗提取物(ACEE)進行逐級分離,GC、GC/MS方法檢驗顯示: 粗提取物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麥角固醇,脂肪酸含量約為12.69 2.20(mg/g),麥角固醇含量為 0.71 0.24 ( g/g);經(jīng)過不同劑量研究發(fā)現(xiàn),能夠顯著抑制細胞遷移,從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05
萜類化合物
Chen 等報道從Glucidum 發(fā)現(xiàn)一種羊毛甾烷三萜類化合物 Ganoderic acid T,具有抑制腫瘤侵襲和轉(zhuǎn)移的功能,能夠呈劑量依賴性顯著提高結(jié)腸癌 HCT-116細胞的聚集能力,防止細胞貼壁,抑制細胞遷移,最終引發(fā)細胞凋亡。

安卓奎諾爾Antroquinonol是從臺灣特有珍稀物種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 取純化出的單一倍半類天然小分子,可抑制癌細胞的增長,如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據(jù)稱是全球唯一無毒副作用的抗癌小分子,現(xiàn)已被開發(fā)成藥品。
現(xiàn)已揭示的Antroquinonol抗腫作用機制大概為,Antroquinonol有效抑制腫瘤細胞轉(zhuǎn)移的同時,能夠啟動癌細胞的序性凋亡和自噬作用,進而殺死腫瘤細胞。

途徑有3條:
(1)?Antroquinonol借由抑制細胞增殖上游因子 Ras 的活性,進而影響其下游訊息傳遞因子水平,包括抑制 PI3K 表達量與降低Akt的磷酸化程度;活化AMPK 促使TSC1/TSC2結(jié)合更緊密,顯著降低 mTORC1 的活性,開啟癌細胞的自作用機制;
(2)?Antroquinonol亦活化MEK1/ERK1/2的路徑,進而增強癌細胞的自作用機制;
(3) Antroquinonol 促使粒線體(mitochondrion)不穩(wěn)定,低 Bcl-2、Bl-XL與 MC1-1蛋含量,終誘發(fā)腫瘤細胞走向程序性凋亡的路徑。
06
酚類化合物
酚類化合物被認為是單一組分的酚類和酚酸類化合物,如甲酸等,至2008 年,已有 28種酚類化合物從多種菌菇中分離出來,具有顯著的生物學和藥理學功能。

Hispolon 是 1996 年科學家首次從Imanotus hispidus 分離得的一種石榴籽多酚化合物,現(xiàn)已在許多食用中發(fā)現(xiàn)Hispolon具有抑制腫瘤生成的作用,能夠誘導皮膚癌和胃癌細胞凋亡。
07
阱(jing)的衍生物
Agaricus blazei Murrill ( ABM)
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及抗腫瘤功效。
Hidehiko等從ABM水提取物中分離提取了不同片段的成分發(fā)現(xiàn),10 g/L 的作用白血病 U937 細胞48 h,顯著制腫細胞生長同時誘導 DNA 發(fā)生斷裂,Annexin V 表達,細胞色素 C裂解,Caspase3,8,9活性逐漸地增強,引發(fā)細胞凋亡。
08
裸蓋素 Psilocybin
裸蓋素 Psilocybin是來自一種裸蓋菇中的主要組分,研究發(fā)現(xiàn)Psilocybin 適度的劑量如(0.2 mg/kg)可有效減少癌癥病人的焦慮感,情緒波動及精神,因此可用于臨床早期癌癥病人與患有焦慮癥的病人。
09
蛹蟲草菌素 cordycepin
蛹蟲草菌素 cordycepin 是一種多聚腺酸化抑制劑,為冬蟲夏草 Cordyceps militaris 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抗真菌,抗病毒,尤其以抗腫瘤效果顯著。

010
麥角酰胺
麥角酰胺從 Russula cyanoxantha分離得到,對肝癌 HepG2細胞有很強的細胞毒性及抗細胞增殖活性。
011
倍半萜內(nèi)酯化合物(antrocin)
Yeh 等從牛樟芝中提取得到一種倍半萜內(nèi)酯化合物,發(fā)現(xiàn)antrocin 能夠抑制非小細胞肺癌 H441細胞、H1975細胞的增殖。
總結(jié):菌菇中的生物活性組分,抗腫瘤分子作用機制主要從抗氧化、DNA修復、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增強免疫力4個方面,達到腫瘤細胞增殖抑制的作用。
?

▌權(quán)威出處:《生物技術(shù)通報》2015 年 3 月;《食用菌活性成分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進展》(陳開旭;王為蘭;劉軍;張富春;鄭秀芬)
注:此科研文獻背景與本品牌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