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三文魚”是真的嗎?小心感染寄生蟲!

三文魚是由(salmon)音譯而來,在市場的標識上,并沒有“三文魚”這種表示方式。只有大西洋鮭(Atlantic Salmon)、帝王鮭(King Salmon)、鱒魚(Trout)、粉鮭(Pink)、銀鮭(Coho)等等。

在我國,通常所說“三文魚”是鮭鱒魚類的統(tǒng)稱,并非某一種魚的科學名稱。大西洋鮭就是我國最早被稱為“三文魚”的典型代表。大西洋鮭全世界產(chǎn)量最大、市場知名度最高。大西洋鮭擁有跨鹽度洄游行為,產(chǎn)卵、孵化和幼魚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長期則在海水中完成,等到性成熟后再回游淡水產(chǎn)卵。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大西洋鮭為代表的“三文魚”逐漸被消費者認可,往往價格不菲。有些不法商家發(fā)現(xiàn),只要帶上“三文魚”的帽子,價格都能往上升好幾個檔次。虹鱒就是頂著“三文魚”帽子的眾多魚類之一。
虹鱒魚肉紋路與大西洋鮭非常相似,但是生活習性卻相差很大。虹鱒全部在淡水中完成,并無跨鹽度洄游行為,并且生吃虹鱒的確存在含有寄生蟲風險。建議對于虹鱒,還是加熱做熟后食用更安全。
下面@一個科普?簡單介紹下大西洋鮭(三文魚)與虹鱒魚的區(qū)別:

先區(qū)別外表(未殺、未切片):
三文魚有種粼粼的光澤,光照下隱約會反光,魚體側扁,背部隆起,齒尖銳,鱗片銀灰色、細小,產(chǎn)卵期有橙色條紋;虹鱒魚表面發(fā)暗,性成熟個體沿側線有一條呈紫紅色和桃紅色、寬而鮮紅的彩虹帶,魚體呈紡錘狀,略側扁,口較大,斜裂。

圖:左三文魚,右虹鱒魚
看切片脂肪層的紋理:
三文魚刺身比較肥膩,白色,脂肪紋理粗、散漫、明顯,肉色橙紅鮮亮;而虹鱒魚的白色紋理較硬、細,魚肉顏色是淺淡的橙色,脂肪線不明顯。
看魚片的厚度:
三文魚一般都是切成厚塊;而虹鱒因為肉質(zhì)較硬,是不能切這么厚的,不然咬著費勁,一般都很薄。
咀嚼感覺肉質(zhì)區(qū)別:
三文魚咬在嘴里很飽滿、柔軟,肉質(zhì)肥美,口感怡人;虹鱒魚咬著很硬柴,沒有肥美的舒服感。

看價格:
最貴的是挪威三文魚,市價大概是100元/斤左右,而國內(nèi)養(yǎng)殖的虹鱒大概是30元/斤左右。所以如果想購買三文魚,價格低于50元/斤,可能是虹鱒,或者是不新鮮的。
那種幾十元的自助餐廳里的三文魚基本上都是假的!真的三文魚很貴,吃幾塊就過百元了,商家不虧死?另外,許多壽司店也用假的三文魚,特別是價格便宜的。如果吃刺身,卻吃到養(yǎng)殖的虹鱒魚,感染寄生蟲就麻煩了。
總之,價格便宜、肉色偏紅、刺身厚度薄、脂肪紋理窄而清晰、肉表面無光澤的三文魚刺身很可能就是虹鱒魚。淡水養(yǎng)殖的虹鱒魚很容易感染寄生蟲,生吃要謹慎。
一個有趣好玩的科普知識都在這里,感謝關注@一個科普,歡迎轉發(fā)、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