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電競俱樂部CEO|Gen.G中國區(qū)董事總經(jīng)理耿煒偉:熱愛電競不應該是減分項

導語:在電競選手享受聚光燈的追逐和粉絲的歡呼時,有這么一群人,他們?yōu)榫銟凡吭谫悎鰞?nèi)外的發(fā)展同樣在付出著自己的心血。有人說他們是電競?cè)?nèi)的高端復合型人才,有人說是他們在幕后引導著行業(yè)前進。
在俱樂部里,他們是CEO,是擁有絕對話語權的領袖。在聚光燈外,他們也和俱樂部的粉絲們一樣,為了勝利興奮,為了失敗嘆息。
而除了享受電競帶來的喜怒哀樂,作為產(chǎn)業(yè)人才,他們從未停下自己在賽場外的思考。
為了把這些聚光燈外的想法拉到大家的視線范圍內(nèi),人民電競特別推出“對話電競俱樂部CEO”系列。

出品|人民電競
作者|王徽之
編輯|Kevin
在高中學習里加入電競課程,同時學習高中知識和電競知識,畢業(yè)申請大學時電競還能作為特長成為加分項,這簡直就是愛好電競的學生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韓國首爾,Gen.G電子競技俱樂部在電競教育項目上的實踐,就實現(xiàn)了電競愛好者這一夢想,為拼搏努力的高中學生提供了全新的發(fā)展之路。
從2019年開始,Gen.G陸續(xù)宣布與多所美國高校成為合作伙伴,開展了一系列電競教育相關項目合作。《人民電競》記者對話Gen.G中國區(qū)董事總經(jīng)理耿煒偉,共同探討國內(nèi)外電競教育的差異。

人民電競:目前Gen.G俱樂部在電競教育方面都開展了哪些項目?
耿煒偉:電競教育這塊我們最早先在韓國和美國進行了一些小的實驗。第一個落地項目在韓國首爾,我們和美國的線上私立高中合作了一個高中項目,GEEA電競學院,學院學生上午學習電競相關知識,下午學習正常的文化課程,三年順利畢業(yè)后就能拿到美國的高中畢業(yè)證書,可以憑此申請美國或者韓國的大學。在申請過程中他們是以電競特長生的身份展開的,電競部分就成為他們的一個特長。目前在學院學習的學生大約有四五十名,今年有兩位已經(jīng)開始準備大學申請,一位已經(jīng)被美國肯塔基大學錄取,正在準備申請獎學金,另一位則決定在韓國讀大學。這個項目是大概一年半以前開始在首爾進行嘗試,目前來看反饋效果還不錯。
在美國那邊,除了大家最近看到的和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的合作外,我們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經(jīng)和常春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傳統(tǒng)體育名校肯塔基大學,以及州立大學比如東密歇根大學等在電競高等教育上面開展了合作和探索。
通過合作會發(fā)現(xiàn)在電競高等教育的領域里,美國的大學布局非常積極,并且在不斷往前探索。電子競技是一個很新的行業(yè),院校也都處于自我摸索的階段,因此他們會選擇和電競行業(yè)的公司或戰(zhàn)隊進行合作。

人民電競:能詳細說說您剛才提到的電競特長生這個概念嗎?
耿煒偉:我們說電競特長生的時候,并不是說學生進去高校后就一定學電競專業(yè),而是說將學生在電競領域的特長轉(zhuǎn)化成錄取過程中的加分項。老師能通過你的電競特長發(fā)現(xiàn)你自身的素質(zhì),比如同樣是玩游戲,為什么有人厲害有人不行,從這里就能看出孩子內(nèi)在的自律、管理能力等等。美國高校更看重的是你為了熱愛而努力的過程,至于你熱愛的是踢球還是游泳或者是打電競,他們并不在意。通過你在電競上的成功,他們可以判斷未來你在任何一個熱愛的行業(yè)都能取得成功,這個是美國高校對于特長生選拔的定義和看法。
在準備大學申請材料的過程中,電競是一個非常新穎的內(nèi)容,很多大學都在尋找不一樣的人才,對于比較重視電競的學校來說,你如果有這方面的特長,肯定會在你的申請材料里面有一個加分效果,或者說對應的降低其他方面的一些要求,比如標準化考試之類的。
人民電競:有沒有考慮將高中和電競結(jié)合的教育形式引進國內(nèi)呢?中國家長能夠接受嗎?
耿煒偉:中國的電競教育項目我們才剛剛開始嘗試,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將韓國的線下學校模式直接引入中國,是因為國內(nèi)對于“電競留學”這樣一個新鮮概念,在與家長學生的溝通過程中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學是學,玩是玩,這是兩個完全分開甚至是對立的概念,很難合并到一起去。所以我們在初期選擇了“電競留學”,這樣一個相對輕巧的角度來開展這項工作,讓學生和家長明白,如何讓游戲或電競給留學計劃帶來加分效果,這樣他們會更愿意接受。國內(nèi)之所以對電競教育接受度不高,一方面是電競沒有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那般高的普及度和認可接納度,另一方面是中國高考加分項中沒有電競這一選項。所以對于中國家長來說,孩子因為打電競而變成特長生被大學錄取,是一個特別遙遠的概念。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美國大學已經(jīng)在往前推進這件事情了。
近幾年美國的大學越來越重視電競和電競學生群體,逐漸把電競納入到體育范疇里面,過去三年里,美國高校在電競方面的獎學金發(fā)放已經(jīng)增長到了1500萬美金——給電競特長生,讓他們進入到大學里學習生活的獎學金?,F(xiàn)在美國有300多個大學成立了電競校隊,有16個學校開設了電競專業(yè),這個數(shù)字每年甚至是每半年都在增長。

人民電競:您覺得中國的電競教育和美國的電競教育,最大的差異化體現(xiàn)在哪兒?
耿煒偉:中國家長都特別重視教育這件事情,愿意為孩子付出很多,無論是資源方面,還是時間精力方面。但在美國并沒有那么重視,可能是因為他們相對來說是一個偏多元化的社會,家長并不會特別干涉或者指導孩子,要求孩子未來要怎樣,基本上都是孩子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說我們有一個Apex英雄的選手,SilkThread,他在大一離開學校到守望先鋒聯(lián)賽打了一年職業(yè),守望先鋒項目退役后,又來到Gen.G打Apex英雄,打了兩年覺得該回去上學了,就重新申請大學考上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重新申請大學時,他的電競職業(yè)生涯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現(xiàn)在他是校隊的一名助理教練專業(yè)是工商管理,希望畢業(yè)后再回來從事電競領域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工作。
家長的不干涉反而讓孩子能夠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這就是事物的兩面性。美國大學的自由度更高,不僅不會把打游戲當成負面,還在電競高等教育這一塊兒積極進行了部署和探索。這是中國高校所相對欠缺的部分,中國高校的電競教育還處于一個職業(yè)培訓的層面上,能夠授予的證書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目前國內(nèi)的高校比如上海體育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可能算是在電競教育里面走得比較靠前的院校,他們一直希望能夠在電競教育領域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人民電競:是什么原因促使Gen.G去進入并開展電競教育領域的項目?
耿煒偉:Gen.G最初成立的使命,就是希望年輕人能通過他們熱愛的游戲來獲得人生中的成功。做電競戰(zhàn)隊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選手身上成功的路子就比較窄——要么變成職業(yè)選手,要么回學校學習傳統(tǒng)知識,在這過程中,熱愛和激情沒有辦法幫助他們?nèi)〉萌松某晒ΑN覀儼l(fā)現(xiàn)不管是選手還是粉絲觀眾,大多都是處于學齡段的年輕人,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最需要的就是教育。我們認為對于一個特別新的行業(yè)來說,教育可能是一個最穩(wěn)妥的推動行業(yè)前進和進步的手段。縱觀任何行業(yè),從最初的草莽初期階段到蓬勃發(fā)展的時期,無論哪種形式的教育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并且熱愛電競的孩子,我們希望能把這份熱愛和天賦轉(zhuǎn)換成對他人生有幫助的事情,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減分項。
人民電競:今年1月Gen.G舉辦了電競冬令營,課程布置大多是從宣傳電競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很少會發(fā)生像國內(nèi)電競集訓營那般的“勸退”情況,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耿煒偉:首先一個我們想說熱愛電競、熱愛游戲本來應該是一個被認可的事情,而不是應該被勸退。孩子對于電競的熱情需要我們正確來引導,而不是直接把這份熱情批判為減分項,讓它影響自己的人生。我們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和背景來說,大家都是由于對電競的熱愛而加入了電競行業(yè),就拿我們Gen.G中國上海辦公室這邊來看,基本上都是名校畢業(yè),然后投身自己熱愛的電競行業(yè),并沒有因為喜歡打游戲就把人生荒廢了。?
所以我們希望讓熱愛電競的玩家更加了解電競這個行業(yè),進行知識普及,從而引導他們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對于熱愛電競的年輕人來說,并不只有喜歡就繼續(xù)、不喜歡就勸退這樣兩極0和1的選擇,我們應該退一步,讓他們看到更多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