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故事
善靜和尚27歲的時候,棄官出家。他去樂普山投奔元安禪師,禪師令善靜管理寺院的菜園,在勞動的過程中修行。? 有一天,寺內(nèi)一位僧人認(rèn)為自己已經(jīng)修業(yè)成功,可以下山云游了,于是就到元安禪師那里辭行。? 元安禪師聽了僧人的請求,決心考他一考,便笑著對他說:“四面都是山,你住何處去?” 僧人無法想出其中蘊(yùn)含的禪理,無言以對,只好轉(zhuǎn)身回去。 那僧人無意中走進(jìn)了寺院的菜園子。 善靜正在鋤草,看見僧人愁眉苦臉的樣子就問:“師史為何苦惱?” 僧人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善靜馬上想到”四面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難'、“層層障礙”。元安禪師實際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決心??上?,僧人參透不了師父的旨意。于是,善靜笑著對僧人說:“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云飛?!币馑际牵褐窳衷倜埽矡o法妨礙水流過去;山丘再高,也不能阻止云飛過去。 僧人聽了以后,覺得如獲至寶,于是就來到元安禪師那里,對禪師說道:“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云飛?!? 僧人以為師父一定會喜笑顏開地夸獎他,然后準(zhǔn)他下山,誰知元安禪師聽后先是一怔,繼而眉頭一皺,直視僧人道:“這肯定不是你擬的答案!是誰幫助你的?” 僧人見師父已經(jīng)察覺,于是只好把善靜和尚的名字說了出來。元安禪師對僧人說:”管理菜園的僧人善靜和尚,將來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多學(xué)著點吧,他都沒有提出下山,你還要下山嗎? 禪悟: 人要能對自己有充分客觀的認(rèn)識,有時你認(rèn)為不起眼的磨煉其實自有其用處。世上本無難事,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關(guān)鍵在于自身,只要下定決心,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